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思维在声乐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02-28 10:19:21

导语:略论思维在声乐教学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略论思维在声乐教学的运用

【摘要】思维就是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思维贯穿整个声乐演唱和教学的始终,本文就思维在什么是歌唱、歌唱乐器的介绍、正确的站姿、正确解读声乐术语、好声音的标准、歌唱中的主被动关系等问题中的运用,阐释自己的观点与主张,最终得出在声乐学习中让学生建立思维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教学;思维;歌唱

声乐教学是动态的推进过程,歌唱思维贯穿其始终,小到歌唱中每个字具体怎么发音,大到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时时都有,处处可见,因此,在歌唱学习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就是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间接的和概括性的反映。声乐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遵循其自身的学科规律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实际演唱之前,其头脑中形成对正确的歌唱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什么是歌唱?如何准确认识歌唱乐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如何正确地理解声乐术语?歌唱中主被动关系是什么?下面就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具体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思维。

一、什么是歌唱

歌唱是什么?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要想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同学学习声乐多年,对此问题仍然是模糊的。但这是学习声乐的学生不可逾越的问题,具体应该怎么来理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答:其一,歌唱是指用人的嗓音表达歌者情感的音乐形式。由于得助于语言,它比器乐演奏等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更能直接表达特定的感情和概念。因为歌唱中包含语言因素的缘故,歌唱这种形式也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所喜爱。同是因为语言的缘故,语言学习最终成为歌唱学习中最难攻克的难点;其二,歌唱是在人体上建立乐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边建造、边演奏、边完善。因此,它是世界上携带最便捷的乐器。与所有乐器不同的是,歌唱学习过程包含了乐器制造、乐器演奏、乐器完善过程。从这个层面来讲,它比单纯的乐器学习要难;其三,从运动学的角度上看,歌唱可以看作是歌唱呼气肌肉群和吸气肌肉群与声带之间的运动协调过程,在这个运动协调过程中,只有将呼吸肌肉群组锻炼的有柔韧性、有耐力时,声音的柔韧性和耐受力才随之而来,这就如同跨栏、短跑运动一样,只是歌唱和这些体育运动所练习的肌肉群组不同而已。

二、歌唱乐器的介绍

歌唱是在人体上建立乐器的过程,那么歌唱乐器的音源、共鸣箱、动力、稳定器等都是什么呢?以小提琴作类比为例,对应小提琴音源的是琴弦,而歌唱乐器的琴弦就是声带,其发音原理是气息向外呼出碰声带发声;小提琴琴身是共鸣箱,对应歌唱乐器的共鸣箱就是头腔、喉咽腔、胸腔三腔合一的共鸣箱。小提琴的琴码对提琴发音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琴码位置的好坏对于弦拉得直不直、稳不稳起关键的作用。而对应歌唱乐器的琴码就是喉头的稳定,喉头稳定的具体位置是什么?鉴于每个人的声音条件不同,喉头的位置就有所不同,喉头的位置因人而异,最好的检验方式就是尝试反复吞咽口水,注意喉头是在一个相对区域进行上下浮动,这个区间上、下是有范围的,对于歌者来讲,喉头稳定在这一区间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即可,不可理解得太极端,否则将会导致压喉头或提喉头这样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喉头的位置和后咽壁的绷紧程度对于声音的音色、音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小提琴的琴弓就是动力,琴弓不停,琴声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而歌唱的动力就是歌唱的呼吸,因此歌唱呼吸技术掌握是否过硬,是能否唱好歌的关键。

三、正确的站姿

歌唱的站姿,实际上就是歌唱乐器的姿势。大家都很清楚,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讲,站姿非常重要,如果站都站不直,那乐器肯定是奏不好的。在很多的声乐典籍上都有对歌唱站姿的准确阐释。“含胸拔背”是最简练的方式了。人体自然直立,以后腰支点作为界限,后背、后脖子、后脑勺要有一个内控力,绷住一个劲,把人体按前后划分,前松后紧,后半部分绷着个劲,下巴和前胸处于放松状态,面部保持自然微笑,下巴放松后牙关打开,夸张地把自己想成头贴着天,脚抓地心,提臀收腹,肩膀沉下来,眼睛炯炯有神,就像“公鸡打鸣”的姿态。与此同时,注意双脚与肩同宽或丁字步,始终带着人体是声音的一个经过体的思维,即声音通过人体,而不是落在人体上的意念,这样就可以避免由声音落在嗓子上的压喉、提喉、声音挤、卡等方面的问题。正确的站姿是良好发声的重要前提。思维方向正确了、站姿到位了,歌唱就成功一半了。

四、正确解读声乐术语

任何术语的理解,只有准确了,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越努力,成绩会越来越好”,这句话必须要有前提才可以实现,那就是方向一定要正确。往往人们在学习的时候通常总是忘记前提。声乐学习也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在声乐教学中常常提出靠前、靠后,气息支撑、把声音放下来、歌唱找气不找劲等这些专业术语。学生在具体的声乐学习中,往往知道这些术语名称,但不清楚什么是靠前,靠后,什么是把气息落下来?怎样做到把声音放下来等。通常靠后是指在稳定喉头的基础上让声音贴着咽壁唱出来歌唱状态。靠前指的是在正确的歌唱方法基础上唱出明亮声音的效果。体会气息支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咳嗽前那一刹那,内在肌肉群支撑非常明显,将这种肌肉运动记忆转移到歌唱中,就是支撑,有了气息的支撑声音自然就放下来了。在歌唱过程中,很多人唱歌是在用劲而不是在用气,造成的直接问题就是声音在高音时喊、憋、挤、卡。因为歌唱的通道不通,所以唱出的歌声让人非常不舒服,就如同道路不通,如何跑车。而对于正确的歌唱应是找气不找劲,歌唱中如果找到气,劲自然就没有了。气从何来,自然是从良好的吸气上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无声练哈气或者“咝”的练习进行感受。这些无声练习是歌唱基础中的基础,通过反反复复的无声练习,就能够体会横膈膜和后腰、小腹周围的内在肌肉运动的感受,并把注意力放在内在肌肉运动的动作上来,将这些无声练习练到位之后,用I或A来替代“咝”,把声音说到气息上,再过渡到在气息上朗诵歌词,最后转移到歌唱当中来。这样唱出来的声音应是比较松弛的,听众听起来也是舒服的,自然夹、挤的声音就被替代了。

五、好声音的标准

好声音的标准是什么?日常生活中,声音音质纯、气息活、穿透力强、高音低音都很舒畅,听众的感觉非常舒服,这就是好声音。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谁能唱高音,谁唱的音越高,声音越响,谁就唱的越好。这个错误的导向让很多人都掉坑里了,甚至有的人就成为错误导向的牺牲品。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大学生,她为了在高考中拿到一个好成绩,专门到内地找老师学声乐,不巧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在教学上喜欢拔高音的老师,在各种原因之下,教师为学生选择高音较多的大作品作为高考曲目,学生勤学苦练,结果事与愿违,歌没完成,也没唱好,还得了声带小结,后来,这名学生又返回乌鲁木齐找第二位老师。第二位老师很有经验,小心翼翼地教这个学生,最后选择了难度适中的声乐作品,才顺利通过高考,考入我校,分到我这里,我用4年的时间对其进行调整,结果收效甚微。其问题根源就是学生一开始对好声音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树立好声音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要有辨别,要常常进行自我检测,方法很简单,就是练完声之后多问问自己嗓子难不难受、哑不哑、疼不疼,如果出现疼或者哑的状况,就要立刻停止,说明练习不准确,要赶紧进行休息调整。如果不难受,嗓子还很新鲜,这就说明是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再好的方法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功近利、过量的练习。

六、歌唱中的主被动关系

在声乐学习中,弄清歌唱主被动关系非常重要。有很多人就是把主被动关系没弄明白,导致声乐学习的效率不高。歌唱主被动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上口盖主动,下巴被动。大张口时一定是上口盖占主动,下巴被动。而在实际的实践中,很多人是下巴主动,上口盖被动。造成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2)唇动带动舌动,舌动带动牙动。在歌唱吐字方面,要清晰的认识到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都是能够独立运动的主动发声器官。上齿下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的被动发音器官。当歌者在唱不同的声音时,因参与发音动作有哪些主动发音器官、主动器官做出什么样的姿态和主动发音器官与哪些被动发音器官接触或向它们靠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发声时应当遵循唇动带动舌动,舌动带动齿动的原则,主动发音器官带动被动发音器官进行到位的发音训练。把握好这一原则,把握住吐字的规律,发音自然清晰准确;(3)歌唱情感主动,牢记歌唱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歌唱情感的主动准备始终在声音技术之前。在实际的演唱中,很多人就是声音走在了情感的前面导致声音很漂亮但无法感动人的情况。在实际演唱中,歌者要注意在演唱之前先把自己的情感调动在发声之前。换句话说,就是一定要提前入戏,就拿最近非常火的《声临其境》栏目来说,就可以看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每个演员在自己配音之前,都是先调动自己的情感,提前进入所配音片段的情景,这样才能做到声临其境。这一点,歌唱中也非常需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殊途同归的。

综上所述,思维贯穿整个声乐学习的始终,通过思维对以上问题进行新的解读,赋予新的内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以上问题给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彻底弄通问题的本质,正确理解声乐术语,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误读,可避免声乐学习中少走很多弯路。通过教学实践的检测,能够将以上问题弄清楚的学生学习声乐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以上文章中所提的几个问题,只是个人之见,可能还有很多没有涉及和覆盖到的内涵,期待同行及专家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音序,夏正农.《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缪天瑞.音乐百科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王洪君李娟修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吴极巧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