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生命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10 09:45:12
导语:生物实验教学生命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过程
取5个洁净的黏土盒,分别贴上写有1、2、3、4、5的标签,在盒下用解剖针打若干小孔,1、2、3号盒子用铁丝固定在一根筷子的不同位置上,4、5分别固定在两根筷子的中间,并向每个盒子中放入1张餐巾纸和一层棉花,并在棉花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去掉3个可乐瓶上部1/4,装适量的水;将筷子分别放入甲乙丙可乐瓶。改进原因:(一)将餐巾纸该为餐巾纸加一层棉花。因为大豆种子体积大,萌发时需要的水分较多,两张纸所提供的水分不够种子萌发时对水分的需要,如果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频繁的打开罐头瓶盖洒水,会使空气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飞进去,从而引起种子发霉腐烂,影响实验进程,因此实验过程要拧紧罐头瓶盖且尽量少打开瓶盖。(二)增加了第五组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得出,“光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消除学生做题过程的困惑。(三)经济:实验种所用的可乐瓶、黏土盒、筷子、铁丝等都是生活废品的再次利用。经济、环保、低碳。(四)轻便易携带,安全:5个罐头瓶比较重,七年级学生比较小,安全意识淡薄,做实验那天七年级5班杨雪,带罐头瓶在楼梯上绊倒,打碎了罐头瓶划伤了她的手和脸,我亲自领她在医院包扎,还向家长赔礼道歉,感触颇深。于是就改了实验装置。
二、对实验异常结果的进一步探索———补充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器具:50粒浸泡过大豆种子,有盖盒子5个,小勺1个,餐巾纸,棉花、标签5张,清水等。处理方式:取4个洁净的透明盒子,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并向每个盒子中放入1张餐巾纸和一层棉花,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补充原因:1.学生将处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空气和充足的水分的种子种下去不一定发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种子的萌发也不外乎,即便是肉眼观察到最优秀的种子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条件下种下去也不一定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除了外界条件外还有自身的条件。2.学生无意间将虫子咬了洞的种子种下去,有的发芽,有的不发芽,启发学生设置了2号和5号,说明虫子咬的不是胚芽、胚轴、胚根时种子不萌发,如果叮咬的是子叶的一部分,种子照样萌发。说以课本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的,且已过休眠期”应改为“胚的主要结构完整(胚芽、胚轴、胚根完整)、活的且已过休眠期”。
三、课堂实验内容的拓展延伸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产生与实验相关的质疑,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参与进一步实践活动的平台。将2号和5号萌发的种子移栽在土壤中继续观察探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直到发育成植株,再观察植株的开花,传粉,受精以及豆荚的形成的过程,直至亲眼目睹被子植物的一生。
四、改进意义
(一)培养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实践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探索、记录、展示和亲子活动等形式,一个一个的问题和困惑破解了,才是真正的前进。通过这次合作探究澄清了许多平时错误的概念。如:被子植物的一生并不是从“发芽”开始的而是从“开花”开始的,生命开始于受精卵;集市上买的豆芽并不是“芽”而是“胚根”;只要种子胚的胚芽、胚根、胚轴三者完整,子叶缺少部分,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照样萌发。这些丰富多彩且真切的探究创新,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价值感,使学生将以更大的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去感悟。实现生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二)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在尝试中学会制定计划和完善计划”的新型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每个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创新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原则,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发展了探究创造思维,形成创造品格,增长创造才干。(三)学会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使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别人。实验结果的相互展示、汇报交流,加深了学生们相互间的理解、沟通和包容,培养了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同时使学生见证了种子生命强大的奇迹,一粒大豆种子通过萌发、植株的生长、植株的开花与结果,最后收到一堆豆荚,每个豆荚里又有好多个种子,种子的繁殖力真大,学生真正理解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学生像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豆苗,使他们倍感到生命的不容易,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情怀。(四)获得了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收集生活废品,建立学生自己科技创新实验室,随时随地进行与生物教学相关的科技探究实验,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观。例如课本实验的补充探究,改革创新。制作简易显微镜、照相机、小飞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吸尘器等,坚持“节节生物课后有质疑、有探究”,真正实现师生心灵改革、观念改革、技术改革、行为改革。愿华亭市第三中学的莘莘学子借助自己的科技实验室为平台,不断的改革创新,使自己的发明创造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市场,科技创新蓬勃开展、科创产业节节攀升,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生活,走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马添萍 单位:甘肃省华亭市第三中学
- 上一篇:VR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生物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