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加工技术》教学设计初探

时间:2022-11-26 02:55:25

导语:《橡胶加工技术》教学设计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橡胶加工技术》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橡胶加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橡胶加工技术》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主流教学方法,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橡胶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橡胶技术;加工成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是贯彻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1]。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专业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程,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使价值观念得到深入、稳定、持久的理解和认同[2-3]。橡胶作为一类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在国防及民用领域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校《橡胶加工技术》课程是学生学习橡胶材料、掌握橡胶加工工艺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课程简介

《橡胶加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面向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的本科生三年级学生,目的是在满足本科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橡胶加工工艺及配合技术的能力。课程主要包括橡胶原材料、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三大部分,既注重了橡胶原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等基本原理,也强调了橡胶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实践技术,培养学生能够立足于已学的化学基础课、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等基础课程知识,分析解决橡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4-6]。本文以这样一门工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为例,探索此类课程中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思路与方法。

2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

2.1围绕我国橡胶工业发展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在讨论原材料的来源课程中,可引出我国橡胶工业初期发展的辛酸历程。1915年新加坡华侨牙医陈玉波怀揣着拳拳报国之心,在广东建立中国第一家橡胶厂——兄弟橡胶厂,从此中国橡胶工业从无到有,但不幸的是该厂后因政治动荡倒闭;1925年,爱国华侨、厦大校长陈嘉庚排除万难为我国打造15000英亩橡胶园,设立橡胶厂,但同样因为政治动荡的原因倒闭。回首我国橡胶工业初期的艰难起步,不难看出在当时内外交困的历史背景下,仍然不乏爱国之士拼搏奉献,点燃我国橡胶工业的火种,以此旨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在专业课程中起到思政育人的效果。2.2立足行业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学生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讨论轮胎加工技术课程中,可引出为我国轮胎工业飞速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丁玉华和沈金荣。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传统国有型轮胎加工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影响,转型缓慢,亟待改革,丁玉华在1991年临危受命,担任山东轮胎厂厂长,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化管理,扶大厦于将倾,“三角牌”橡胶自此走向世界;2018年“中国轮胎行业10大领军人物”,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响应国家号召,带领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全面走向“工业4.0”和智能制造。通过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行业认同度和自豪感,同时希望学生树立为我国橡胶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使命担当。2.3从历史负面案例出发,激发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讨论橡胶原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课程中,以历史上著名的“航天飞机爆炸解体事故”为例,1986年1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仅73秒后发生解体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而事故的源头来自于一个小小的橡胶密封圈——航天飞机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O型橡胶密封圈低温失效造成燃料泄露。该典型案例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课程内容出发,思考O型橡胶密封圈为何会低温失效,与橡胶原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严谨科学的重要性以及橡胶加工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大国“工匠精神”。2.4从废旧橡胶回收出发,树立学生绿色环保及资源循环的意识。橡胶作为一类交联型高分子材料,具有极为稳定的化学性质,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废旧橡胶资源再生问题近些年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高强度、耐老化的橡胶技术进步使得废旧橡胶长期不能自然降解,造成了比塑胶白色污染更严重的黑色污染,另一方面目前废旧橡胶处理若以焚烧、掩埋的方式,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如何实现废旧橡胶的绿色环保化循环利用,是未来橡胶领域的前沿课题。在课程介绍中,可围绕该案例,一方面介绍目前废旧橡胶回收利用的先进技术及最新文献,如引入催化剂使交联键动态化的方案,另一方面将废旧橡胶回收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结合,引导学生自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树立环保意识,以自身能力践行环保。

3课程思政教育实现方式探索

《橡胶加工技术》课程中蕴含着众多的思政教育资源,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区别于传统的思政教学,要把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顺理成章的融入到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将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提升专业素质等与家国情怀培养、理想信念塑造和正确价值引领等有机结合起来,既不显得刻意、突兀,致使学生产生反感,又能够潜移默化的将思政内容灌输给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的有机统一,需要对课程设计进行积极的探索。3.1案例式教学。目前在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已有不少应用研究[7],在纯理论讲解部分穿插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对经典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良好效果[7]。在《橡胶加工技术》课程设计中,应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部分教学内容,例如将与橡胶相关的历史事件、励志故事等内容应用案例教学法融入教学设计中,既能弥补纯理论讲解时略显枯燥的弊端,实现活跃课堂气氛,使专业知识讲解更加引人入胜的效果,又能春风化雨般引发学生对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的思考,发挥专业课程隐性思政作用,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3.2讨论式教学。“讨论”互动式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促进学生对问题思考和知识领悟的最有效途径[8]。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与案例式教学方法相结合,在经典案例讲解时由教师设置研讨主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开展。例如,在课程绪论部分,可以设置“我国橡胶工业发展史”的研讨主题,引导学生对我国橡胶工业百年发展史中的发展阶段、典型事件和关键人物展开充分讨论,以实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德育目标。该方法区别于传统的言传身教,能够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自觉领悟到其中的知识、精神、道理。3.3问题引导式教学。讲授过程中随时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如在讲授“航天飞机爆炸解体事故”案例时,以“为什么—怎么办”为问题引导,让学生们尝试从橡胶原材料、配方设计和工艺技术三方面来思考哪些因素会导致橡胶圈低温密封性能的下降,问题提出以后可以不直接在课堂上公布答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阅资料,思考如何通过合理的原材料选择、配方设计及工艺改进,提高橡胶圈的耐低温性,再进行研讨,帮助学生形成研究性思维,并可以进一步结合课本知识发散思维,思考如何提高橡胶的耐老化性、耐介质性等,起到问题引导、举一反三的目的。3.4多元化教学方式。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发展,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比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下课程之余可通过线上MOOC等渠道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分享;另外专业课教师也可以通过课程QQ群和微信群,分享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SCI研究论文、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生平事迹及国家及行业最新的橡胶行业发展政策,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将课程思政的传授蕴藏在学生的生活中;最后,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教学方式,在讲授橡胶配方设计教学内容中,可进行小组化教学,分配每组一个橡胶类别并分析配方成分、制备工艺、改进建议等,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然后完成一篇小论文,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锻炼解决问题及“学以致用”的本领,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科研创新能力。

4结语

专业课程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程,可以突出课程原有的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橡胶加工技术》的专任教师要积极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断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刘承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06):62-67.

[4]王经逸,杭祖圣,巴志新.高分子通报,2018(9):77.

[5]谭井华,刘亦武,刘跃军,等.橡胶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83-84.

[6]郭向明.实践性课程观下的学科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淄博师专学报,2010,19(1):14-16.

[7]张春庆,唐萍,曹玉明,等.案例教学法在高分子物理授课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5,32(06):47-49.

[8]夏笑虹,杨新国,陈惠,等.讨论式教学模式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和思考[J].高分子通报,2016(04):109-113

作者:高文通 韩冰 杭祖圣 黄玉安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