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启发
时间:2022-07-02 11:12:47
导语:国外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启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德国传统大学素有深刻的思辨理性和浓厚的研究氛围,研究型大学(Universitt)以培养较高水平的研究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的,同时也担负着学术研究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德国的研究型大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高度结合,确立了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洪堡原则”。“工科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t)的研究以‘技术科学为中心’,它的兴起与工业化紧密联系,并具有系科设置与工业化的适切性、课程内容与工业化的相关性、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紧密结合的显著特征[1]”。如笔者就学的慕尼黑工业大学便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工科大学。它坐落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拜仁)州首府慕尼黑,是该州唯一的工业大学,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在德国教育部的大学科研排行榜(CHE)上,慕尼黑工业大学已经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在QS世界大学排名的2012年排名榜中,位列全球第53位。历史上它曾培养了20位诺贝尔奖得主。2006年10月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
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学习时切身体会与经验,对其培养体系和办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助于解决我国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提供思路。经分析总结,笔者认为德国研究型大学中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模块化教学体系
所谓“模块化(Module)”教学,是指“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2]。一直以来,我国院校的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往往自成体系且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系统化、一体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总体培养目标的实现。而模块化教学较好地整合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现了课程设置的系统化和一体化。总体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模块化教学存在如下差异:1.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模块化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技能锻炼;2.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而模块化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的能动性,即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授课方式多元而自由,具有“开放性”与“情境性”的特点;3.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独立的单门课程为主,彼此较孤立,而模块化教学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体系化。模块化教学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以慕尼黑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基础上,真正理解设计与设计研究;重点在于学生能用企业化的头脑来思考问题,并具备将创意转化为产品的实际能力。学生应当关注批量化大生产的环境生态问题,理解人口变迁所带来的挑战,以通用性设计作为解决之道。指导学生学习的总体思想是‘新功能主义’”。从以上对于培养目标的阐述可以看出,虽然是研究型大学,但慕尼黑工业大学也同样强调实际能力,以便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引导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保持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明确了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体现出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前进道路明确”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国内院校学习。以上述培养目标为中心,制定了详尽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例如工业设计系开设硕士课程,包括“综合设计”、“设计实务”、“设计研究”、“设计(工程)”等几个主干模块,另外还有“设计心理学”、“设计哲学”、“设计生态学”、“设计社会学”等辅助模块。以上均为必修课程,此外还有若干选修课程,如“人机工程”、“视觉艺术”等。这些模块体现了跨学科、交叉性的特点,重点在于使学生完整理解设计的各方面,其中的主干模块一般要贯穿2至3个学期,既“不断线”,又“层层递进”。例如其中的“综合设计模块(ID)”,其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产品-产品特征-品牌特征”三者的关系。该模块包括三门课程,共9个学分。这一教学模块的设计思路在于:品牌是当今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第一要素,其中有形的产品又是品牌存在的基础,消费者从产品的识别特征出发,进而识别品牌,因此学生必须能够深刻地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体现在设计中。再如“设计研究(DesignResearch)”模块,强调学生对于某一课题自主研究的能力。以椅子设计为例,包括对椅子的历史、椅子的发展趋势、椅子的造型演变、椅子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这体现了现代工业设计师应该具有从经济学、生态学和社会学角度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的“复合型”人才特征。
(二)秉承“包豪斯”传统的设计思想,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包豪斯学校于1919年创建于德国魏玛市,是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以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虽然它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多年,但是它在各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验,提出了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包豪斯对于德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设计和设计教育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926年,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佩斯(1903年至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业大学)发表文章《德绍的包豪斯——包豪斯的生产原理》,清晰地阐明了包豪斯的教学目的,即坚决接受机器生产,专注于利用现代材料,探索适宜现代制作手段、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形式,培养“在基本工作方法上训练有素,对形式设计与机器设计的元素及其构成法则都了如指掌的设计师”。包豪斯创建初期,教学上采用“双轨制教学”,即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形式导师,masterofform)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工作室导师,thework-shopmaster)共同教授,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形式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时至今日,包豪斯所创立的教育思想以及“双轨制”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过时,而是不断发展完善,出现“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工业设计系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完善的实践手段。学院设有木材加工车间、金工车间、印刷车间等,配备有先进的机床、3D成型机、激光雕刻机等设备,每个车间都有专门的师傅,提供技术上指导。学生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模型和材料加工。“从这些实验室里培养出一代新型的、前所未有的协作者类型来,他们将在工业界与工艺界施展身手,这些领域要求人们,必须同时了解技术知识和图形知识”。
(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宪法规定:所有人都具有自由的发展个性,拥有自由选择培训地点、职业及工作岗位的权利。因此,根据这一原则,德国艺术与设计教育政策遵循这样一个目标,即为每个人提供最理想的教育环境,提供符合其兴趣和能力的高质量培训,培养青年人成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工业设计课程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早已被摒弃,代之以交流和互动。即便是课堂讲授,也不单纯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们可以随时打断老师讲话,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都是学生围成一圈,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老师与学生交流,理论讲授、图板展示、效果图表现等,形式极其丰富。本科生、研究生以小组讨论、课题分析和专题讨论等方式来上课,整个过程由教师承担策划者、引导者的角色,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其教学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行为引导教学法”。学生成绩的评定没有规定时限,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与老师协商,安排自己的考试进程。
结语
“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成功的模式不可以复制”。德国作为工业设计的诞生地,作为产生了重要里程碑学校包豪斯和乌尔姆的国家,其设计教育有许多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我国高校应当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经验,以便探索出培养我国工业设计研究生的一条新思路。
作者:卢兆麟张悦单位: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 上一篇:有关设计教学现状的反思
- 下一篇:数字技术对平面设计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