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22 02:43:33

导语:医学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免疫学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由于受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延期返校,实行线上教学,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进行“主播式”线上授课。本文以《医学免疫学》为例,将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内容与病毒肺炎的关系及对应引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设计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毒肺炎;课程思政;医学免疫学;教学设计

2019年12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病毒肺炎(COVID-19)。WHO已宣布SARS-CoV-2爆发为全球大流行并截止2020年8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9187943例。为准确、迅速检测COVID-19而研发高效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控制疫情全球规模蔓延而研究COVID-19疫苗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医学免疫学发挥了其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稳定中极其重要的作用。“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成为在新时代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法。

1课程教学目标

医学免疫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医学专业目标及立德树人目标。医学专业目标包括:(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为发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2)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广泛,基本内容基础上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德树人目标包括:在完成医学免疫学专业目标的同时,以社会聚焦事件、人物事迹作为引领,使医学生疫情当下深植家国情怀,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1]。

2教学内容安排与思政切入点

针对医学生处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采用医学免疫学与疫情实事相结合方式同时能够补足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较弱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相关的人文素养。在不同的课程章节中通过追溯历史根源、结合真实案例、敬仰先锋模范,将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与多元思政元素相结合。意在纠正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价值的导向。

3科技的人文情怀,激发科学兴趣,培养职业素养

3.1先进性科研案例教学。对付病毒(SARS-CoV-2)的近期出现和迅速发展,应用科技手段进行多角度预测AlbaGrifoni等人[2]使用了病毒病原体数据库(VIPR)和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与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的可用数据进行分类,并行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确定了SARS-CoV-2的潜在B和T细胞表位。康复患者B细胞高通量单细胞测序鉴定的针对SARS-CoV-2的有效中和抗体[3],这些预测可以促进针对其有效疫苗设计。而神奇的事在于在健康的供体中观察到了预先存在的SARS-CoV-2-交叉反应性T细胞反应,这表明在人类中已有一些潜在的免疫力[4],看似不在,但潜移默化中默默的保护着我们。首次暴露于SARS-CoV-2后迅速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而未检测到的IgM抗体表明大多数IgM可能在1周内就转换为IgG。这种有效的体液免疫反应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感染SARS-CoV-2的儿童比成年人具有更轻的症状并且更容易康复[5]。预测COVID-19患者中与COVID-19发生可能相关的HLA等位基因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的变化[6-7]。从对立面又引申出“毒疫苗”事件,正义和邪恶的此起彼伏之间夹杂着辩证的思维方式。前者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质,后者作为警醒,提示医学生在从事临床诊疗活动或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诚信原则”,切实把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助于形成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3.2启发式教学。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每个淋巴细胞在体内“兢兢业业”的行使功能,那当然做好自己最本质的工作,也就是具备了最好的职业素养就像一颗“树”,根系发达才可枝繁叶茂,看似每根枝条互不依靠,但又缺一不可。在就业严峻的形式中,具备良好的“根系”,融会贯通转化压力,在专业领域即可“开花结果”。3.3培养创新科学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明是一种偶然,GeorgKohler[8]在致力于研究免疫球蛋白基因突变时,需要一种当时业界不存在的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体外无限增殖细胞,在其导师指出困难并鼓励大胆尝试之下,GeorgKohler采用了兴起不久的细胞融合技术,将SRBC(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一株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融合,该杂交瘤细胞曾轰动当时的免疫学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活医学奖那年仅38岁。科学研究中偶然发现铸成了必然的结果,这种关系却又在注重积累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非一切皆偶然,忽视了客观规律的支配决定作用,则将堕入反科学的非决定论,无法进行任何科学的认识。反之依靠侥幸心理的一切皆必然,一旦消极怠慢,将会毫无创新可谈。根据文献报道[9],3例重型COVID-19患者伴有CD4+/CD8+比值下降,但HIV和SARS-CoV-2两者的基因组并没有直接关联。引出《羊城晚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遭受社会医疗及受教育歧视案例,教导学生了解健全反歧视的社会救助,主动形成换位思考,人类命运本是整体,建设持久和平才能共同繁荣。讲HLA与器官移植时引入器官捐献紧缺背后的历史文化反思话题,以课上讨论为主,引导学生器官移植是一种延续生命的技术,应看到器官捐献背后的生命延续的生命价值观,而不是一味排斥人性的自私,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相应技术手段来守护人类的健康与福祉。3.4深植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国内疫情爆发后,一位位天使的身影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均已退休钟南山、李兰娟院士担当起前线力量的主心骨,无不是救治病患、科研攻关,与死神赛跑、与病魔较量。在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为金标准,但由于检测周期长,仍不能作为大量筛查感染情况的指标,钟南山院士带领多单位共同研发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采用间接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COVID-19IgM抗体,只需10μL血液15min内获得检测结果。引导学生对同胞树立真挚情感,逐步形成扎根中华大地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基层一线历练成长、建功立业。推崇中华民族优越的历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面对突袭的疫情医药卫生人才不足的短板,让学生增强自己所学知识重要性的信心。3.5培养多元科研思维,培育思辨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细胞因子及受体章节时,引入Duglas将IL-11R基因克隆成功,从造血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出发、构建cDNA文库、制备同源探针、验证与探针结合基因序列,如同是希望的鱼能够咬到推测的鱼饵。在COVID-19形势下,疾病后期机体面对细胞因子风暴如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胞因子风暴也可能是种严重的超敏反应,而这种过强的变态反应将致急性肺损伤[10-11]。让学生体会到创造性的思维、巧妙的构思、大胆的猜想以及从本质出发对细胞因子系统性的认识,科学研究应该是逻辑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科学与假设的统一逻辑的方法具有结构性、过程性、因果性和真理性逻辑性的方法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它依照特定的规则,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做出判断。讲到补体与疾病的关系时,引入曼氏血吸虫童虫的双保护机制,补体需要C3转化酶活化,而CD55可以加速C3转化酶的衰变,从而抵抗补体杀伤作用。但封闭CD55后童虫仍可抵御补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CD55与童虫补体逃逸没有关联?随后的研究发现CD59抑制攻膜复合体(MAC)的形成。提示学生实验与预期结果不相符,不能急于以偏概全,而从整体角度分析的逻辑方法指导下,探究真相的“真面目”,达到“窥一斑可知全豹”的效果。在讲到效应性T细胞的效应功能时,结合了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及病毒感染不会降低特异性免疫为思政切入点[12]。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要求人们既要注意两种免疫形式的区别,又不可忽视二者的联系和统一。要以辩证法的观点认知和把握免疫系统应答的规律,正确理解和掌握医学免疫学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医学免疫学核心内容的思政元素设计详见表1。

4结语

通过深入挖掘疫情之下医学免疫学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关联,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将难以理解、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人情味”和“思政味”,重新激起学生内心那曾被社会事件消磨所剩无几的对医学相关职业的热情与不忘初心的使命。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以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较以往传统面对面增加,多数都是通过“润物无声”思政元素启发了学生,私下与老师交流自己课后的反思与感悟,令人欣慰。一次次老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作用着彼此迈向者更好未来!

作者:纪洪兵 肖颖 张鹏霞 柳朝阳 张涛 单位:1.佳木斯大学 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