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21 10:53:32
导语: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超过20年,但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反映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立即适应工作岗位导致大多数学生后期职业生涯的变化,本文探索的是以OBE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根据高校、行业、企业调研及对行业的预判,确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的毕业要求,再逐步反推课程体系及矩阵关系,进行课程体系及课程矩阵的改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及实践应用知识。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质量、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OBE;环境艺术设计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概况
1986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将室内设计专业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87年国家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随之全国高校纷纷设置该专业,1998年正式将环艺作为方向从属于艺术设计专业中,2015年设置独立的环境设计专业。其内容以建筑内外空间来界定,包括以室内空间设计、家具、陈设等要素为目标的室内环境设,和以景观、绿化、建筑、雕塑等要素为目标的室外环境设计[1]。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将培养重点放在了技能型人才上,课程的设置与开展也都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很多理论课程能砍则砍。理论与技能变成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2]。在本科类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稍有不同的是,本科类院校虽然设置有理论课及技能训练课,但就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生理发育而言,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迁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人们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并不总会被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心理学家把这种无法将学习加过运用在课外的知识称为“惰性知识”[3],简而言之,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有效链接,从而无法达到毕业要求应达到的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虽然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超过20年,但是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反映出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却是,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立即适应工作岗位导致职业生涯的变化。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重新梳理人才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更好的达到毕业要求,现将人才培养方案梳理过程分享,即以OBE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
二、以OBE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
美国学者RichardM.Felde提出基于OBE模式的课程设计模型[4]。就课程体系而言,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整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其次需要确定学生毕业要求,即学生在毕业时应当达到的水平,当然该毕业目标的设定应当是可执行的;然后通过课程教学对毕业要求形成支撑,形成能够达成目标的具体教学方法;最后,需要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从而形成课程体系的闭环。(一)培养目标。根据OBE指导性原则,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对超过50所的国内外院校、企业、行业协会调研,同时结合自身的经验及对行业的预判,确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核心设计能力、创意能力、设计表达与落地能力、还有工程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及独立工作能力、设计哲学与价值观、艺术修养、自然人文科学知识、生活体验等方面基础知识。(二)毕业要求。基于上述调研与要求,同时基于布鲁诺及其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我们将毕业要求暂定为:(1)应用核心设计能力—能够分析应用设计不同尺度的项目的方法;(2)初步应用设计理论;(3)能够熟练的进行设计表达与交流;(4)能够分析评价专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5)简单理解生态与文化的基本知识;(6)能够理解或应用跨专业融合能力。(三)课程梳理:确定支持矩阵及课程模块。根据上述毕业要求,我们梳理每门课程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所做的支撑,并分为高支撑(H)、中等支撑(M)、低支撑(L),同时结合国家授课大纲要求,即可确定每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讨论与课程体系设计,我们将所有课程归纳为四大模块,即专业核心课程群、史论/理论课程群、工程课程群、实践课程群,每个课程群下设4-5门课程。每学期在每个课程群中各抽出一门课程进行组合,课程难度逐步加大,其中对毕业要求起到了高支撑作用的设计类课程做为每个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将对毕业要求起到中等支撑的史论类课程及工程理论类课程做为每学期的辅助课程,但不同的是,史论类课程多在低年级,工程类课程多在高年级,另外,做为实践类专业,贯穿大一到大四的实践训练类课程,在每个年级根据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层级加以实践动手能力的补充,例如,在二年级以培养兴趣及发展动手能力为主的模型搭建类课程、在三、四年级以企业导师为主的职业生涯规划及真实案例模拟课程。(四)核心设计课程的设计。传统设计课程重视学生设计能力,而同时开设的理论课程学生难以理解且无法应用,故在本次教改中我们将理论课程与设计课程采取联合授课的方式,一节理论课程,2-3节设计应用课程,学生在学习完设计理论后立即进入实践应用环节。以欧亚学院三年级下学期现行开设课程为例,同时开设的课程有以可持续设计为主题的《景观设计课程III》及《生态可持续概论》,学生反映在《景观设计III》课程执行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设计难以深入;同时生态可持续概论课程晦涩难懂,所以在本次课程体系改中将这两门课程改为联合授课方式,理论先行,随即展开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再将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化整为零,在每次授课中逐步渗透,保证学生学完即用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结合,另外如《室内设计课程III》与同期《照明设计》课程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将照明设计与室内设计中的设计课题相链接,在学生完成设计课题后随即展开照明设计理论基础及照明深化设计。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将原先碎片化的课程加以整合,学生原先每学期要面对6-7门不完全关联的课程,通过整合,做到每学期一门核心设计课程,一门史论课程,一门工程应用课程,一门社会实践课程,并且每门课程的课题之间互相关联。
三、课程教学与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
课程教学的前提是建设不同梯队的高质量教师队伍,组合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带队,借用优势资源引入实践项目,由行业教师牵头组织青年教师、学生共同展开式工作,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组合科研教师带队针对科研课题进行分类研究,从校级课题入手,逐步加强,重点攻克省级及国家级教改或科研课题;组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带队对年轻教师就教学方法、学生培养等教学方向进行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入设计企业进行系统的培训,真正做到企业的设计人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教师将设计企业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中,开创高校校外导师制[5]。总之,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需要因材施教,发挥各个教师擅长及特色。
四、结语
在课程体系建设完成后,我们还将逐步开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是高校为培养适应社会及行业需求的重要举措,目前各个高校的新生素质及生源数量都在下降,但同时新一代学生其特有的求知欲及个性也是其优势,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适应社会、行业、学生自身、教师等各方面需求及检验,最终要培养出高潜力、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教师队伍质量、教学质量、实践项目如何引入课程等问题,本文只是针对现有课程体系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初步改革尝试,具体的检验方法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亚珍.宁夏地区高校环境设计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D].宁夏大学,2013.03.
[2]郭媛媛,于斐玥.论如何开展主题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工业设计,2016(07).
[3][美]简妮•爱丽丝•奥姆罗德,汪玲等译:《学习心理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99.
[4]RichardM.Felder,RebecaBrent.DesigningandTeachingCoursestoSatisfytheABETEngineringCriteria.JournalofEngin-eringEducation,2003,92(1):7-25.
[5]胡颖.浅析高校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艺术科技,2017(11):111+152-153.
作者:王瑛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 上一篇:基于原生态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 下一篇: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