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2-08-06 02:56:10

导语: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的应用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的应用策略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形象化大脑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也可以将其看作为思维工具,具有简便性与有效性,有助于明确生物原理、生物概念、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符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理念与课程要求,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文章分析了思维导图的方法与意义,并且提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借鉴性参考,应当全面创新与优化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构建生动化与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构建;总结与复习

一、引言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全面型与实用性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此改变了当下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定义,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创新能力与科研精神。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与植物,其中涉及的知识范围甚广,具有众多繁杂的知识点,增加了学生记忆的难度,而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需求,因此,教育人员研究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知识点相连接,构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降低遗忘的可能性,对提高生物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与方法

思维导图属于图形思维工具,从中可以体现出放射性思维,因此也被称为心智导图。放射性思考可以将脑海中的资料作为中心点,不管是记忆还是感觉,都可以向外进行扩散,变成多个关节点,产生众多联结,将中心点与节点相连,形成完整的立体结构,其具有放射性特点,将主题之间的关系利用图片与文字的方式,建立记忆链接,其中包括文字颜色、图像、关键词等,形成具有规律性的思维,充分激发大脑的潜能,提高记忆能力。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绘制方法,对操作步骤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从中心开始绘制工作,连接生物知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各个级别进行合理划分,主要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使其以树状图的方式进行展现,而且还要重点标注关键词,突出知识结构的中心思想。其次,教师应当对颜色进行合理运用,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使用鲜艳的颜色标注重点内容,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主要学习精力放在标注的文字上,深入研究知识点的内涵,掌握学习的技巧,节省学习时间,为其余学科的学习预留时间。最后,教师在绘制过程中,应当确保图形分枝的准确性,以自然弯曲为主,而不必一定要画成直线,可以赋予一定趣味性,减少枯燥感,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其主动探索思维导图上的内容。

三、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符合生物课程的要求

生物学科主要研究一切生命演变规律,属于自然学科,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对大自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北师大版的教学课程中,对生物概念提出了新的理论,所谓的生物课程,主要职责是使学生了解生物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生物课程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例如,生态环保、生物工程、渔业、林业、农业等,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为教学方向,教师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教授学生生物实验的技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与普通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使用非线性的方式,将生物学科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科,感觉其中的知识内容深不可测,没有较强的逻辑关系,产生以上观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生物素养,尚未形成良好的生物基础,因此,当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时,可以理清知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生物知识,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生物知识本身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主要原因是知识内容较为深奥,其中蕴含了世间万物的规律,导致学生容易遗忘某个知识点,而无法将知识串联,等到解题时才发现不知该从何处下手,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记忆生物知识,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其中的内涵。此外,学生若是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初中正是学习的关键时期,课业较为繁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都存在一定问题,而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合理规划时间的好习惯,有利于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学生可以自由设计学习任务,将每天的规划记录在图表上,做到预习教材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记录,使生物知识之间建立某种关系,加强记忆与理解。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具有革命性与发散性,其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并重的方式,结合了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倡导新课改的发展理念,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变成相互平等的地位,教师的主要责任是进行引导,从主体教学转变为辅助,而学生从被动灌输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二者之间在教与学方面增加了新的内涵,利用思维导图的生物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主体地位将获得进一步确认,享有更大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从而促进生物思维的培养。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思维导图的图片与视频,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与研究生物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寻找学习的技巧,在不懈坚持与努力下,潜移默化地培养能力与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决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备课情况,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主要采用手绘的方式,虽然制作较为简单,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但是由于不好修改,而且绘制风格较为单调,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较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对科技的应用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软件绘制的方法,对思维导图进行相应完善,此方法受到众多教师的喜爱,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软件绘制与手绘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例如,可以应用插入视频与图片等高级功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内容,使其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中蕴含的生物规律,进而开阔眼界。在应用软件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主次顺序,合理地规划知识结构,对其中的重点与难点采用彩色标记笔进行重点标注,可以快速吸引人的视线,使其产生强烈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利用软件绘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随时补充与完善知识点,不必再反复绘制相同的内容,浪费大量时间,绘制的课件可以保存在电脑里,方面及时查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规划思维导图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明确知识内容的主题,只有先明确思维导图的核心内容,才能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利用分级指引的方式,逐级讲解课堂内容,梳理清楚知识脉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第三,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点。第四,采用视频、动画、举例等多样化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五,分析整合经典例题,让学生主动动脑思考,锻炼分析能力。此外,在课后指导中,学生应当独立规划与总结知识内容,优化思维导图,在补充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与理解,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养成主动复习的习惯,在日积月累下,将会提高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串联生物知识点

思维导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分别是金字塔形和树状形,有利于进行总复习,将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可以明确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再加上鲜艳色彩与各种图形的震撼,将会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生物知识,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当学生学习思维导图中的知识内容时,需要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频繁地运用大脑,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在独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总结与归纳各个单元的知识点,经过详细梳理后进行制作,在日常学习中,应当养成总结与归纳知识的学习习惯,为构建知识框架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在学习关于“无性生殖”的知识时,学生可以先将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标注,之后延伸出其余分枝,其中包括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生殖、孢子生殖,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进行划分,对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由于生物属于文科,含有众多复杂的知识点,而且内容繁多,不利于理解与记忆,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记笔记,对教师讲课内容的完整性与全面性具有一定要求,因此,教师应当利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确保学生记笔记的完整性。例如,当教师讲解关于“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知识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做好的课件,先讲解本节课的相关概念,例如血液循环、心脏功能和结构、血管种类与功能、输血和血型、血液组成功能等,之后再逐渐对概念进行细分,具体到血管、血压、血浆等。同时,在思维导图中,需要详细划分知识内容,例如,血液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分别是血细胞和血浆,其中血细胞主要包括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管类型包括毛细血管、静脉、动脉,其中动脉的作用是从心脏出发,在身体各个部分中传输血液,静脉的作用是将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的作用是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三)制作思维导图笔记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利用5分钟时间,利用思维导图介绍本节课内容,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之后才开始本节课的讲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思维导图画在笔记上,阐述新课题的主要内容,并且以题目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扩散,利用彩色的标记笔,将重点内容标注出来,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本节课内容。例如,当教师讲解“人体能量供应”的知识时,可以将人体能量供应的整个过程利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释义,记好相关笔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呼吸作用的过程、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呼吸系统组成、食物储存能量等,之后对每项环节进行明确划分,绘制成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导图,在构建各级分枝时,利用彩笔标注各种重要的编号、线条、图形、词汇等,明确知识点的主旨内容。经过不断地实践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归纳笔记内容,将复杂的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相连接,对生物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学生应当循序渐进,采用分层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的要点与技巧,清晰展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其成为整体,具有全面性与有机性。

(四)进行复习与总结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控教学进度,在课前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之后进行正确引导,使其利用思维导图高效进行复习,快速掌握重点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主要凭借复习笔记,而不是教科书,主要原因是笔记是由自己亲手所写,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明确标注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容与联系,可以构成较为完整的框架,增强复习效果,甚至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仅仅依靠学习笔记,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当重新总结与规划各个单元的知识内容,不断补充与完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防止出现遗漏知识点的情况。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复习知识内容,还可以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有效培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复习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求学生先全面复习知识点,总结与补充相关的知识点,之后将其进行简化,使书本厚度从厚变薄,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将重点知识深深刻在脑海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将杂乱无章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使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重点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纵向层级的方式,按照从大到小的规律进行排列,使知识链更加完整,防止出现知识点遗漏或交叠的情况。例如,当教师讲解关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知识时,可以细化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显示绿色开花植物产生的多种作用,其中包括运输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以及生殖器官生长、营养器官生长、种子萌发过程等植物的生活史。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在知识网络体系中建立知识链条,主要原因是知识点过于繁杂,仅是植物结构就含有众多知识点,部分学生可能会陷入不知从何处整理的窘境,因此,教师应当采用纵向分级与横向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纵向的角度上而言,可以绘制不同的分枝,将知识进行划分;而从横向的角度上而言,应当进行适当扩展,经过总结后,可以将结构分为器官、组织、细胞等,之后进行二级分支,其中器官可以分为叶、茎、根等,在规划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保持清晰的逻辑思维,将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确保不出现遗漏的现象,在思维导图中展现出完整的构架,并且对其进行梳理与改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化社会,思维导图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工具,对增强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方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而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与框架,更好地培养主动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降低教学负担,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为日后学习更高深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未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林林.理清学习思路建构知识体系:论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考试周刊,2020(94):135-136.

[2]张天慧.思维导图在中学生物教学课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2):61-62.

[3]刘晓瑜.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9):31-32.

[4]康丽萍.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高考,2020(35):20+22.

[5]萧丽娟.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和学习中的意义和应用[J].学苑教育,2020(16):16-17.

作者: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