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特色技法在声乐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2-04-27 09:13:08
导语:山西民歌特色技法在声乐教学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民族新唱法在声乐演唱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千人一腔的批评之声。而山西民歌中所包含的各种特色演唱技法,则正可以从字腔这一微观层面来有效润饰民族新唱法的演唱效果,从而促使其更加趋近于声情并茂的民族声乐审美理念。有鉴于此,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在阐述山西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明确山西原生态民歌对于改良民族新唱法、推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山西民歌;特色技法;声乐教学;融合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而山西民歌又是我国传统民间歌曲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随着原生态唱法的审美价值日益得到发掘和彰显,山西民歌中的许多原生态演唱技巧也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了实践性的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鉴于此,本文将根据笔者采取山西民歌开展声乐教学的经验和心得,首先论证山西民歌对当前民族新唱法表演与教学的意义和价值,而后结合具体案例来展现山西民歌特色演唱技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进而明确山西原生态民歌对于改革、发展高校声乐教学的价值。
一、山西民歌对当前民族新唱法表演与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众所周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积极引入、学习西洋美声演唱呼吸、发声、共鸣等各种技法的基础上,融合我国传统民族唱法在发声、共鸣等方面的一些特色技法,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一种兼具东西方声乐美学特质的中西合璧型演唱技法体系——民族新唱法。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民族新唱法的正式定型,这一唱法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然而,在看到民族演唱技法发展之成绩的同时,制约其进一步革新与发展的瓶颈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在笔者看来,此类瓶颈因素集中地体现在民族新唱法的“千人一腔”问题上。所谓千人一腔,即是对民族新唱法演唱效果同质化现象的形象说法。由于采取民族新唱法的演唱者在呼吸、发声、共鸣等各种演唱技法的应用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这就难免导致演唱效果的大同小异甚至是基本雷同。因此,在2000年的第九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千人一腔的民族新唱法新秀们被形容为“罐装歌手”而受到了部分学者评委的批评。而近十余年来,民族新唱法所受到的千人一腔的批评之声越来越强烈,这也为民族新唱法的进一步创新与改革施加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动力。而作为一种原生态的中国民歌,山西民歌的若干特色演唱技法却足以为民族新唱法深入的创新与改良提供有益的启示。这是因为,山西民歌的特色演唱技法有望从字腔这一微观层面来进一步改良、丰富民族新唱法的演唱技巧,从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当前民族新唱法对于传统民族唱法的改良,基本局限在呼吸、发声、共鸣等比较宏观的技法方面,而并没有鲜明地体现出对于民族声乐依字行腔这一演唱规律的灵活运用。依字行腔,实际上决定了民族声乐的旋律是由一个个字的发音过程片段所组成的。而演唱过程中音高、音色、力度、速度等各种音响要素的规律性变化,应该体现在字腔演唱内部的微观层面中,才能更为明确地揭示歌曲内蕴情感的变化状态,也才能塑造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而民族新唱法凭借融合美声技巧的呼吸、发声、共鸣等具体技法,仿佛是搭建了一个宏观的框架,而在此框架之下,微观字腔层面的演唱却难以得到有效的润饰,所以也就难免产生千人一腔的同质化现象。而山西民歌,其突出的优势恰恰在于运用呼吸、发声及共鸣等方面的多种特色演唱技法以及特定的润腔手法,来实现对于字腔内部微观层面演唱效果的润饰,从而帮助歌曲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生动艺术境界。在下文中,即援引具体案例,来剖析山西民歌特色演唱技法对于改良高校学院派民族新唱法教学的应用价值。
二、山西民歌特色演唱技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山西民歌中,包含着许多独特的气息、发声、共鸣及润腔手法,能够从字腔的微观层面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进行细致入微的润色与修饰,从而帮助演唱者达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生动演唱效果。接下来就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来尝试加以举例分析:首先,从气息运用方面来看,山西民歌原生态演唱技法中包含有提气、停气、偷气、揉气、弹气等特色化气息运用技巧,都能够通过调节冲击声门的气息量、气息速度及共鸣效果,来对字腔层面的演唱效果进行有机灵动的调节。以揉气为例,其机理是在演唱下行级进的旋律时,利用呼吸肌群的下压和腰腹肌群的上顶这两股力量的颉颃作用,在引导气息量及其冲击声门的速度发生细微变化的同时,将共鸣的集中反射点从口腔位置逐层跳、顿地向下移动到胸腔位置,从而得以自然而然地达成共鸣方式的有机转换。由于这种逐层跳、顿的共鸣反射点移动体现在每个字腔的发声过程中,所以营造出了沉郁顿挫、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演唱效果。例如,著名歌手陕军在演唱山西民歌《难活不过人想人》时,就非常恰切地应用了揉气的演唱技法,表现出了哀婉凄迷的生动演唱效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示范了原生态山西民歌中的揉气唱法,而后在精炼《难活不过人想人》等曲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取揉气法来演唱《兰花花》等民族歌曲,则表现出了更加凄婉、本色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揉气法对于改良、发展民族声乐演唱技法的教学价值。其次,从发声方面来看,山西民歌中既包含许多具有原生态乡土韵味的真声、假声发声技法,也包含真假声快速转换的特色技法。比如,石占明在演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左权开花调的引子时,就采用了真假声快速切换的发声技法,表现出了犹如从男声迅速切换为女声的奇崛效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笔者也采取《桃花红杏花白》为例来展开山西民歌真假声发声方法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尝试采取这种方法来演唱《赞歌》等民族歌曲的引子,也取得了别开生面的演唱效果。再次,从共鸣方式来看,山西民歌中不仅包含“胸脯音”的胸腔共鸣方式,而且包含“天灵盖音”的头腔共鸣方式以及清脆甜美的口腔共鸣。与美声唱法不同,山西民歌的天灵盖音泛音较少,因而其声音效果显得更加直接、凝聚、干脆。除了上述几种基本共鸣方法外,山西民歌中还包含有共鸣方式的特色化转换技法。比如许月英演唱的《想亲亲想在心眼上》,就在演唱歌曲开始的衬词“啦”字的字腔过程中,伴随着十一度的大幅上行跳进完成了从胸腔共鸣向头腔共鸣方式的快速切换,同样营造出了特色化的奇崛表现效果。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此曲为例来训练学生掌握共鸣方式迅速切换的特色技法,而后引导学生演唱《别姬》等现代民族声乐作品,也同样收到了更为鲜明的表现效果。最后,山西民歌中还包含有诸如擞音、夯音、甩腔、花舌、收放、撤催等各种各样的润腔手法,可以直接造成演唱字腔内部过程中音高、力度、速度、音色等各种音响要素的规律性变化,从而发挥出润饰字腔的独特功用。比如,杨爱珍演唱的《真魂魂跟在你身左右》,就在“临走你才把我心卷上”的“卷”字处有机地运用了夯音的润腔手法,表现出了荡气回肠般类似戏曲哭迷子的独特效果。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同样采用《真魂魂跟在你身左右》《忽然间想起了心上的人》《三天路程两天到》《说不下日子你不要走》《我和哥哥拉家常》等采用典型山西民歌润腔手法的作品为例来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反复揣摩、体会山西民歌中所包含的各种丰富的润腔手法,体悟其要领和精髓,掌握其关键技巧。而后,引导学生将训练曲目拓展到现当代民族歌曲领域,选择《北国之春》《乌苏里船歌》《梅花引》《我爱你,塞北的雪》《红豆红》等常见的民族歌曲展开针对性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后,学生在演唱字腔的过程中,咬字、吐字、发声、共鸣等各方面的技巧都得到了相应的优化,其演唱效果较之训练开始前也更趋近于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这一民族声乐的终极审美标准了。这表明,山西原生态民歌的润腔技法训练从字腔的微观层面优化了学生演唱民族歌曲的效果,从而再一次验证了山西民歌教学、训练对于改良、发展民族新唱法教学的独特功用。
综上所述可见,山西民歌中包含气息调控、发声、共鸣、润腔等一系列特色化的演唱技法,足以从字腔的微观层面来优化民族新唱法的演唱效果,促使其更加趋近于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民族声乐审美标准。有鉴于此,笔者呼吁山西省内高等院校的音乐院系更加积极、更加广泛地将山西民歌引入声乐教学当中来展开优化、改良民族新唱法的教研探索,以便更为有力地推动声乐教学创新与改革、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会旭.关于我国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再认识[J].科教文汇,2010(01).
[2]马博.论山西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J].北方音乐,2018(12).
作者:贾敬玉 单位:长治学院
- 上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参与式教学法策略
- 下一篇:声乐教学艺术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