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研究
时间:2022-01-14 08:37:39
导语:青年教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药学和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其他医学基础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内容更新十分迅速[1],在临床诊疗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2],这使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因此,其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补充相关知识,青年教师掌握着许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新知识,也更容易接受和运用新知识,是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的新生力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却面临教师讲授难、学生接受难的两难境地,严重打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这一现象长期困扰着青年教师,也严重影响了医学生今后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因此,认真探寻造成两难困境的深层原因,积极探索化解对策,成为当下青年教师走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1青年教师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1.1青年教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现状。1.1.1青年教师的学术背景分析。首先,当下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非师范专业毕业,在校时接受的是研究或学术型的人才培养,缺乏系统、规范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和素质熏陶。尽管相关教育部门集中进行了短期培训,但主要目的是帮助其考取教师资格证,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更谈不上进入岗位后自发进行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创新。其次,很多青年教师本科是生物学甚至药学专业背景,缺乏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教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不能与其他相关医学学科,如病理学、生理学等充分结合起来,也不能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讲解,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1.1.2青年教师进入岗位后的状态分析。首先,目前高校招聘的教师几乎都有博士学位,其往往精于研究领域的知识,而对整个专业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掌握。比如有的教师专攻免疫学领域,对微生物学了解甚少,在短时间内将其完全消化吸收并教授给学生存在难度,因此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其次,尽管在上岗前给青年教师做了短期培训,也只是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在青年教师上岗后未再根据每个专业与青年教师自身特点实行具体的教学能力指导和训练。比如对免疫学不甚了解的教师,没有安排其跟随老教师听课增加其对免疫学的理解和提高教学水平,而是直接安排其上岗或者干脆只教其擅长的微生物学。再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发展迅速,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尽管青年教师自身对新知识有所关注,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有限,很多都靠网络或科学文献,缺乏进修或者临床实践机会,使课堂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也缺少生动的案例,难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1.1.3高校发展方向对青年教师教学影响的分析。目前许多高校的发展趋势逐渐变为注重科研,且将科研成绩与职称晋升挂钩,这使得那些想在教学上有所发展的青年教师也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科研活动中,投入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公认的理解难度大、内容抽象的学科,很多青年教师难以抽出时间认真思考教学改革,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难以理解,进而产生畏难情绪。长此以往,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1.2学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习现状。1.2.1课程设置影响学生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所有医学院校都开设的必修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侧重点不一样,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学习。但是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往往不能合理安排这门学科和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病理学或者生理学等的授课顺序,导致学生在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时,经常由于不具备前期相关知识储备,难以做到知识点的衔接,更做不到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再加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快,学生难以消化补充新知识。1.2.2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许多学生对高中阶段生物学知识已经遗忘,不具备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内容的条件,比如在介绍细菌的变异机制时,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碱基或者性状,更谈不上理解基因变异。种种不利因素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知识得不到及时消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的低年级开设,此时学生仍然习惯于高中时代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思考分析、理解能力不足,对大学学习方式不能适应,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习存在困难。
2青年教师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脱困之路
2.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青年教师很难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在刚入职时,往往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但随着不断重复相似的教学活动,慢慢失去热情。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经常反映听不懂,青年教师很容易因此丧失信心。此时,青年教师要以身边优秀的教师为榜样,多与这些前辈交流教学经验。同时努力开展教学改革,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另外青年教师的阅历较浅,做事容易浮躁,因此要多读些教育教学类或心理学书籍,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投身教育事业。2.2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尽管当前多种因素促使青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但是教师的本质就是授业解惑,不能本末倒置轻视教学。因此可以尝试选择从事教学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不耽误科研的进行,不影响职称晋升;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对教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水平。比如,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精品课程建设,获取实践经验,以此申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过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此外,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开展当下实用的科研实验,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3]。2.3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青年教师不但要深化自己原有的专业知识背景,还要加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自己不擅长的内容的学习,这样给学生上课时才会有底气,才能让学生信服。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和专业需要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如果欠缺临床实践,可以旁听有丰富临床背景的教师授课,还可以去医院等卫生机构实践锻炼。比如在教授HIV时,笔者没有接触过相关病例,于是请教疾病控制中心的人员,了解HIV流行现状、病程进展等,再与书本内容进行结合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HIV的危害性。此外,青年教师还要拓展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识灵活运用于教学,以丰富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获得学生的认同和赞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2.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要结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强,可以将科研方法或理念引入教学中。比如,在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如可以“花粉过敏”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过敏?”“过敏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探索、阅读、思考、实践等能力。此外,青年教师还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综合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5]。
3结语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6],作为教学主力的青年教师担负艰巨的教学任务。虽然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工作也十分重要,但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是义不容辞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境虽有其特殊性,也有其必然性。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青年教师要充分考虑自身、学生和学科特点与要求,一方面善于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端正教学态度、更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完善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体系,为培养21世纪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志鹏,冯强.肠道微生态与疾病[J].营养学报,2017,39(2):105-111.
[2]王璞玥,徐薇,孟庆峰,等.免疫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基金,2015(2):83-88.
[3]孔凡运,尤红娟,刘晓梅,等.着力提高青年教师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能力的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3):66-67.
[4]高雪,张征峥,李亚光,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9):10-12.
[5]卢英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病原生物学实践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3):290-291.
[6]刘雪梅,唐正宇,王碧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探索[J].当代医学,2013(7):162-164.
作者:张伟伟 高雅楠 佟书娟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上一篇:多元化教学激发生物学习兴趣探讨
- 下一篇: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