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创造性思维研究

时间:2022-04-08 10:01:10

导语:艺术设计教育创造性思维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教育创造性思维研究

一、艺术设计与创造性思维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各个专业虽然对设计知识的着重面不尽相同,但对于“大设计”概念的关于美、节律、均衡、韵律等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设计,创造性思维能力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都是通过临摹来完成的,这样在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因此,当教师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我怎么设计呢”“太难了”,急着找资料东搬西套。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缺乏个性和想象力的人.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个“艺术工匠”。

二、艺术设计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的催化剂,是比联想更为复杂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使人类能够在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它不仅能表现客观事实,更以其创意的力量重新塑造了世界。“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罗恩菲德语)这就要求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设计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课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我们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的能力;如在课业训练中,就不能仅限于单一地模仿或照抄自然的训练,一味模仿,很容易导致学生陷于固定死板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呆板、乏味、缺少活力,甚至阻碍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所以要重点抓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第一,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第二,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发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第四,要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力。

2.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

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定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因此,当我们的学生对着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发出疑问,甚至天马行空的改变时,教师不要蔑视、惊讶,更加不要阻止,而应当鼓励帮助他们循着好奇心的指引,努力寻找答案。

3.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占据了主要地位,不仅是从知识传授上还是从思维引领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成为了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现在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最直接的地方就是课堂。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作为教师不但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反映,并及时予以反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检验教师素质的过程。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教师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创新性思维灵活地运用各种逻辑思维方法,才能有所发现,取得丰硕的成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还有很多,但各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师,因为教师是培养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自己的思维首先要有创造性,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勤"换脑筋"、打点"思维提前量",还要尊重学生、淡化权威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只要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王丹工作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