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批评论文:体育学术批评的理念和性质

时间:2022-02-04 03:17:52

导语:学术批评论文:体育学术批评的理念和性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术批评论文:体育学术批评的理念和性质

本文作者:王衍榛工作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术批评的对象

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界定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其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弄清什么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关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问题,时下呈现出两种不同主张。第一种主张认为,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是体育学学术成果,即把体育学学术成果当作批评的对象,主要对体育学学术成果进行评判,持这种主张的人为数不少,也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第二种主张是以整个体育学术活动体系(体育学学术实践主体和体育学学术实践的成果)作为批评的对象,它不但对体育学学术成果展开评判,还对体育学学术观念、品格、环境、思潮、流派以及学术批评自身进行判析。我们比较赞同第二种主张,并倾向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作如下的界定: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包括学术主体、成果、理念、风格、思潮、流派、运动以及学术批评本身,即包括一切体育学学术活动系统。比如李力研“科学研究必须老老实实——因杨杰、周游两作者而说的话”以作者(学术主体)为批评对象,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科进展报告”以中国体育社会学学术成果为评判对象,赵山成“试论茅鹏的学术思想”以茅鹏及其学术思想为对象,黄卓“关于体育科研中的责任与道德问题”以学术责任和学术道德理念为对象,陆一帆“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置疑与推敲”以学术方法为对象,张力为“研究报告评价标准的界定与联想”以学术成果报告标准为对象,杨正云、王颖“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学校体育思潮的历史变迁”以学校体育思潮为对象,王新、钟明宝“刍论体育批评的含义及其形态”以体育学学术批评自身为对象等等。可见,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对体育学术活动系统中各种具体学术现象,从科学的观点出发,作出思想性、理论性及价值性诸方面的评价。从表面上看,我们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范围如此界定,似乎与体育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同等。事实上,它们有较大的区别,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象性所谓具象性特点,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是各种“具体的体育学术现象”,或者是一项成果,或者是一个或几个学术成果主体,或者是一种学术思潮,或者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或者是一种批评方法,或者是批评的主体等等。体育学学术批评正是对这些具体要素有针对性地予以研究。毫无疑问,体育学学术批评这种具体的局部研究当然也要联系其它部分甚至体育学整体,但是,它是由具体而整体,其研究的中心始终是具体的体育学学术现象,也可以说,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局部微观研究。这是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一个基本特点。集中性所谓集中性,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学术成果”这个基本要素上,也就是说,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以“学术成果”作为体育学学术批评最基本的对象,其它各种体育学学术批评活动,如“体育学学术主体”批评、“体育学学术理念”批评、“体育学学术风格”批评、“体育学学术思潮”批评等,只不过是“学术成果批评”的延伸,或者说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批评对象的转变。之所以如此立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体育学学术成果”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系统各要素的核心,是体育学学术意识形态最常见、最基本、最直接、最活跃的形体和存在方式。体育学学术领域里的一切学术现象一旦离开了“体育学学术成果”这一具象形体,就无法存在,也就不称其为体育学学术现象了。所以,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第二个特点是极具集中性。现代性所谓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现代性特征,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主要是以现实的、最新的多种多样的体育学术现象为主要对象。尽管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偶尔会投射聚焦在过去某个历史时期的一个点上,但这种偶尔的投射聚焦往往也是为了评介该对象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对当代现实体育学的研究,属于一种共时性研究。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这种现实性特征,一是来自体育学理论发展的宏观驱动,二是来自体育学学术批评价值的内在要求。因为体育学要发展,体育学学术批评要前进,都需要以新理论、新实践、新成果为研究对象,也只有通过对开创新领域和出现新论断的批评与评价,才能实现真义上的进步。所以说,“现实性”特征直接决定着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意义、价值和生命。由此,可以说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就是体育学术活动中各种具有一定新质的具体的体育学术现象。其中,最新的体育学术成果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基本对象[3]。学科性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与体育学学科内涵和外延紧密相关,体育学学科内涵和外延的所有成果部分都应该是体育学术批评的对象,如果其内涵与外延超出体育学学科领域,则不应成为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因此,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学科性特点。这是体育学学术批评区别于其他批评的最显著特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确立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地面对各种体育学学术批评实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而是主观主义、片面主义当头,偏于一隅,就可能使体育学术批评有失公允。第二,我们的研究必须是对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全面整体的研究。如前所述,尽管我们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作了简单、静止、孤立的解说。但在体育实践中,这些对象并不是简单的、静止的、孤立的,而是复杂的、运动的、庞大的、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体育学学术批评必须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予以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研究。只有尽可能的全面真正地占有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研究对象,才可能保障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

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是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基本问题。搞清这个问题,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在体育学中的合理定位,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自身建设,更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科学化发展。首先,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体育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理论。诚如杨黎明所指出:“如果按传统的方法将体育学划分为体育学实践和体育学理论的话,我们认为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合理定位应该放在‘它是体育学实践与体育学理论之间得以连接的纽带和桥梁’这样一个认识层面上。因为体育学学术批评源自体育学实践,而体育学实践通过体育学学术批评上升为体育学理论,体育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体育学学术批评,并通过批评促进体育学实践的进步。如此周而复始,就构成了体育学的运动发展历程。”[2]体育学学术批评,一方面联结着体育学实践,另一方面联结着体育学理论,是体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立性质的中心环节,更是体育学各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重要枢纽。正是由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和实践性的“应用理论”,而不像体育学理论属于“基础理论”。其次,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体育学学术批评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历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比较方法等科学方法,去进行概念、判断、归纳、演绎、推理,从而对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进行证伪、辩驳、争论、分析、综合、评价,从根本上讲,这个过程就是“获得或者接近真实真理”的科学过程。体育学学术批评也因此而就具有了科学的一般属性。从思维的方式上看,体育学学术批评在对体育学术现象进行评价时,与科学研究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而基本不用形象思维一样。在进行归纳、比较、分析、综合之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深入到体育学术批评对象的本质,揭示错误的理论,总结客观的规律,以更科学的理性认识形成真实的体育理论,这就使体育学学术批评具有了科学的性质。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来看,体育学学术批评与科学研究一样,都是一种自觉的理性思考和假设验证活动,它们都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都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追求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具有科学的属性,又可以称之为“科学批评”。总体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具有科学的因素,但不是科学的附庸;是体育学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理论。

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的独立性建构

体育学学术批评从概念、对象到性质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批评是有区别的,二者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关系,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变,是一种从泛指到具象的过程。体育学学术批评评价立论的基础是体育学学科理论,涉猎的相关学科包含教育学、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其学科的特质专注生物的人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伦理道德、精神气质、物理学度量、化学表征等,既有属于自然学科领域得学术成果,也有属于社会学科领域的成果,其成果特性极具典型意义。正因如此,体育学学术批评就应该具有一套自己完全独立的体系。笔者浅尝辄止,提出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可以从客体论、本体论和主体论三个方面进行独立建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呼唤体育学学术批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体育自身实践的需要和受其他学科理论的影响,我国的体育学研究无论在深度或广度均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有些研究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为了确保我们的体育学研究能够客观、公正地揭示体育现象及其规律,就需要建立一种学术评判机制即开展体育学学术批评,来检验证实它的真实程度。在实践中,客观公正的学术批评,活跃了体育学研究气氛,促进了研究机制的逐步健全,完善了学科理论,促成了体育学社会功能与效益的实现。可以说,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体育学繁荣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体育学繁荣和发展的动力,学术实践呼唤学术批评。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发展需要进行理论总结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体育学学术批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体育类期刊如《体育学刊》、《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先后开设“探索与争鸣”栏目,注重发挥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导向与监督要义;二是体育类的核心期刊不定期刊登发表了一批体育学学术批评文章;三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不断拓展。然而,尽管这些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体育学研究进行了评述,活跃了体育学学术气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缺少一套切实可行的体育学学术批评理论予以指导,使得我们的体育学学术批评态度不够端正,标准不够科学,批判缺少深入,评论缺少学术,整个批评缺少知识与观念的创新。体育学学术批评的自身发展已经开始进入历程经验反思和理论形成的阶段,从整体上独立构建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成为体育学学术批评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体育学学术批评本体论本体论是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体育学学术批评基本原理的论说。它包含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概念、性质、思想、原则、功能、标准、方法等一系列内容。尽管我们已有大量的成果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上述基本原理进行过论证与反思,但从总体上来看,这种论证与反思严重不足,呈现一种散漫、朴素的状态,没有从独立构建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的高度予以把握[5]。换言之,当前的体育学学术批评一无政策,二无理论,三无体系,四无队伍,五无氛围。因此,对本体论的研究,是当前体育学学术批评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体育学学术批评主体论主体论的研究主要包括:第一,体育学学术批评主体必备的知识素养;(2)体育学学术批评主体必备的道德素养;(3)体育学学术批评主体的理论视野和勇气;(4)体育学学术批评队伍建设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体育学学术批评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批评氛围的形成[9]。是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