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声乐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4-08 07:53:54
导语:高校学生声乐教学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高校声乐教学思想的创新意识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专业基础系统的创新,处于重要的桥梁、纽带地位,起着重要的连接、过渡作用。如果没有这种专业基础系统的创新,那么基础系统与专业系统的创新之间就会“断档”“短路”,因而从根本上影响甚至颠覆整个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系统,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创新;思想
高校声乐教学专业基础的创新,由教学思想的创新、教学方针的创新等要素构成。笔者将在下文分节进行探讨。
1声乐教学思想的概念界说
教学思想系统,即教学观念系统,它属于理性认识范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包含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等内涵。思想路线,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方法,则指人们研究和认识世界的方法。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其内涵是高度重视教学思想系统创新在整个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系统中的重要指导地位与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2高校声乐教学思想创新的特点
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2.1理论性
教学思想系统是一个理论系统,理论性是它最为鲜明的特点。例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学思想就是一种理论。
2.2创新性
高校声乐教学中思想系统的创新,以创新性为其本质特征。这种创新性,意味着破除一切陈旧、落后、僵化的教学思想,建立全新的教学思想体系。
2.3实践性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思想系统虽然是一个理论体系,但它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头理论”,而是面向教学实践,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全部价值与整个生命,都在声乐教学实践之中。
3高校声乐教学思想创新的内容
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有以下主要内容:
3.1教书育人的思想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中,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思想,克服片面的“只就声乐教声乐”的教学思想。其实,早在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礼乐相济”的教书育人的教学思想,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理论,把音乐教育与对人的教育统一起来。因此,我国高校当前的声乐教学,必须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发扬孔子教书育人的教学思想,并赋予这种教书育人的教学思想以新时代的新内涵,即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出实用新型、复合型的人才。
3.2凸显艺术教育的思想
在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思想系统的创新中,还要凸显艺术教育思想。当今世界,艺术教育愈来愈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与重视,不仅艺术院校强化了艺术教育,而且综合院校也强化了艺术教育。例如,日本就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并称为“三大科学”,许多综合大学都开设了艺术课;在前苏联,许多综合大学也开设了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等艺术课;而在美国的许多综合大学,也都开设了许多艺术课,并设立了艺术院系或电影电视系。我国也同样如此,国家将科学院、工程院、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院四院并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校也率先推行了艺术公选课学分制。随后,全国许多综合大学也纷纷设立艺术学院、系,并设立艺术中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教育本身的重要性使然。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早就指出:“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1]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也明确指出:“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2]事实的确如此,音乐教育在对人的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异乎寻常的巨大。革命导师列宁7岁就会弹钢琴,是音乐开发了他智慧的大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经常拉小提琴、弹钢琴,他曾明确表示,对艺术的爱好,丰富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照亮了他的科学之路。在他从德国到美国,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长之日,他在家中举办了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以示庆贺。
3.3强化美育作用的思想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而美育对于陶冶人的情操、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完美人格,又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早在18世纪,德国杰出的思想家席勒就提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3]这种把美育提高到全面发展高度的教学思想,与当前我国教育思想中“德、智、体、美”的教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排序略有不同而已。
3.4与时俱进的思想
与时俱进是创新的核心内涵。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高科技化在造成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与空间。但与此同时,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也加重了人的精神压力与竞争压力,人们需要一种减压手段与排遣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音乐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的声乐艺术,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胎教中的儿歌,到出生后的摇篮曲,再到少儿时的儿歌、青年时的情歌、临终时的挽歌,声乐与每个人的人生几乎寸步不离。而声乐的灵魂,同整个音乐一样,就是给每一个人带来快乐。我国汉字中音乐的“乐”字,与快乐的“乐”字是多音字,但也说明了二者的必然联系。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中思想系统的创新,就要强调与时俱进,给人制造快乐的教学思想,即把声乐教学当作享受音乐快乐、制造音乐快乐,并为他人带来音乐快乐的过程与手段。用歌声美化生活、美化社会、美化心灵;用歌声驱散忧伤、驱散焦虑、驱散压力;用歌声连接友情、凝聚亲情、缔造爱情;用歌声弘扬正义,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这一切,都应当成为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重要内涵。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在声乐教师思想方面,在声乐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不断从自身修养与外在才能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声乐知识过程中以声乐教师为榜样,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声乐教学是一种综合理论知识、实践以及技术的多学科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每位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突出的个性特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教育,改善声乐教学质量。
作者:王佳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7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7.
[3]席勒(德).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90.
[4]马晓娟,边江.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2(02):41-42.
[5]梁麓.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3(10):76-77.
第二篇:高校声乐教学原则的创新意识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原则的创新意识,应当在原有的教学原则上根据新时代、新形势的新特点,提出新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原则指导的重要意义。因此,笔者对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原则的创新,作以下几项基本内容的论述。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原则;创新
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专业的摇篮,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教学原则的掌握,只有掌握教学原则,不脱离教学原则,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音乐人才。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同所有的教学一样,高校的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它有自身的科学规律,科学性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教学论、德育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学等。与此同时,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思想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不同的教育思想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政治、不同的经济基础服务。原始社会的教育只对年轻人进行,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然进行,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到了奴隶社会,开始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但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教育都成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手段。而社会主义的教育,则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现代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又提出了教育终身化的新要求,使得教育思想的作用愈来愈明显。所谓“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就是把教育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原则,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2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
作为科学,教育首先以传授理论知识为基础与前提,所谓“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先导。声乐教学同样必须以音乐理论与声乐理论为基础,因此其理论性自然是根本属性之一。但是,理论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将理论转化为能力,而能力的主要特征便是其实践性,因此实践性更是声乐教学的根本属性。而所谓“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就是使声乐理论与声乐实践紧密结合,也是声乐理论转化为声乐能力的具体过程。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统一的原则
高校声乐教学,一方面,要对所有学生有统一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因此,统一要求是必要的,它便于全体学生步调一致、团结共赢、齐心努力、携手并进。但是,声乐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教育,又不能用一个模子“刻制”,也不能“克隆”,必须因材施教,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条件、特殊目标进行不同的教学,形成百花齐放、桃李争春的态势。“因材施教”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运用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他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学生之中,就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长施以不同的教育。当然,孔子并未正式使用“因材施教”这一用语,其是宋代的朱熹根据孔子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后世的“因材施教”,皆源于此。而所谓“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统一的原则”,指的则是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教学,既有共性要求,又有个性特点,形成有机的整体。
4宏伟目标与循序渐进统一的原则
声乐教学要使学生树立宏伟的目标,正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不想当歌唱家的声乐学生也不是好学生”。但是,要想成为一名歌唱家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要想使理想变为现实,使梦想成真,必须做许多艰苦且细致的努力。因此,声乐教学必须遵循宏伟目标与循序渐进统一的原则。光有宏伟目标而没有循序渐进,容易陷入“空想”的怪圈;光有循序渐而没有宏伟目标,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循序渐进”也是孔子最早运用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他在《论语•宪问》中有“不怨天尤人”之语。朱熹对此语的注说:“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所谓“循序渐进”,指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步步为营,不断提升,直至顶峰。
5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
高校声乐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也就是说,声乐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牢牢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具体落实教学内容,取得真正的教学效果,实现宏伟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又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而是要千方百计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什么”为“怎么学”。教师的所有知识、能力、智慧、才华,都要“化”在学生身上。而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能逐渐挑起“大梁”。所谓“主导性与主体性统一的原则”,指的正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形成巨大的合力。
6单科独进与多科综合统一的原则
高校声乐教学,顾名思义,以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声乐课必然是一门贯穿始终的主课。但是与此同时,又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综合能力,如音乐创作能力、器乐伴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作品分析能力、音乐评论能力、音乐研究能力、音乐策划能力、音乐组织能力、音乐宣传能力、音乐制作能力等,以适应未来对多元化音乐人才的需求。因此,就必须遵循“单科独进与多科综合统一的原则”,要以声乐课为主,适当加开与之密切相关的课程,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7继承传统与大胆创新统一的原则
高校声乐教学,必须充分继承前人、他人声乐艺术与声乐教学的优秀传统与成功经验,不可能抛开历史“一步升空”。但与此同时,声乐教学又要不断创新才能永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认真考量古今中外的音乐史与声乐史,都是创新与发展的历史。当前,中国声乐艺术的创新,呈现明显的人性化特点。所谓“人性化”特点,指的是歌曲演唱者,唱出歌曲中所蕴含的人情感中的真挚、浓重的特色。普通高校在创新声乐教学之中,优化、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方面的观念,可以培养大学生在综合应用声乐方面的能力,可以有目的、有实效、有计划地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普通高校的声乐课堂上,改革教育的观念,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声乐教学中学生的特点,提高当前普通高校中的声乐教学教育水平,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声乐人才。同时,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革新声乐教学的观念,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交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发展大学声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哲铭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范菲.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戏剧之家,2015(11):186.
[2]…刘力.探究大学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16):229.
第三篇:高校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认知
【摘要】高等院校表演专业的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建设,完善表演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已成为高校表演专业音乐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现代化教学理念与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入手,论述了对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几点认知,以期引起业界思考。
【关键词】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声乐教学也在不断革新教学形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艺术视野,按照艺术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多元化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界的共识。具体到高校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笔者认为,应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对声乐教学开展一系列改革。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
当今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对艺术教育整体发展影响巨大,促使艺术教学理念也不断发生改变。现阶段,随着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艺术专业的教育形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高校为了满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开始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如很多高校表演专业引进现代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声乐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声乐表演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艺术院校在进行现代化、多元化教学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近年来,为适应文化大发展和社会需求,很多高校申报了影视戏剧表演专业。声乐是表演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但由于受传统声乐教学理念的影响,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成为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传统的、固有的声乐教学理念与当前不断变化的现实有了较大的差距,这阻碍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很多高校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多元化流于形式,在现实层面的操作上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表演专业声乐教学要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将现代化教学理念与多元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合。在多元化教学中,声乐教学应遵从现代化教育理念,依照相应的教育教学要求,结合现有的职业教育形式,贯彻落实新课改下的艺术类院校教学需求。纵观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特别是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之路,不难看出,表演专业声乐教学改革要想取得较好的成效,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认清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根本,明确教学目标;其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其三,调整教材资源,保证教学质量。
二、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认清声乐教学之根本目的,明确教学目标
当今多元化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的主流,声乐教学亦是如此。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传承和创新音乐文化。具体到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其教学宗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决定了专业基础课的地位。表演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要求演员具备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其中音乐素养显得格外重要。在表演中,演员要表现人物内心,主要通过声音和肢体动作。声乐教学在表演专业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增强其情感表达力、拓宽角色塑造范围、提升演唱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促使其不断体会表演艺术与声乐艺术的相通之处,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艺术理解力与感知力,最终提升整体素养。笔者认为,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认清该专业声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最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出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总结规律,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挖掘学生各项潜能
长久以来,高校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都在试图找到一种更适应表演专业的声乐基础教学方法。一般来说,在现实操作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教学偏差:一是拘泥于传统声乐教学的窠臼,二是声乐教学规范的缺失。前者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后者容易导致学生声乐基础不扎实,两种教学倾向都没有达到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应有的效果与目的。结合自我认知与相应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声乐在表演专业中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把人物的情感表现出来,同时还可以渲染气氛,提升表演效果,因而表演专业的声乐教育非常重要。在表演专业的现代化声乐教学中,为确保学生自身能力的有效培养,高校需要结合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结合相应的音乐教学知识体系进行合理的声乐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以实现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从现代声乐教学的基础来看,提高教学质量应首先从教师抓起。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进行多角度教学形式的调整,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切都以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基础。要想提升教师的素养,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二是提升教师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有计划地公派教师出去进修相关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可以从外面聘请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同时,高校还可以开展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不同课程的教学进度等。这些都有助于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通过自我完善达到业务能力的提升。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具有带头作用。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升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多元化声乐课堂教学。2.挖掘学生各项潜能在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主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潜能的挖掘,即对学生个体的能力培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十分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开发新的教学思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合理运用嗓音,开发音乐潜能,提高塑造角色的能力与音乐素养。声乐在表演专业中的基础课定位决定了其教学的特点和属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有几条原则必须遵守:因材施教、以兴趣为先导、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具体来讲,就是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人特点与歌唱条件,对不同的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可以说,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声乐教学离不开师生间密切的配合、良好的互动。以表演专业中的声乐训练课程为例,该课程除了具有表演专业的特性之外,还兼有声乐专业的共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量把握表演专业学生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授;要注重课程的合理安排,如声乐个别课、声乐排练课、声乐理论课以及选修课等,不断加强学生关于声乐理论和技巧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努力做到既使学生在声乐课程中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又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三)整合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质量
高校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为保证教学质量,需要确保基本的声乐教学资源,努力做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对于教材的选择十分重要。1.注重教材内容在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中,教材要具备系统性的内容,保证准确性,同时,教材内容的选择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组织与调整现有教材。如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之外,教师可以根据表演专业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内容,在声乐教学中引入优秀的、学生能够理解并喜爱的音乐作品,解决一些学生在声乐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又如在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到台词发声训练与声乐教学发声训练的契合点,寻求相应的教材内容融入声乐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训练发声技巧的同时巩固表演功底。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需要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选择,尤其是对于声乐的技巧训练需结合相应的专业化基础教材进行合理调整。如教师应注意开发新教材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选取音频、视频等资源,或者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采风、新技术实践等方法获得声乐资源,改编、创作新的曲目,以补充原有的教材资源。通过开发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频率,推进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自古学应有法,而教无定法,声乐教学领域充满了创新与探索的契机。在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已成定式。为满足时代的需求,保证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表演专业声乐教学需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学生潜能的挖掘,合理运用教材,确保教学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表演人才。
作者:李博 单位: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乃嘉.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反思[J].大众文艺,2013(18):234-235.
[2]林颖.内蒙古专业声乐教学的多样性探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2):42-45.
[3]孙英爱.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声乐室内乐教学的必要性[J].戏剧之家,2014(4):316.
第四篇: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人们对高校声乐教学有了更高的期待。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要求,这就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本文对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具体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模式;高校声乐教学;应用方法
声乐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改革,对声乐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即启发式教学很快得到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很大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课程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声乐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课程中比较特殊的一门课程,声乐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鲜明特色的歌唱水平。与其他教学课程不同,声乐教学更注重大班教学与“一对一”教学相结合,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辅导方案。但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情况并不理想。大多高校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缺少思考,学习效率不高,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此外,对于声乐这门课程来说,有些理论知识不容易理解,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更不能灵活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正因如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才极为重要,在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并很快得到应用。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是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是强硬牵引,指导性学习,不会直接给出答案。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课堂中互动。启发式教学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启发式教学不仅适合声乐教学课程,其他课程也适用。声乐教学除了传授学生乐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音乐知识应用于实践,用音乐来传达情感。而启发式教学正好适应这一要求。
(二)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强,老套的教学方法会制约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声乐学习有很大的兴趣时,学习效率就会自然提高,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积极发言,主动思考问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有效的互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快地接受新的事物,学习好声乐知识。同时,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教师也有更大的动力和信心去教好这门课程。
(二)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启发式教学模式一改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课堂疑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激发思考能力,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很快培养起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乐理知识
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很多都是晦涩难懂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简单讲解,学生不能深刻理解更难于记忆。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从简单的知识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学生能够很快接受,理解记忆比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学生不再感到课堂枯燥无味了,学习动力也提高了。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轻松掌握声乐教学理论知识。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式,找到合适的引导方向,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课堂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
启发式教学旨在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改进。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上也会更加民主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挥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比较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四、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式
(一)气息训练启发
在声乐教学的开始,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让学生想唱歌的氛围,当学生处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中时,心情也会得到放松,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这时需要引导学生调整好呼吸,通过吸气、呼气,将学生带入正式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就会主动跟着学。气息训练对于声乐来说很重要,学生要学会把握好自己的声音。气息训练的持续性非常重要,同样,学生的口音、鼻音、肺活量等训练也是如此。在指导学生吸气、呼气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闻花的香味,进行启发性训练。在练习唱歌时要注意,不要让学生用鼻子进行吸气、换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跑几圈,同时指导他们呼气、吸气。掌握正确的方法,调整好节奏去呼吸,这样就会有平和稳定的状态。还有其他类似的训练方法,如仰卧起坐训练、转呼啦圈等,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气息控制方法,不仅可以享受游戏的乐趣,还可以掌握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更乐于接受。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气息训练方法。
(二)连声训练启发
在乐声训练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连声训练,它是歌唱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一些合唱视频,让他们渐渐领悟到其中的规律。只有通过不断训练,使眼、鼻、口能够相互配合,才会唱出美妙的歌曲。连声训练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练习,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为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训练,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交换经验,这样学生的连声学习技能能够很快得到提升。
(三)歌唱吐字启发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歌唱吐字练习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很大的联系,当然,方言类歌曲除外。所以,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吐字清晰。汉字在发音过程中首尾发音很重要,它是连接字与字之间的桥梁。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就要求学生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歌唱吐字启发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字与字之间的转换,感受前后的不同,尽量保证吐字清晰,衔接自如。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发音过程中,不论字怎样变化,舌根始终要保持轻松状态,咽喉处于打开状态,而且是稳定不变的,在共鸣点位置找到发音的正确方式。对于不同的字点转变,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声点的统一性角度去寻找不同发音的合适连接。
(四)歌唱表演启发
启发式教学带来的是轻松自如、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学生在其中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快进入歌唱状态,通过音乐传达情感的效果更为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在歌唱过程中,情感的抒发非常重要。学生在分析作品时有自己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启发式教学能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在学生演唱作品之前,教师对作品的社会背景、作者创作意图的介绍很有必要,学生要先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情感方向,在此基础上再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若学生不能掌握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就不能演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握。
(五)因材施教启发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现代教育思想,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这一道理类似于做菜,不同的人做出的菜味道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品尝的人,不会在意菜的做法,只会注重味道如何。对于培养学生也一样,教师在不断交流中互相传授经验,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同时,教师可以学习不同国家的教育方法,在吸收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时,也要结合我国传统的教育文化,吸取精华,打造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方式,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总体来说,启发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有着明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实践技能,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分析也有很大提升。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声乐课程中有更深层次的提高。
作者:秦北涛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37.
[2]周劲飚.开启声乐艺术大门的钥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35(22):160.
[3]郑招娣.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35(17):85.
第五篇:高师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来源于民间的智慧与积累。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教学中,是近些年来高师声乐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声乐教学特点、能够将高师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相融合的方法与途径,是推动高师声乐教学发展与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模式
传统音乐是“中国人通过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和方法创造的音乐文化,其能够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形态特征通过音乐形式表达出来”。传统音乐文化是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下产生的音乐,其通常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的。为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其融入高师声乐教学中。
一、高师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
一方面,高师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深深地激励着一代代人。因此,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教育中对未来中小学生音乐文化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激励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习俗在冲击着我国文化,外来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从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高师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可以促进音乐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教育和文化是相互交融的,教育对文化的构建和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继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传统音乐文化通常都是民族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由于传统音乐文化都是特定的,不同人群的审美和价值观不同,这使传统音乐文化不能通过生物遗传的方式进行传承,所以,学校音乐教育就成为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通道。对传统音乐的深入了解与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有较好的理解与认知,具备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编写和选取以西方作品为主
目前我国高师声乐教学中,教材的选取与编写以西方音乐理论及作品为主,缺乏系统、完备的传统音乐教材,各地的高师院校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声乐教材中虽然传统音乐所占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原声态的地方民歌和戏曲、曲艺等传统音乐作品较少。大多高师院校选取当代作曲家根据古典曲目或旋律,用现代的作曲技法创编而成的曲目。在创编的过程中,作曲家可能只保留了原来旋律的框架,在和声、曲式结构甚至节奏上都做了一定的处理,导致学生无法从这些曲目中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也就谈不上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真正了解。众所周知,传统音乐文化存在于民间,是体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艺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如果高师声乐教育的教材仅注重艺术形态的歌曲,会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出现偏差。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声乐演唱能力。高师声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小组课进行技能教学,所谓“小组课”的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通过个别或者5人以内的小组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个阶段是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保障,所以小组课声乐教学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基础和主体部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声乐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骨干课程,其教学模式和方法、过程都相对程式化,容易让学生过于关注声乐技巧而缺乏对音乐背景知识与内涵的深入把握。尤其具体到传统音乐领域,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学生更偏重于现代音乐知识的学习,对传统音乐课程缺乏兴趣,从而忽视了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
(三)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参差不齐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选取曲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试唱,然后将演唱的重点向学生进行讲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以更好地对艺术作品进行表达及二度创作。所以不难看出,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对音乐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就会给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未来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受西方音乐教育的影响,我国对高师声乐教师专业水平的评价遵循的是西方的评判标准,如发声技巧、外语发音(如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即兴伴奏等,这导致高师声乐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都是在西方音乐基础上,对我国本土音乐文化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中通常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地教授学生。从目前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高师声乐教师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逐步提升,就整体而言依然亟待有效改善。(四)教学方法存在争议我国传统音乐包含很多内容,从民歌、戏曲、曲艺到舞蹈、乐器、宗教等不一而足。其除了具备丰富的音乐形态,还具有不同的特色。目前很多高师声乐教师都意识到要促进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结合,但是在教学中往往重视民族声乐作品的选取和对民族唱法、技巧的教授、研究,忽视了要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方法显然存在争议。声乐不仅是一种实践性强的艺术,更要通过音乐形式传达情感与文化内涵。演唱者要想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不仅需要掌握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唱方法,还要对作品的背景、风格、文化内涵等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作品。
三、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教学的措施
(一)对教材内容编选进行调整
要想有效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对教材的编选进行调整。虽然现今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高师传统音乐教材,但是各地高师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立足当地文化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地选编教材,多方面收集传统音乐作品并合理改编。除了常见的传统戏曲,还应该增加传统原生态艺术作品、民间音乐作品以及民间乐器曲目的比例。只有牢牢地抓住具有传统特色的内容,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使其通过学习领悟传统音乐文化真正的内涵。在教材选编上进行有效调整,才能更好地将传统音乐内容纳入现有的高师声乐教育中。随着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艺术文化的重视与投入,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较多关注。国内高师院校已经开始着手此项工作,但是传统音乐教育标准体系的理论建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调整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
我国各地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都是高素质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声乐技能的学习。通常来说,高师声乐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更偏重于对学生声乐技巧的培养,教师往往采取小组课的教学模式,示范曲目演唱,集中讲授各音乐创作流派的曲目,注重专项音乐作品的辅导和交流互动。在小组课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师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讲授仅仅是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对传统音乐文化内涵进行详细的讲解。因此,笔者认为,针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高师院校应该适当改变固有模式,针对不同的情况,推广“单一课、小组课、群体课”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交流的效率,让学生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讨论和赏析,各抒己见,从而提高整体音乐文化素养。同时,在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上增加声乐讲座、现场观摩、艺术实践等,指导学生根据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与模式进行创编,将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现代演绎与延伸,从而认识到理解与运用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重要性。当前很多院校一方面将“非遗”传承人请进课堂,现场讲授传统音乐的内容,提升师生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让教师和学生深入传统音乐文化的表演舞台,近距离地接触传统音乐文化的背景,了解社会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需求,增加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加认知。这两种方式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较好的尝试。
(三)提升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技能和技巧,还要从切身体会出发,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演唱经验,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所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完善自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和增加音乐知识储备,合理地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相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人文素养,多思多学;二是多参加学术交流,注重艺术实践,多看多听。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学术视野,保障教学质量,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学生。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当今时代,高师声乐教育面临多元化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原有的教学方式受到冲击,传统高师声乐教育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破传统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式,找到合理的声乐教学方式,更好地将传统音乐融入日常教学,是业界需要思考的新命题。
综上所述,高师声乐教学需要传统音乐文化的辅助,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又需要平台,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保障高师声乐教学向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还能够使传统音乐文化通过高师的教学平台传承、发扬下去,实现双赢。
作者:但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琨,张小军.传统音乐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2(7).
[2]李晓贰.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当代音乐,2016(4).
第六篇: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摘要】传统音乐文化对于我国声乐教学中的民族唱法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许多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从而不断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文化;融入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音乐文化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影响
我国具有悠久的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和结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发扬和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促进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比较强的辨识度和灵活性,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独特的表演技巧;通过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对于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帮助。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主动地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能够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声乐教学的长远发展[1]。传统的音乐文化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声乐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二、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方法研究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近年来一些民歌大家在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在这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的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应当选择一些优秀的民歌大家的作品,例如考虑教材内容的知识背景和对于音乐文化素质的要求,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同时又便于学生接受。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对于戏曲、民歌、说唱艺术等的接受度,在考虑传统的艺术歌曲的同时,也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具有原始性特点的传统曲目,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受到全面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还可以结合声乐教学的实际,选择当地的一些传统音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声乐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传统音乐文化。(二)加强情感与教学的结合。传统的音乐文化以及现代音乐文化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关键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来说,也应当重视情感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从精神和艺术上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美感,这对于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帮助。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一些比较有名的曲目,例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曲目的传承时间比较长,而且具有不同的演绎方式,能够更好地打动人心,触动学生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中体现的方式,找到情感共鸣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使学生重视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营养[2]。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的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等,通过这种体验的过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加深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三)重视歌唱方法的讲解。传统音乐文化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对于教师来说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歌唱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音乐文化中的表演技巧和方法等。在歌唱方法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多元化的观念,向学生多介绍从古到今的多种唱法。现代民族唱法传承了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又借鉴了国外的唱法,由此可见,重视歌唱方法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在传统音乐文化中提出了大量的歌唱方法和技巧,在呼吸、气、发声等处理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完善,教师可以加强这些传统歌唱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歌唱习惯。在歌唱方法讲解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吸收和发扬传统唱法中的科学方法,并且指出不同唱法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
三、结束语
传统音乐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将传统声乐文化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掌握表演的技巧具有重要的帮助。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情感、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融入到传统声乐文化中,吸收传统声乐文化的营养。
作者:梁明明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侯芸莉.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音乐时空,2016,(10):121-122.
[2]周戈,李巧伟.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6,(06):166-167.
第七篇:音乐剧唱法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辩证关系探究
摘要:音乐剧是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它脱胎于歌剧,同时又具有个性化的艺术特征。作为一种舶来品,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在我国已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既有成功之处,也存在较多的争议性问题,关于音乐剧艺术的探论,是近年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并从其定义、属性、本土化、民族化、市场运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在充分认i只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着重从音乐剧唱法及生存方式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便能够与当今高校声乐教学建立一定的联系。
关鍵祠:音乐剧唱法;发展方式;声乐教学;辩证关系
从音乐剧的艺术属性看,在很大程度上又称为音乐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与歌剧颇有相似之处,从声乐的角度看,西方歌剧中的声乐唱法以传统美声为基础,而且自始至终一贯如此,而音乐剧唱法则是经历了一个从一元到多元的过程,因此与歌剧唱法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从当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看,仍然是以独立唱法为主,基本上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因此这也就引发出一个问题,即音乐剧唱法的多元性与髙校声乐教学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同时音乐剧要在我国得以生存发展,还必须处在这种独立性声乐教学的环境中,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剧唱法的多元化、音乐剧本土化与我国髙校声乐教学之间就直接或间接的形成了对立性关系,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或者能够更好的促进音乐剧本土化发展和声乐教学的改进就必须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一、音乐剧唱法及其艺术厲性
音乐剧与歌剧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己经毋庸置疑,20世纪初期,音乐剧采用美声唱法,20年代随着爵士音乐的兴起,在音乐剧的创演中以很快的速度吸收了这一风格,由此爵士音乐剧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形式,之后音乐剧又逐渐的吸收了各种流行音乐元素,混合、多元的唱法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西方音乐剧的风格特点。在音乐剧引入我国之前,可以说在西方已经完成了从单一性美声唱法到以多元素为主体的混合唱法的嬗变,这种嬗变是建立在西方多元音乐文化和音乐创作观念基础上的,同时与审美主体的口味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经历了美声唱法时代、爵士音乐时代和摇滚音乐时代之后,西方音乐剧并没有停止唱法改进的脚步,而是在积极的吸收和对外探索,同时在音乐风格和演唱方法上也逐渐的在向东方扩展,如勋伯格创作的《西贡小姐》集西方古典、现代和东方民间音乐三种风格为一体,同时在唱法上也追求多样性的表现,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我国对音乐剧体裁的引进在20世纪八十年代,其中在1982年上演的《现在的年轻人》(刘振球曲)、《风流年华》(商易曲是我国较早的两部音乐剧作品,虽然这时的音乐剧还处在对西方的一种模仿阶段,也较为大胆的采用了较多的流行音乐元素,但已经初步显示出了本土音乐剧的风格特征。随着九十年代乡土文化的回归和弘扬民间文化的历史使命,音乐剧的发展也非常时宜的走向了体现民族风情的发展道路,并把中国传统民歌、戏曲中的演唱方法和润腔方式运用到音乐剧的演唱中来,如九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黄梅风格的《秋千架》、云南花灯风格的《小河淌水》等作品就体现出了浓厚的乡土特色,包括在唱法上也运用了民歌、戏曲的演唱发声方法,为本土音乐剧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音乐剧唱法的现状看,其唱法的丰富性与音乐剧整体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水平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音乐剧在各地域、各民族中的不断发展,加之善于吸收各种风格元素,才有了多元化的音乐剧唱法。无论在纵向的历史发展上还是在横向的地域扩展上,其唱法伴随着音乐剧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并在整个一个世纪的时间跨度里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化的艺术形式,这与音乐剧善于容纳百川的艺术个性是分不开的。从音乐剧唱法的形成和现状的分析看,笔者认为音乐剧唱法的艺术属性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多元性,随着音乐剧在各地扎根发展,在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很多跟随时代的且富于民族韵味的唱法,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二是个性化,指的是从音乐剧本身的艺术特点看,属于音乐戏剧形式,具有综合性艺术特点,音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必然与戏剧情节、人物性格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因此从演唱的角度看,不同于一般美声歌曲、通俗歌曲的的演唱,同时与歌剧唱法相比,又突破了其单一性的特征,音乐剧唱法个性化突出;三是大众化,从音乐剧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看,这一艺术形式自始至终都是在沿着大众化的道路发展,虽然在很多艺术院校当中开设了音乐剧专业,但毕竟音乐剧始终在一种市场化的运作中体现出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大众化路线是其必选之路,由此就反映出在音乐剧唱法上也体现出了大众化的特点,这也是音乐剧唱法多元化的原因所在。
二、音乐剧唱法及发展方式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辩证关系
高校声乐教学是在国家教育部设定的声乐专业基础上而实行的一种声乐教学模式和体系,从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独立性,指的是根据唱法的不同而设置相应的专业,按照传统唱法,主要有美声和民族两种,后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很多专业院校又增加了流行音乐演唱或通俗音乐演唱等,以适应不同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便形成了以上三类唱法专业设置。在教学上也是如此,每种唱法分别由不同专业的教师任教,有着各自系统的教学方法;二是曲目的固定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一般有着固定的教学曲目,包括练声曲和表演曲,以美声唱法为例,多是选择经典的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这对于训练科学的美声发声方法和相应的艺术表现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三是唱法的程式化,指无论是美声、民族还是流行唱法,在发声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体现出学院派声乐教学的缺陷性,也是造成声乐演唱“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根源;四是舞台表现的模式化,从高校的声乐教学汇报音乐会以及各种赛事的表现情况看,基本上是声乐与钢琴或者声乐与乐队的模式,包括在歌剧曲目的演唱上,基本上都是单一性的舞台表现模式,缺乏一定的艺术情境。就目前来看,虽然音乐剧在更多情况下走的是大众化发展道路,但是具体到音乐层面,则仍然需要专业声乐人才的支撑,只有专业人才的加入才能使音乐剧在艺术性以及各方面发展上走的更为长远,因此从发展这一层面上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必须注重音乐剧演唱人才的培养,所以音乐剧艺术与髙校声乐教学之间更加体现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笔者认为,在高校声乐教学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复合型唱法人才的培养,所谓复合型唱法,就是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各种唱法的融合,包括在师资配备、曲目遴选、唱法技术、培养计划等方面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以便能够让学生掌握多种唱法技术,这样就能够增加音乐剧声乐表演的适应性,也是提髙音乐剧艺术水准的重要途径。其次,从音乐剧的艺术属性看,其演员的构成也具有混合性的特点,很多剧院或机构推出的音乐剧多是以话剧演员为主导力量,这种情况实际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优势在于作为一名话剧演员,对于剧本结构和台词对白均有着专业化的认识,而从声乐演唱的角度看,则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比起专业声乐人员来说,话剧演员可以说是稍逊一筹,作为音乐与戏剧合一的剧种,如果在演唱上不能够做到专业化,就没必要谈及音乐剧的艺术性和生存发展。当然对于高校声乐人才而言,在戏剧艺术的表现方面比起话剧专业人才也体现出薄弱性的一面。与此同时,音乐剧又包含了舞蹈元素,也非常注重形体语言的表现,相对于声乐专业人才而言,又形成的了一定的矛盾。由此音乐剧的综合性艺术特点对高校声乐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声乐人才需要多种唱法技能、戏剧表演技能、舞蹈形体技能“三合一”,而当前的声乐教学,由于地区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专业配置等诸方面问题,要想使声乐学生系统的掌握这三种技能,应当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从这一层面上看,音乐剧的发展推动了高校声乐教学的体制改革,这就需要高校在专业设置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因此音乐剧艺术与高校声乐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互补关系,音乐剧唱法的综合性要求高校声乐教学需要从单一性向复合性转变,这对于音乐剧中人物角色和性格心理的表现能够得以更加的完善。同时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只从声乐表演的角度进行教学,而是应当增加戏剧表演和形体表现的教学分量,以增加声乐人员在音乐剧中戏剧舞台表现的能力。二是互融关系,在教学内容上突破教学曲目的固定性,应当把音乐剧的创演加入到声乐教学中,目前在高校中音乐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中设置了音乐剧专业或者是音乐剧班,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等,这些院校多是独立的艺术院校或是综合类大学,这对于音乐剧专业化进程而言是一种良性发展趋势;二是高校中的学生音乐剧社团,多属于自发性质的业余音乐剧爱好者,这种形式体现出了音乐剧大众化的一面。以上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剧发展形式可以说都推动了音乐剧原创作品的发展,就目前这种现象下,笔者认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应当增加音乐剧的表演曲目,把音乐剧的创演、排练增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声乐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形成音乐剧艺术与高校声乐教学之间的互融关系。三是合一关系,指的是在高校声乐教学汇报或音乐会的表现中应当凸显出音乐剧艺术的表现形式,目前在高校声乐学生的舞台表现过于模式化,戏剧分量和形体分量的表演较为缺乏,如果从音乐剧表演中进行借鉴,必然会增加舞台表现的效果和提高艺术表现力。因此在教学汇报中与音乐剧表演形成一种合一关系,必然会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三、跨界与整合一音乐剧生存发展语境下的髙校声乐教学
著名音乐学者、歌剧(音乐剧)研究专家居其宏教授在《我国音乐剧的历史经验和新世纪对策》一文中对我国音乐剧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前瞻性的分析。在对发展历史的总结上,把我国的音乐剧归结为“都市化风格”、“乡土化风格”和“综合化风格”三类,这三种类型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又并存发展的关系。如果说都市化风格和乡土化风格具有各自独立的特点外,则综合化风格则体现出了时代的气息,其内涵即在同一部音乐剧作品中分别体现出了都市与乡土、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是当前艺术发展的需求和欣赏群体的审美取向,而且这种综合性的音乐剧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占据主要市场,所以在这种生存发展的语境下,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应当走“跨界”与“整合”的道路。所谓跨界,在艺术领域中,指的是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通,音乐剧艺术与声乐表演之间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各自的艺术要求和特点,相对于音乐剧而言,声乐表演的专业性强,但是单一性的成分较大,而音乐剧则更多的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跨界”主要有两个内容层次,一是指的是在唱法方面的跨界,因为综合化风格的音乐剧必将是音乐剧发展的主流形式,这就要求在一部音乐剧演唱中需要多元化的演唱方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对于声乐教学而言,跨界唱法和跨界表演也必将成为高校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跨界唱法并不是指杂乱无章的唱法,而是要在教学中教以不同的演唱方法,以适应不同艺术类型声乐作品的演唱,我国很多著名的歌唱家如吴碧霞、谭晶等就系统的掌握了民族、美声、通俗等发声方法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第二个“跨界”的内容层次指的是艺术品种之间的跨界,其目的就是要突破声乐学生专业能力的单一性,要求在掌握声乐技能的基础上,增加戏剧表演和形体表演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不同艺术品种的技能。通过以上两种跨界内容层次的培养,必然促进推动音乐剧艺术的专业性发展和长远发展,对于综合性音乐剧艺术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整合”指的是将零散的元素进行协调、组合以便形成整体状态,从音乐剧和高校声乐教学的辩证关系看,在音乐剧艺术的发展中,需要依靠专业人才的支撑,而且在部分院校中己经设置了音乐剧专业,这对培养音乐剧专业人才和推动音乐剧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笔者认为,在整合方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资源整合,把不同声乐专业的学生融入到音乐剧的表演中,并分配好不同的任务和应当担任的角色,包括在唱法、戏剧性表演、形体表演等各方面加以训练和指导,在不断的排演过程中进行专业和艺术上的深化,把比较零散的资源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艺术创造过程;其次就是要做到专业的整合,这种情况在综合性院校中比较容易实施,综合性院校有着比较系统的专业设置,尤其是在师资力量上方面,可以通过专业的老师及时的进行指导和规范,如声乐专业学生在戏剧表演和形体表演方面有可能处于弱势,而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之后,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做到较为专业的表现,这就说明在专业上进行整合非常有助于声乐学生增强戏剧和舞蹈观念,进而在舞台表现上能够体现出较好的整合效果。
综上所述,从我国音乐剧发展的历史看,分别经历了都市化、乡土化、综^?化三种发展形态,而且在创演上也由模仿欧美完成了到本土原创的转变,这说明音乐剧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已经逐渐在我国扎根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文化、群众文化的迅猛发展下,音乐剧也在艺术市场中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因此可以说音乐剧的生存发展基本上处于一个良好平稳的态势,但是音乐剧必定是一种艺术门类,必然有其专业性、艺术性,就从音乐剧声乐演唱的角度看,在专业和艺术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有着比较多的非专业性因素,因此关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髙校声乐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宄,尤其是从音乐剧唱法、生存发展与髙校声乐教学方面的关系上寻找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基于上文中总结出的辩证关系,笔者提出了“跨界与整合”的观点,无论是对于音乐剧生存发展还是高校声乐教学,这一观点可视为两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作者:姚佑南 单位: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居其宏:我国音乐剧的历史经验和新世纪对策.[J].艺术百家.2015年第六期
[2]袁佳:音乐剧声乐作品中的戏剧理念研究.[J].音乐探索.2016年第三期
[3]竺期:试析音乐剧演唱方法的多样性.[J].人民音乐.2015年第十期
[4]梁鹤:探寻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多元化发展.[J].戏剧文学.2015年第六期
[5]崔瑞英:音乐剧声乐教学探讨.[J].戏剧艺术.2009年第一期
[6]余翌子:“音乐剧唱法”的演唱风格及其声音概念.[J].黄钟2007年第二期
[7]陈丹:初探音乐剧演唱风格的多元化.[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二期
第八篇:翻转课堂模式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对于我国的高中声乐教学,其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当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部分的高职声乐教学都是模仿音乐学院中的声乐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存在着较大的限制,导致高职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不理想。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推出之后,其能够对高职声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的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职声乐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翻转课堂
伴随着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科技化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多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课堂教学模式的重点发展方向,而翻转课堂则是这种教学形式的产物,其已经提出就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好的提高效果。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高职声乐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1、翻转课堂教学和模式的定义对于翻转课堂,其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其将传统的教师主导打破,改为学生为教学主体,对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之前,学校需要建立对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像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课件和视频等的制作,学生在学习时能够通过这些教学资料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地理位置限制。此外,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和家长的距离也得到了有效的拉近,通过教学平台,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此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存在不懂的问题,也能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则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家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帮助学生改善学习心态,出现问题后及时同教师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能够选择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且学习效率要远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对于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打破,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和视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另外,对于教师讲解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能够反复对其进行听讲,加深对不了解内容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良好的激发。另外,学生若无法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还能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自身的问题告知教师,然后教师对其进行解释。然后则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在单纯是接收一方,其主要是根据自身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选择性的寻找不了解的内容,然后通过反复性的练习来掌握自身不了解的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大的提高。另外,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另外,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因此,其在文化课程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一般较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教师讲解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单调乏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然后,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情绪化,若其对某一门学科不感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具有较大的抵触情绪,学生往往很难真正的融入到学习中,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不到保证。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其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的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开发新的教学课程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其对高职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能够掌握网络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通过各种培训课程对自身的专业素质等进行提高。对于自身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学习,从而更好的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另外,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所能够使用的素材和教学资源,教师和学校需要加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这对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学习课件的制作,这一工作是在教师开展教学课程之前,其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然后根据这一基础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延伸,并适当添加一些练习题等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再单纯的了解声乐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了解一些相关的延伸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像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某些流行歌曲进行改编,变通俗唱法为美声唱法,这种教学内容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不同音乐形式之间的差别。另外,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相关的教学视频以及课件,而学生则可以对自身不懂的问题来询问教师。最后则是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交流群等形式来让学生实现互动,这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2、加强课前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课前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讲解的内容,此外,学生在课前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不了解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提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高职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之前,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前学习。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对应的学习目标,并为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学习,并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相关的视频等资料提供给学生,使其了解教师课堂讲解的具体内容。而对于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提出,然后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解释。3、通过合理的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翻转课堂,其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学习观念非常重要。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开展对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其需要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确定,这些问题主要包含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出的内容,以及之前历届学生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然后按照对应的逻辑整理成一堂课堂活动,其次在进行问题的设置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确定,既要保证设置的问题不太简单,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思考,同时设置的问题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织学习小组,对小组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学习心得等,通过这种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需要对每堂课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提高翻转课堂教学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效果。
三、总结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声乐学习效果,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端声乐质量的人才。为此,我国的高职院校需要尽快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发挥其在高职声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余璐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伟均.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钢琴教学分析[J].音乐时空,2015,(24).
[2]张岩峰.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音乐时空,2016,(04).
[3]孙一耕,张停.“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15,(01).
[4]刘香娥,孙红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04).
- 上一篇:学校体育及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研究
- 下一篇:民族声乐教学对音乐的处理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