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研究3篇

时间:2022-05-22 11:32:45

导语: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研究3篇

第一篇

1、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及目标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做一些改进,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的教学特点,并且并不符合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必须对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定位:第一,要以学生兴趣为本,高职教育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及爱好,并结合他们存在的共同点对教学发展进行调整;第二,高职体育教育,顾名思义需要注重体育内容的传播,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体育技巧是有限的,应要求他们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并一直坚持下去;第三,就是重视文化与体育的相互结合,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2、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需要改变的理念

2.1高职体育教育的课堂模式改变。在经过多年来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不难发现,体育教育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下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堂体育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基础阶段以及结束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当中,教师可以进行内容上的讲解,以及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最后一个结束环节就是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内容上的整理。然而随着这种固定模式的不断应用,会对学生造成一种较大的负面作用,学生不断失去了以往的兴趣,开始厌倦甚至是排斥。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的单项交流,所以使得高职体育没有达到教育的要求。而改进的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安排相应的课堂模式,减缓课上强度,通过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这种模式不被固定成任何一种结构,而是一种立体综合式的课堂模式。

2.2高职体育教育评分体系的改变。目前所应用的高职体育教育评分体系是由高职院校进行考核,对学生打分,根据分数制定下来的标准,这种方式并不全面,而且也不符合现代化高职教育的核心思想。因为高职学生的各项运动情况以及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必须采用更为全面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打分。比如说可以构建三个评价标准,分别对学生的身体机能、运动成绩以及学习态度进行打分,综合以上内容给出相应的分数。而那些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应该继续努力学习、参加训练,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3、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结构的组建

3.1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理念。将高职体育教育的中心制定为职业需求,是为了更好的与企业单位甚至是社会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规范高职学生的行为和培养他们的基本素质。展现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的高职体育是组建目前特色高职体育新结构的前提,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高职教育,所以高职体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为培养社会一流的人才打好基础。高职体育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以保证健康、增强体质为基本,了解技术技巧和体育卫生方面知识为重点,从而确保高职教育的整体性以便于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3.2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途径。在前文提到的改进高职体育教育课堂模式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领导作用,因为高职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实现育心、育体教育途径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终身体育观的人才。在形式上可以与游戏的模式相结合,在内容上应重视学生的职业品质、身体素质以及素养的培养,从而充分发挥出高职课外体育教育的作用。从学校自身来看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需要构建一支具有管理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随着队伍的不断磨合,一定会充分挖掘出高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综合竞争能力。

4、体育教育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影响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终身体育”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为现在高职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终身体育打下夯实的基础,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求知、自我学习能力。因此,会发现终身体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新的职业需求,是可以受用终身的宝贵财富。目前现代社会的学生们这种意识还较为匮乏,必须加强教学力度,才能在将来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增强高职体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品质,提高就业时的自信心。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品质、意志有着特殊的影响力。现代社会的学生压力普遍较大,在就业竞争期间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导致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所以经常参与一些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释放这种心理负担,从而起到平和心态、促使心理健康的效果。

5、结论

高职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体育教育的核心,它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目前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本篇论文主要从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需要改变的理念、以职业需求为中心的高职体育教育结构的组建等方面展开论述。相信随着对高职体育教育的逐渐重视,一定会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作者:蒋镇远工作单位:黔南民族职业学院

第二篇

1体育欣赏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意义

1.1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

体育审美是德、智、体、美四者的有机结合,在进行体育欣赏活动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课业繁重复杂,往往忽略了本身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的进行文化课的学习,而忽略了体育活动,体育欣赏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们对于体育锻炼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欣赏表演、比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寓教于乐中感受体育中蕴含的美与智慧。

1.2体育审美教育与体育实践教育的结合,达到更佳效果

传统的体育实践教学大多包含跑、跳、测试等项目,使得人们联想到的是巨大的运动量和运动后的疲劳,因此很难引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即使有对体育课有兴趣的同学,有时候也会因为锻炼不当而受伤,使得体育实践教学遇到很大瓶颈,教师也无可奈何。然而,体育审美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能使得教师通过更直观、更详细的模拟演练、影片观看等方式进行事前教学,将方法、重点进行反复的强调,使学生熟悉技术配合的过程和重点,从而减少在实践教学中的危险;多种形式的模拟演练也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层面,做到理论的积累、知识的增长,然后通过配合实践教学,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1.3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释放压力

体育运动的另一大好处便是调节心理素质、合理释放压力。高职学生课业压力繁重,并且面临着工作、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但因为心理不够成熟,可能无法寻找正确的途径缓解压力,而参加体育运动便成了很好的方式途径。学生们可以在体育欣赏课上通过观看影片、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尽情释放自己,不必拘束,并且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释放压力的目的。并且可以通过对于各种体育项目的欣赏和评价,陶冶情操,增加兴趣爱好,同时学习体育运动中强调的运动员拼搏奋斗的精神,培养坚忍不拔的良好品格,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1.4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终身教育的习惯养成,而体育教育的目的则在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欣赏教育的大力开展,在于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们能更加清楚体育事业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能够更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且,期望通过引导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效推动体育事业的开展。同时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开展运动,间接做到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而合理的进行体育欣赏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运动理念,养成良好的运动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我国现行体育欣赏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的现状

(1)体育欣赏教育是在体育教育中对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客观评价的审美活动。当中既包括个人的审美能力,也包括教师的审美引导,但是现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审美教育中却存在着诸多弊端: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够强,教师的引导能力也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在当前的高职学校审美教学中很多都是教师将基础知识传达给学生后,并不加以引导、指证,而是由学生自我进行理解,甚至有的学校干脆只当课程为摆设,不加以强调,导致有的学生在毕业后都不知道课程讲的是什么。(2)体育欣赏课程的中心在于“欣赏”,以求通过对于体育活动的欣赏而达到美的享受,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长体育知识,然而、很多学校却更加注重的是文化课程的成绩结果,造成了对于体育课程的大量压缩,不仅随意减少学生的锻炼时间,甚至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久而久之,不少学生都抵触体育锻炼,害怕受伤,害怕耽误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虽然、现行的教育体制对于体育课程有了严格规定,也针对体育课程的提高改进了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弊端,使得本该发挥巨大作用的体育欣赏课程往往只是成了单纯的放松时间,并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3如何使体育欣赏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体育教育的完全实施需要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基本教育知识的传授,只有保障知识的正确、充分地传递,才能使学生们对于体育运动有更加正确的认识,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所以,在教学方面要安排一定的课时数来满足基本条件,并将体育欣赏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大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授课,才能通过正规的途径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水平和知识能力。(2)加快对体育欣赏课程的实践与理论探究,形成具体的教学体系,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如果只是将课程纳入教学大纲,却没有明显的教学成果进行展示,那么这样只有框架没有肉的教育方式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进行过系统的探究、摸索、论证后的内容才能真正为体育欣赏课程的普及和传播提供最好的支持。因此,加快对于体育欣赏课的研究,深化体育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体育教育体系,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能力,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3)领导人员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积极改善学校的体育教育环境。一方面领导人员要适时转变自己的管理思路,在注重学生文化课成果的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师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校体育设施,为体育欣赏课程的实践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体育欣赏课程的学习。任何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知识的探究、传递、引导还是检查方面,教师的作用都不言而喻。在高职学校体育欣赏课程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知识教育储备,才能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将知识高效的传递给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达到最好的效果。(5)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欣赏观。课程的优秀完成还离不开学生与老师的积极配合,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参与,才能在实际运用中将知识灵活吸收掌握。因此,作为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体育欣赏课程上认真参与课程,积极对课程进行评价、欣赏,并给予教师一定的教学成果展示和反馈,以促进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4结语

体育欣赏课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课程,不仅需要教育系统的维护,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我国的体育欣赏课程系统还不完善,因此,更需要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前进,建立完善的体育欣赏体系,同时也需要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们配合教师工作,树立正确的体育欣赏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只有各方面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才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和身体素质。

作者:侯健1陈健2工作单位:1.铁岭卫生职业学院2.铁岭科学技术协会

第三篇

1问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推行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需要,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结构模式?学校体育需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职业技能?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社会发展需求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国家教育部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通过对贵州省十所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与整理,深入剖析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不足,调整与构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进而提出以培养学生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及组织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职业技能力为中心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结构模式,对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实用的参考价值,对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调查组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对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等十所高校发出问卷调查表350份(其中学生问卷200份,教学管理人员问卷50份、教师问卷100份),收回问卷3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0%。

2.2实地访谈法

实地采访贵州十所普通高校体育学院、体育系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就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背景下应培养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那些职业技能为主题,采用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访谈调查。

2.3专家咨询法

以“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为专题,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结构的调整与改进等问题咨询了贵州普通高校的体育专家、教授12人。

2.4文献与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从国内有关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的大量文献中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与归纳,论文数据采用数理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社会发展与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

现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教育评价体系。[1]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具有扎实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良好的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在此背景下,推行与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涉及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人才模式,涉及到学生从事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能力培养及其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整、改进与完善。

3.2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教育部201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2](P123-126)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推行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需要,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依据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模式结构应建立在以发展学生组织与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能力和体育教学能力为主的两个基准点上,以培养与拓展学校体育教学职业技能为中心。但是,通过对贵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资料统计结果及教师、专家访谈反馈信息显示,当前贵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行与实施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状况,因此调整当前贵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对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3贵州现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体育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特征。面对学生教师必须具备能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新体育与健康课程需求,[3](P69-71)教师的培养模式应着重于能够促进学生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的能力,为适应青少年学生的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应充分突出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方法和运动技能为主的职业技能结构体系。但在对贵州多个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与访谈中发现,目前贵州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符,课程内容设置的权重比例失调,运动技能能力培养趋弱等三个方面的不足。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小学学校体育需要的专门人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合理与否,对培养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否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进行设置?将学生培养成由那些知识结构和能力组成的人才,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的问题。调查资料显示:贵州现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为:“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现行方案强调培养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从宏观层次分析其目标设置基本正确,但在微观层次上却缺乏实用的标准,没有充分突出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职能的具体标准结构,作者认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施行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扎实的运动技能和阳光体育组织能力,能胜任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职业技术性人材。

3.4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模式

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构建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增强体育教师教学职业技能与提高职业性社会竞争力三大基础之上。合格的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体育教学动作示范、讲解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具有较强的筹划、组织、指导学校体育与健康运动能力;具有坚实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知识、方法与运动技能,能胜任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职业技术性人材。通过对贵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内容方案的分析,发现目前贵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缺乏针对性和重点,突出地显现用于培养学生组织与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能力的运动技能类课程时数相对较少,所占系统整体结构比例相对较小,没有重点突出以发展身体运动能力为主的体育教育学科特点。这种特点不突出的课程内容对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技能性人才是极为不合理的。调查发现,目前贵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内容设置存在课程内容设置的权重比例失调,本文选用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省直高校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地区院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内容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上述两所院校在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方案中理论课门类所占学分比例过大,己分别达总学分的50.62%至69.64%,而运动技能门类所占学分的比例则较少,才达到32.72%至22.62%。实施新课标,强调突出运动实践性,提倡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因而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但当前贵州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用于培养体育教师身体运动技能,组织与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能力的课程内容设置比例较小,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强调运动实践性模式要求不相吻合。从社会发展需求和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视角分析,学生筹划、组织、指导体育与健康运动能力;体育教学动作示范、讲解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体育与健身基本知识与方法与运动技能三个方面能力决定了教师职业技能的高低,是组成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模式结构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倡导人才培养要遵循人本主义的自然发展观和实用主义的教育观,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充分发展学生职业技能,强调和突出体育教育学科的运动实践性特征,要重点发展学生组织与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教师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竞争力。要遵循实用主义的社会需求观,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以社会需求为主导,充分考虑和重点培养以发展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为主的职业技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全体学生的体育参与,强调发展学生主体学习精神与体育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顺应这种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完善,应从强调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转变为发展学生运动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

4结论

4.1贵州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学院、系目前所施行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符,课程内容设置的权重比例失调,运动实践技能能力培养趋弱等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中运动实践技能能力培养趋弱,没有重点突出体育教育专业身体运动实践为主的学科特点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4.2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构建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增强体育教师教学职业技能与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竞争力三大基础之上。合格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模式,应具有扎实的教学动作示范、讲解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具有很强的筹划、组织、指导学校体育与健康运动能力;具有广泛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知识、方法与运动技能,能胜任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职业技术性人材。

5建议

在现行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大培养与发展学生组织与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运动实践能力,对课程设置进行整体优化,将相关的课程进行合并、重组,适当压缩和调整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加强对学生组织与实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能力的培养。

作者:罗曦娟工作单位:贵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