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分析

时间:2022-12-14 03:57:59

导语: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分析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构建为核心,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以及教学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为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意义,保证教学质量,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构建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较长,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博大精深的内容体系,属于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意识。随着现代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民族声乐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特有音质音色和发声技术,获得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民族声乐的发展对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根据当前教学形势和教学现状,构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指导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使得民族声乐教学存在坚固的思想基础,进而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综合水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声乐教学的现代化理念

构建现代化民族声乐教学理念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强化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主学习意识,而科学性、系统性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核心,需要认真而客观的了解传统,形成现实参考体系,进而实现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一)颠覆性理念。在现代化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通过“三种唱法”来界定其中区别和通过发声状态区别三种唱法的思想。在颠覆性理念下,师生秉持着创新的思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落在引导学生修饰训练声音上,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艺术素养,使得学生可以自由流畅的演唱,声音优美而动听,完成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不断探索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从本质上看,颠覆理念也是一种重塑,即为教师理念的重塑,让民族声乐教学并不满足于一种唱法或是发声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创新,帮助各种年龄和嗓音条件学生的学习,转变教学的思维观念,促进声乐教学实践的创新发展。(二)民族文化理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遵循民族文化理念,就是依托于本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开展实际教学工作,发挥出民族文化的育人价值,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国民族声乐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就如《史记•师乙篇》中提到的“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钓,累累乎端如贯珠。”要求演唱者气息要流畅运用,使得歌唱呈现“如线贯珠”的效果。而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存在教歌的方法,如“夫教歌者,先呼出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条件进行教学,传授正确而针对性的呼吸方式和歌唱方法。(三)借鉴优化理念。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的发音器官结构相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声音训练中,可以借鉴“西洋唱法”的精华之处,这主要是以为“西洋唱法”具备极强的科学性、严格性和系统性,成为全世界争相学习的唱法。针对嗓音训练与声音美学而言,“西洋唱法”中的方法值得学习,在实际演唱中,和中国声乐艺术有很大的共同点,包含大量洪亮而结实的声音,由于我国北方民族具备奔放、豪爽、粗狂的性格特点,正好和“西洋唱法”的风格吻合,利用特有音质进行音乐表达。对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遵循借鉴优化理念,借鉴“西洋唱法”,促进中西结合,进而实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总之,在借鉴优化道路上,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声音特征进行训练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措施,吸收“西洋唱法”中有效的训练方法,并把优美嗓音应用到各个风格的作品延长中,通过“中西结合”发声体系的构建,满足各种风格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要求。

二、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建设

(一)基础理论课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为了实现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构建,要求学生除了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基础之外,还要了解教学史、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理论知识,关注声音训练中的音质、音色、音高、音响和音形,发生前对声音要素进行预想,合理调整各个生理部分在歌唱中的动作和形态,保证演唱者肌肉和心理的平衡,进而提高演唱的流畅性。在发声训练中,心理因素对演唱者的发声具有指挥调节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想和训练理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式,通过心理调节来促进学生最佳发声技术的发挥,进而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心理学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并将自我认知理念应用到实际训练中,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意识品质、气质性格和思维能力,科学安排教学设计,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效性。(二)生理解剖课程。为了深化实践教学,要开设生理解剖课程,让学生了解生理解剖知识,特别是发声器官解剖知识,了解人体乐器性能,并加强学生对人体乐器构造的分析,应用在实际歌唱中,可以帮助学生自由运用歌唱器官,提高民族声乐歌唱的有效性,进而保证教学质量。对此,在建设民族声乐教学课程时,教师要侧重于歌唱生理教学,除了生理解剖学中的发声器官之外,还要掌握声乐类器官运用机能,及时找出学生歌唱状态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调节,正确使用歌唱器官与部分肌肉,进而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综合水平。(三)通晓音乐与文学。在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中,通晓音乐和文学课程是学习民族声乐的重要载体,这主要是因为民族声乐作品中涉及到古诗词谱曲作品、抒情诗谱曲作品以及地方民歌,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声乐水平,学生必须要补充古典文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学功底,进而有利于民族声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荐优秀的文学名著,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准确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背景和含义,掌握民族声乐演唱知识,确定作品风格、调性,全面解析音乐作品,进而有利于对民族声乐作品的把握。

三、民族声乐教学原则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除了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一)师范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民族声乐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理论知识,以培养音乐教育师资格为目标,在训练学生专业民族声乐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全身心投入,热爱声乐教育工作,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注,致力于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进而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树立责任心和进取心,丰富学生的民族声乐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二)实践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多演唱的机会,积累学生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演唱经验,强化学生的民族声乐演唱基本功,进而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达到民族声乐教学的最佳效果。(三)理论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理论性原则,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科学的演唱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各个演唱阶段培养学生对应的演唱技能,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将实践经验总结成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优化民族声乐教学体系,进而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颠覆性理念、民族文化理念、借鉴优化理念进行教学指导,确定教学方向和教学重点,并加强民族声乐的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让学生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声乐技能,有利于对民族声乐作品的把握。除此之外,要遵循师范性、实践性、理论性等教学原则,以达到民族声乐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春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8(03):201.

[2]韩晓霞.关于大学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19):184.

[3]戴勇.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研究,2016(02):156-157.

[4]杨文煜.当代民族声乐多维思考[D].苏州大学,2016.

[5]周淑真.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构建[J].当代音乐,2015(20):106-108.

作者:杨晶晶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