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研讨
时间:2022-03-10 04:20:48
导语:体育教学改革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过于追求数量上的增加,项目细化需要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同一项目的课程设置整体能够涵盖这一项目的大体内容。
第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体育课程设置以后,体育教学内容如何取舍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最好能和学生的课外锻炼相结合,体现在教学内容不能太满也不能偏少。
第三,体育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增加,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班级,教师必须精通该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等,这给体育教师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教学必须增加学生的自由度,提高教学的灵活性。
二、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给体育领域带来了好消息,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持续下降二十多年的状况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但下降幅度明显减小。”[2]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依然是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说,能够在短期内收获这样的结果实属不易,这与中国中央国务院2007年《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提出的:“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一系列措施”密切相关。这种硬性要求体现着体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第一,体育教学内容增加身体素质练习。在不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进程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项目的课程,都要增加专项身体素质的内容,每次课的运动量必须达到目标。第二,课内课外相结合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还要适当的扩展一些课外内容,使学生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再通过课内检查的方式使循环继续下去。第三,体育教师介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可谓锻炼身体无处不在。体育教师要将运动时间、运动次数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讲解清楚,什么样的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三、高校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遵循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只是在定量与定性的权重系数方面有所区别,总的来说,还是一种偏向结果的评价。而当今世界课程评价的趋势呈现出:“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3]课程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对学生体验的评价,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前后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性特征。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在制定时,必须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着眼于终身体育教育,立足于知识经济,实现评价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样的体育教学不再是对某一个点的评价,而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第二,体育教学相关内容的渗透性特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教学,可以将很多相关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丰富原本单一的教学,避免“考啥练啥”的功利性心理的出现,即学生最后只学会考试内容,其他的一概不知。
第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性特征。无论是体育教师教的方法,还是学生学的方法,都要体现发展性特征。体育教学进程始终保持一个动态的情境,体育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采取各种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后的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人文环境两个方面。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设备目录》的通知,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体育人文环境是随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逐步升温而得以改善的。高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改进吸引着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而学校体育人文环境的改进则延续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以说,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
第一,体育教学环境改进的长期性特征。体育场地设施很快能够建设起来,但形成运动氛围则需要一个过程。这种长期性特征的实现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似乎永远没有终点,只是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体育教学内容得到拓宽。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使很多教学内容得以开展,增加体育课程设置的同时,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可选择性。新型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还可以促进体育人文环境的发展。
第三,体育教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体育教学环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的完善对于整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系统论观点,要求协调好体育教学环境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上述变化对体育教学有正方向的促进,也有负方向的阻碍,如何趋利避害需要深入讨论与分析。
首先,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着体育功能的扩大化,但这里不希望出现体育功能的泛化。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增加专项身体素质内容;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拓宽横向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增减都要结合多方实际,也要适时作出调整,教学内容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专项性兼备。基础性,反映着学生参与所有体育课程需要具备的基本身体素质;专项性,反映着学生参与某一项目所需的专项身体素质。体育教学内容要能在积累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升专项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更多地希望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无论是健康的哪个维度都有所提升。
其次,体育教学评价的制定要以学生体验锻炼为出发点。学生体验锻炼意味着运动参与的实现,但这里不希望仅仅是基于考核内容而参与的锻炼体验。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安排详细的教学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增加运动量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注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增加学生的自主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劣影响着学生运动参与的态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永远不会过时,只是质与量在不同时期的比例需要作出调整。学生体验锻炼要求体育教学评价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肯定,直观简便易行;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肯定,麻烦不易操作。我们现在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相对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进步幅度的反映,只有部分地区的学校在实行。单一内容向多元内容评价的转变。体育教学评价的制定要以学生体验锻炼为出发点,更多地希望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各种感受,并继续参与下去。
再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出发点。学生主动参与意味着运动感受的延续,但这里不希望仅仅是短暂的尝试。体育课程项目越发细化,需要设施配备齐全的教学环境;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下降,需要逐步建立教学人文环境;体育教学进程趋于评价,需要创设动态发展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需要充分利用和维护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硬环境与软环境相结合才能使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得以延续,不过硬环境往往要优先于软环境的建设。学生主动参与要求体育教学环境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要求随时作出调整。体育场地设施要根据国家对学校的要求逐步配套,为学生参与锻炼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人文教学环境也需要慢慢培养,为学生形成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出发点,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体育教学外部条件的改善,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了水面。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评价和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体育教学改革也要跟进。体育教学的实践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体育教学系统能否顺畅运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应成为体育教学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这里不是否定现有体育教学的所有内容,而是对现实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后影响的体育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始终保持体育教学改革的张力。
作者:王继雄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 上一篇:体育教学的管理方案
- 下一篇:体育教学之聋哑学生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