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时间:2022-06-22 10:44:45
导语: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字正腔圆”的审美观点
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字正腔圆”的审美观,“字正腔圆”也成为了评价音乐作品的主要准则。“字正”指的是在音乐表达过程中要对表现的内容有所了解,借助音乐素养、生活经验,体会音乐的深层含义。“字正”作为评价音乐作品的标准,同时也是最低准则,表演者只有在演唱过程中满足了这个标准,才能赢得观众掌声。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则主要体现在“腔圆”上,在保障清晰表达的基础上提高表演的流畅性和观赏性,整个曲调的表演要圆润透彻。只有同时满足这俩个准则,声乐作品中的形象才会感人,声乐表演才能更具吸引力,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关注音色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于音色,在我国的声乐发展历程中,音色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因此声乐表演者也重视音色质量。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还十分重视情感表达,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投入感情,注重细节处理,才能取得成功。
(三)“润腔”要有创新性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润腔”也是关键元素,它是声乐表演过程中获得内心满足感和高度认同感的关键。同时,“润腔”对于声乐表演中的细节刻画也起重要作用,很多声乐作品之所以受到好评,细节刻画是原因之一。我国传统的声乐文化要求在“润腔”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新,从而丰富声乐作品的内核,让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等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一个民族、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了解它的音乐。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及内涵。了解音乐历史,很多遗留已久的文化困惑也许会迎刃而解。
(二)有利于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尽管我国的声乐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但就整体水平而言还很不完美,这在低年级教学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小学初中课堂声乐教学中,声乐只是单纯地满足教学计划,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声乐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观念导致学生声乐素质普遍不高。只有进入高校学习阶段,一些声乐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才会得到加强。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声乐课堂也存在较大缺陷,声乐课堂长期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内容也多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呆板,课堂上教师将重点放在音色、音高和发音方式上,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机械的、没有新意的声乐课注重的是技能的提升,并不重视声乐内涵理解,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停留在基础层面。有鉴于此,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引入到声乐课堂中就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声乐教学才会上个新的台阶。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声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提升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综合素质人才,这就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其中包含着传统的音乐文化精华,学生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发掘学生的美感创造力,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三、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无论是古代、现代,乃至将来,音乐都是一种主流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要把握这一点,在声乐课堂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要想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最关键的是,当教师开始讲解新的音乐作品时,对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创作背景有详细讲解,让学生的清楚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才能同作者有情感的共鸣,才能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接着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运用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音乐领域中永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也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限制思维和逻辑,音乐是一门开阔的学科艺术,它源于人类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理解领悟。音乐能够充分表达人类情感,表达个体情绪。通过学习声乐知识,评析音乐作品,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有较大提升。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陶冶下,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升。所以,在具体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感知能力,通过自身的感知理解音乐的主要内容,感受音乐魅力。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研究声乐作品,充分挖掘其内在含义,在基础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总结。在具体讲解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分析作品的音色、音调和节奏,感受不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力和艺术修养。
(三)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要想实现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课堂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重视情感体验只是重要环节。同时还要拓展声乐教学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现如今,计算机技术逐步被纳入高校课堂教学,在声乐课堂中教师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设计现代化的声乐学习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学习上,多媒体的视频功能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视频,满足学生视觉需求,在多个音乐作品的对比学习中,加深对原作品的理解感悟。另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也可以应用于声乐课堂。例如,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同学以小组形式开展交流,最后,教师补充、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更为明显。再如,慕课突破了区域限制,同一时间不同学生听同一名教师授课,共同交流学习,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弥补部分高校教学的不足。即使部分高校的教学资源有限,也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将优秀课堂、优秀教师引入到课堂,使学生接受不同教学思想的洗礼,感知不同的艺术魅力。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和声乐课堂结合起来,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只有在教师充分感知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指导学习才更为专业,才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教师综合素质过硬,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会更加完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指日可待。例如,在声乐课堂中讲到京剧、豫剧等传统戏剧,教师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教学,才能讲清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探究不同时代的戏曲文化,在对比学习中教授学生。教师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教学育人作为自己毕生信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具体教学中,因为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素质不同,学生的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关键,在提高道德素质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提高自我专业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达到教学相长。
作者:于洋 单位:赤峰学院
参考文献:
〔1〕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94,95,110.
〔2〕赵悦.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6,(28):115.
〔3〕吕序宁.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思考[J].音乐时空,2014,(24):148,143.
〔4〕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26-27.
〔5〕张贵.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黄河之声,2011,(22):76,77.
- 上一篇:客家山歌声乐教学模式探索
- 下一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