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时间:2022-02-18 09:10:29
导语: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歌唱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良好歌唱心理是歌唱者能否唱好的关键。作者从多年的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中总结出几种有效的心理培养方法:加强歌唱积极性的培养;加强艺术实践锻炼,提高临场心理素质;根据歌唱者的不同气质类型,因材施教。把心理学方法应用到声乐技能课教学中,给传统教学拓宽了思路,增加了新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歌唱心理;教学;培养方法
人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意识支配下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歌唱活动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只有建立在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对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进行调节和控制。加强对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学习,为传统的声乐教学增加新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强歌唱积极性的培养
声乐学习过程是艰苦的,因为人声这个“管乐器”在我们体内,无法看到和触摸,这在客观上给我们的学习增加了难度。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声乐基础》这本书里这样写道:“在歌唱中歌唱者既是'乐器',又是'演奏者'。所以,歌唱训练就面临着两项任务,制造乐器和演奏乐器。”从这个角度讲,声乐学习要比器乐学习复杂得多。要使歌唱者如愿掌握歌唱技能,教学双方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声乐学习者要不断地学习,付出很多努力,才能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因此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首要的。从教师角度讲,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语气平和,鼓励为主
声乐学生的自然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先天自然条件好,又肯努力,在成功之路上走得就会远些。先天条件不好的歌者,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产生自卑或是怨天尤人的心理。作为教师,这两种学生都会遇到。无论碰到哪种学生,都要语气平和,耐心辅导,同样对待。学生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要抓住机会给予肯定和表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老师喜欢我”的积极心理,并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这里要强调,特别是对那些素质差、进步慢的同学,更要在歌唱心理培养上下功夫。声乐课是技能训练课,一般都是师生一对一上课。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师生间的配合尤为重要。配合得不好,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一节课配合不好还好说,长时间没有好的配合,就会影响学习进度。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师生间一定要互动、和谐。教师的态度、精神、感情是保持课堂气氛和谐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精神不振,语气强硬,表情严肃,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紧张,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正确歌唱方法的建立,需长时间不断地学习。在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以前,教师要循序渐进、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不要因为一时学生做不到就急躁,态度恶劣,训斥学生,甚至冷言挖苦,使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在他情绪低落时,更要注意不要急躁,保持语气平和,多鼓励学生,把他身上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就会培养出学生的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积极歌唱心理。
2.从兴趣入手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什么,有兴趣就有动力。歌者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可以维持长久而集中地注意,保证清晰的感知、周密的思考、牢固的记忆,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可见,兴趣对歌唱者的学习活动会产生极大的推动和激励作用。可能你的学生开始时只对通俗唱法感兴趣,那就从他的兴趣出发,让他唱一句他最拿手的通俗,教师再从这句唱上一步一步找,直到找你需要的声音。这样,上课内容实现了,学生也对上课产生了兴趣,良好的心理因素占主导,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不一定每堂上课都从发声练习开始。学生在课堂发声训练中可能长时间难以达到老师要求,这时学生已经觉得很吃力了,如果老师还一味地坚持原来的发声练习,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这种不良歌唱心理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以后的上课的质量。此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灵活地调整上课内容,可以从学生演唱状态好的歌曲入手,进行教学。当学生的学习处于瓶颈期,教师和学生就可以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文献阅读、听音乐会、和同学老师交流体会等方式学习。如果一个学生跟自己的老师长时间协调不好,进步不明显或退步,慢慢就会对教师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心理一旦形成,教学就很难继续进行。这时可以尝试给他更换一位老师。只要能对学生解决困难有帮助,教学方法可以很灵活。4.选择歌唱者喜爱的作品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老师作业留的某一首歌不喜欢也唱不好,心理上有畏难情绪。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要一味坚持,可以考虑换歌。在浩如烟海的歌曲艺术海洋中选择一首学生既喜欢又能达到教学训练要求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来进行声乐训练,特别是初学者,在他们没有对声乐产生足够兴趣前,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是有益的。
二、加强艺术实践锻炼,提高临场心理素质
音乐表演是舞台艺术,因此,表演者必须在舞台上多多磨练,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雷这样说∶“我要建议你尽可能多地演出,去为任何人演出,举行音乐会或学生音乐会。演出得越多,得益越多。在精神状态非正常的状况下演出得越多,情况就越好。”在一个人面前演唱和在多人面前演唱感觉完全不同。一般来说,和老师单独上课或自己练习的时,歌唱者会感觉很自然、放松,状态也很好。但如果旁边有别人在听或是登上舞台的话,学生多数会感到心理紧张,从而影响歌唱的正常发挥。但我们知道,声乐学习不是为了自娱自乐,是要唱给听众的,所以就一定要锻炼歌唱者在听众面前唱歌的胆量,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教师在平时授课时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平时授课可以适当增加听课的人数和次数,使学生在多种外界压力下学会克服害怕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这种环境下感到很习惯,很自然,无论听众多少,都不会影响正常发挥。鼓励学生尽可能去参加各种艺术演出和比赛,在社会实践中熟悉舞台、熟悉观众,加强临场心理素质训练。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舞台和比赛上的演唱情况,检验自己课堂教学的成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改进。实践环节是声乐教学的必要环节和重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完善,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根据演唱者不同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气质是指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的兴奋性较高但抑制过程较弱,在行为上的表现不均衡。这种类型的歌唱者直率、热情、精力旺盛,但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属外向型。这种类型的歌者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但一旦能力达不到,又往往对自己失去信心,情绪低落。碰到“胆汁质”的学生,就要帮助他克服暴躁、任性的缺点,引导他向有耐心,沉着,有良好自制力方面去发展。多血质。这种类型的人敏捷好动,神经过程平衡、灵活,很容易适应环境。这种类型的歌者对学习有热情,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多血质的歌者是优秀的活动家,对歌唱事业兴趣浓厚。他们能很快把握住新鲜事物,具有灵活性,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但这种类型的歌者容易有始无终。对于“多血质”的学生,要尽量克制他们那种草率、浮躁的特点,引导他向有始有终、刻苦钻研、严格要求、灵活机智的方向发展。黏液质。这种类型的人表现为沉着冷静,他们的神经过程均衡,但灵活性差,反应较迟钝。他们的特点就是安静、沉稳、均衡、坚强,能控制好自己的冲动,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对于“黏液质”的学生,由于他沉着稳重,缺乏生气,做事固执,墨守成规,就要启发他的创新性,让他在学习和实践中多一些活泼、灵活的特点。抑郁质,这种类型的人表现为呆板、羞涩,这种类型的人神经过程较弱,不能经受太大的精神紧张,所以他们胆小,不喜欢在人前抛头露面。大多数的抑郁质的人都性格孤僻,行动迟缓,性格腼腆、怯懦,做事优柔寡断,面临危险事情紧张、惶恐。对于“抑郁质”的学生,由于它做事胆小、怯懦,耐受力差,就要经常的鼓励他,让他多些大胆、豪放,多让他接触艺术实践,阻止他朝孤僻的方向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类型因材施教无疑对教学会有帮助。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教条地把学生归纳到某个气质类型里去,可能有很多学生是混合的气质类型,这就要靠教师长期观察,灵活对待了。
总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对歌唱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声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歌唱的动机、情感、思维、记忆等等都是受心理支配的,如果能够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的生理教学模式,从心理学角度对传统声乐教学内容提供有益的补充,并能取得更好效果的话,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作者:盛文峰 单位:辽东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北京:三环出版社,1989.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民音乐出版社,2000.
- 上一篇: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的途径及策略
- 下一篇: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