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分析

时间:2022-02-25 05:04:58

导语:小学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体系也进一步完善,小学道德法治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完善,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以及生活阅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项知识点,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如何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创新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基础,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成长。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就是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保护自己的技巧与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与假恶丑,抵御不良诱惑。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逐步增强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通过设置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避免遭受安全冲击。设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感受、认知生活,认知并了解社会,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学习该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特殊的思维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走入学生内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式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尚未完善,处于身心发展不健全的阶段,缺乏对于事物的正确判断以及识别能力,所以学生对于安全意识也十分淡薄。鉴于此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要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会伴随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只有掌握了防卫突发事件以及不安全事件的技能,才能够真正地健康茁壮成长。根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一些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出现,性质极为恶劣,过程也是触目惊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青少年阶段本是健康快乐成长的时期,校园应是欢声笑语,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何会产生欺凌事件,为什么会使青少年变得如此狂暴,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等重要,也应当引起学校的广泛重视。所以在新时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养成爱护弱小,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学校应当有针对性的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进一步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师生构建良好的关系,使学生在健康文明且和谐温暖的校园氛围内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在此过程中应当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走入学生的内心,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探究式教育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心谈心,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有针对性地渗透法治教育,通过在班级内举办“案例探讨”、设置“法律教育图书角”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图书阅读,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法律视频,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防范技巧以及知识,能够做到遇到困难时及时找教师与大人帮忙,并不是凭借自己的暴力解决问题。校园凌霸是极为复杂的问题,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的校园凌霸案件进行案例探讨和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同学们,如果你在校园内发现有欺凌行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遇见有人向你施加暴力或者是敲诈勒索,你会怎么办?”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探讨和交流,教师通过出示案例有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进行思考、探究,通过你一言我一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认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二)开展安全演练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探究意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安全防卫意识,由于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会存在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学生在嬉耍打闹时,或者是走路不安分,或者是过马路并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情况都会带来人身危险,所以小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与成人比较更大。对于此类情况,学校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提高危险应急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方式多元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播放教育片或者是进行专题探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与交流,逐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相关事件的处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宣传教育,逐步增强学生的危险辨别能力,在教育课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播放危险事件,如“小红在离开家后,家中的煤气没关……”视频播放到此处,教师先按一下暂停,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情况:“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然后学生会说:“这种情况很危险!”通过此类方式使学生增强辨别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应当增强学生的思维认知,属于学校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义务,也是重要的社会责任。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扭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选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探究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索能力,使学生在探讨交流过程中逐步增强思维认知,有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自身行为。所以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探究式题目,引导学生摆脱思维束缚,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索,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全方位发展,进而提高综合能力,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建设。就需要教师创新教育教学观念,给予学生较多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与交流,从多角度分析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技巧,结合具体的知识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丰富学生的相关技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知识探索热情。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灌输,却并未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生活情况,此类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感觉道德与法治课程形同虚设,是一门副科不需要引起重视。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当创设栩栩如生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下不断地进行体验和感悟,重新建构知识结构,能够由被动式的进行知识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增强对于生活经验的有效积累,加强生活感悟。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置身于栩栩如生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将所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能够将道德与法治课程转变成小小的朋友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交流和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在此过程中予以引导和帮助,作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与演示者应当予以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生活化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品质。由于生活中的案例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素材,教师应当从丰富多元的现实生活挖掘具有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生活素材,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和帮助,结合教学内容需求,设计生活化话题,使学生导入生活情境之中。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的好习惯》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好习惯,什么又是坏习惯呢?在日常生活中你又有怎样的习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习惯,以及说一下好习惯与坏习惯对自己带来的好处与坏处,使学生认识到好习惯有助于促进自身健康成长。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抵不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进一步拓宽教学活动空间,通过进行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使学生能够转变为社会学习,将所学习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对于生活与道理的认知处于朦胧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态度可能十分幼稚,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教师要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逐步了解到相关观点,明白道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借助法律武器,进一步确保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

[2]何金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J].速读旬刊,2017(7).

[3]石斌.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

[4]李雅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

[5]俞美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89).

作者:刘莉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西北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