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灵动设计研究
时间:2022-06-04 09:22:25
导语:高职音乐欣赏教学灵动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旨在为国家培养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音乐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音乐聆听、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深切的感知,这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大帮助。高职教师在音乐欣赏中应重视内涵感知,深挖教材,创设情境;通过示范演唱、绘制图谱的方式重视音乐节奏把握;通过自主哼唱、乐器演奏的方式重视音乐旋律剖析;通过深情演唱、趣味创编的方式重视音乐情感熏陶。
[关键词]高职;音乐欣赏;灵动;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就是借助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如聆听、演唱等形式,感受音乐形象,感知歌曲蕴含的情感内涵,从而激起音乐欣赏者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能够给学生提供接受审美教育的机会,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不仅如此,音乐欣赏还能启迪学生智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启发作用,能引导学生形成协作、坚毅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既然音乐欣赏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音乐学科又是高职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就要高度重视音乐欣赏教学,采用最契合的教学形式,拉近音乐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一、音乐欣赏重视内涵感知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音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祖国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音乐内容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音乐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学生要想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就必须首先了解、感知歌曲内容,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真正体验音乐、整体认识音乐。感知歌曲内涵的方式有很多,挖掘教材,创设趣味化的体验情境都是不错的选择,具体如何选择,需要教师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一)深挖教材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参考,它是编者精选出来的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材料。在音乐教学中,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依据。教师对教材理解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其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准把握教材主题,深入探索教材内涵主旨,恰当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活动,实现教材的灵动丰盈。钻研教材是教师需要研究的内容。教师只有主动探索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精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探究教材时,教师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住的是局部知识,不能从全盘考虑,深刻理解教材。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必须有更深、更广的意识,从大处着眼,将教材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学生才能从小处着手,分析每个单元、每首歌曲的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如果高职音乐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音乐素养,自然能够主动探索教材,把握教材的本质内涵。只有对教材展开深度挖掘和探索,才能准确理解歌曲情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是对高职教学的必然要求,音乐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资源、学生认知实际处理教材,加工教材、活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方式,更是教师活用教材的具体体现。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在综合考虑相关变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合度更高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设情境的方式众多,教师必须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进行选择。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秉承一定的原则,如诱发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音乐是一门承载着美感的艺术,如何将音乐的美感与学生的感知链接起来,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创设情境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体验性情境。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活力,色彩、声音都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刺激,多媒体丰富的声、光、电技术恰恰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契合。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一点,借助媒体吸引学生关注力,激活学生思维。学习民族歌剧《白毛女》,教师首先讲述歌剧的创作背景:1940年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据传她是贫穷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名叫喜儿,她的人生是不幸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学生对这些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聆听过程中,学生思维启动。接着,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歌剧特点,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活动中。首先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张《白毛女》的宣传照,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冲击,纷纷发出赞叹声。当学生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播放了歌剧中《大山生活》的剧情。教师巧妙借助从后往前的播放顺序,先将结果展示出来,吸引学生关注力。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被激发出来。喜儿为什么会生活在大山里?她的亲人去哪里了?难道她没有自己的家吗?这一系列的疑问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学生探索歌曲内容的热情极其高涨。
二、音乐欣赏重视节奏把握
作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各要素要想发挥各自的特点,必须依赖节奏的形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内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识别节奏、时值的比例关系,节奏识别速度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要想准确理解歌曲内容,感知歌曲特色,就必须对歌曲节奏有精准把握。感知节奏的方法很多,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在聆听中感知节奏,这是常见的教法选项。此外,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绘制图谱也是很好的选择。
(一)示范演唱示范是教学活动最有效的方法,而教师示范则是最贴切、最真实的。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职教育阶段,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存在向师心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借助示范演唱的形式,激活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探索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这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更加权威,这能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健康、和谐。教师在示范演唱的过程中,自然会投入感情,教师的情绪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生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声音聆听中感受歌曲蕴含的节奏和情感。教师良好的范唱、范奏和表演,能够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促使学生产生探索节奏的欲望。为了让演唱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设置背景音乐,进行环境渲染。这样的演唱将会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绘制图谱图谱是音乐学科特有的,它是借助图形、符号、文字等形式记录信息,帮助学生完成识谱、记谱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图谱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图谱教学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高职音乐教学中,教师亦要发挥图谱的教学法优势,适时引导学生绘制趣味化的图谱。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单纯从音乐专业角度进行思考、设计,音乐欣赏教学就会显得淡薄而乏味。教师不妨在音乐教学中引入美术学科元素,以图谱为载体,让音乐美术两种艺术实现融合。这种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感受是全新的,学生关注力会快速集合,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对节奏也会有全面的认知。比如欣赏音乐剧《猫》,教师由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导入,学生进行感受并讲述《猫》的剧情:在一个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猫家族庆祝会上,每只猫依次向来访的人类介绍自己……讲述结束后,教师播放音乐剧《猫》并提出聆听要求:“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识记歌曲节奏,待会会有一个检验歌曲节奏的小活动”。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的聆听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聆听结束后,教师出示节奏绘制的检验活动:请大家根据听到的歌曲节奏,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字符绘制节奏图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有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字符展开绘制活动。有的学生不但选择了字符,还选择了一些卡通画和线条。
三、音乐欣赏重视旋律剖析
著名音乐教育家洛林·霍兰德曾指出:“音乐旋律是掌握创造性进程最为关键的手段。”可见,歌曲旋律在音乐欣赏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歌曲旋律是比较抽象的,只能依靠个人感知,很难借助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把握。如何引导学生对歌曲旋律特点展开剖析,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是高职音乐教师需要直面的课题。在教授旋律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往往喜欢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如果教师只是讲述大量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氛围会比较枯燥、单调,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
(一)自主哼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必要性、客观性和必然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被削弱。新的教育理论明确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践行者,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自主哼唱歌曲就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展现。自主哼唱就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词语,将歌曲的旋律和曲调哼唱出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可能一下掌握歌词,尤其是高职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歌词相对比较深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哼唱歌曲不需要识记歌词,这降低了歌曲的难度系数,学生自然愿意参与其中。只要学生能够哼唱出歌曲旋律,掌握歌词就是早晚的事。在哼唱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合伙人。一名学生哼唱,一名学生聆听、点评。自主哼唱歌曲的方式能够在检验学生哼唱质量的同时,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二)乐器演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器乐已经逐渐得到普及,音乐欣赏教学再也不是单纯的歌唱教学了。在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将乐器渗透进来,让学生快速掌握歌曲旋律特点。乐器种类异常丰富,常见的乐器有竖笛、架子鼓、电子琴、二胡、琵琶、钢琴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乐器,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这对乐器演奏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歌曲内容和特点,选择恰当的乐器进行演奏。乐器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演奏的基础。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歌曲旋律特点决定了必须选择的乐曲种类。要想顺利完成演奏,必须对歌曲进行全面把握,尤其要对歌曲旋律有精准感知。只有这样,学生运用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是动听的,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比如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教师由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导入,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感受冼星海的音乐精神。教师继续引导道:“大家对冼星海还有其他了解吗?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这首歌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学生讲述相关故事。讲述清楚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后,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静静聆听。之后教师发问:“在你看来,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乐器演奏呢?”学生开始积极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初步确定乐器。教师将意见一致的学生进行归类,并从中选出代表,根据选定的乐器进行实际演奏。学生参与的热情还是极高的,在演奏中,学生逐渐意识到歌曲的特色,否定了一部分乐器,找到了真正适合这首歌曲旋律的乐器。
四、音乐欣赏重视情感熏陶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感情特征。音乐学科特性决定了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歌曲情感,关注学生情感,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同时,还应陶冶性情,净化灵魂,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一味灌输乐理知识肯定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从情感视角出发,满足学生的鉴赏需要。演唱是最原始,也是最能激活学生情感的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深情演唱,学生自然要积极准备,在准备过程中提升对歌曲的认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一)深情演唱高职阶段,学生个性特征比较明显,每个学生音色、发音习惯各不相同,演唱效果也不一样。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发音习惯和音色特点,指导学生开展演唱活动。演唱的形式可以分为多种,合唱和个唱是最常见的,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好这两种形式,就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两种演唱形式各具特色。个唱就是一个人到舞台上演唱歌曲,完成表演。个人演唱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的潜能,对学生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有极大帮助。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不可能每名学生都到讲台上展示。于是合唱的形式便应运而生。合唱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生进行的联合演唱活动。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合唱不仅能够弥补个唱的短板,还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节奏和情感内涵。
(二)趣味创编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欲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成,最终能让学生顺利感知歌曲蕴含的情感。歌曲创编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它是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演唱、表演,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歌曲创编过程中,教师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的表演活动与歌曲主题相契合就可以了。至于创编形式,教师不能给出固定模式,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在创编表演中,学生是主力军,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权。学生在创编过程中,表演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都会得到质的飞跃。同时,学生内心情感得到激发,能够从深层次感受到歌曲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学习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该剧特点、人物形象特点、故事情节等内容。学生再次对芭蕾舞剧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接着教师设计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剧情: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演绎,在演绎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角色内容和表演形式。这个芭蕾舞剧中的角色选择还是比较多的,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了解说、洪常青、连长、乡亲们等角色。在表演时,学生不仅对剧中人物产生了亲切感和新鲜感,而且深切感受到革命战争时期,普通老百姓对红军的热爱和赞颂之情。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有其特点,在施教时,教师要从学生的音乐认知和审美特点出发,创设体验性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下,深度挖掘教材内涵,把握歌曲特色。教师的示范演唱能够给学生带来启迪,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演唱,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产生绘制图谱的冲动,迅速把握歌曲节奏。当学生对歌曲有了基本感知后,教师借助乐器进行演奏活动,同时让学生进行自主哼唱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对节奏有更深刻的认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情感熏陶是终极目标,教师丰盈演唱形式,进行趣味化创编,学生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深化、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崇宇.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欣赏教学探讨[J].黄河之声,2018(11):104.
[2]钟蓉蓉.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北方音乐,2018(3):214.
[3]张潇文.音乐欣赏教学在高职审美教育中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7(6):213.
作者:方晓梅 单位:江苏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论文
- 下一篇:探究新经济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