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
时间:2022-06-05 09:14:22
导语: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仍存在着内涵界定模糊、内容缺乏指向性,以及形式缺乏顶层设计和实质性创新的问题,为此需明确实践教学内涵、搭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联动机制,以及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运行制度。
关键词: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选择;思考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可见开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实践教学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必然选择。然而,尽管多年来学界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及手段进行多方探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实践教学如何冲破现实的藩篱、并从观念上形成共识,成为思政理论课优质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突破点。
1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1.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理论诉求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人积极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作为主体的人,正是通过实践这一中介作用于外在客体,引起外部世界改变,并导致了人内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此岸的人通过实践来彰显自己有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表达人之自我意识与追求,努力走向自由美好的彼岸世界。可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思政课不能脱离实践来完成其教育和引导的功能,任何轻视或弱化实践教学的思政课教学都是违背其教学目标和价值的。
1.2新时代思政教育使命是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实践意义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在“318”讲话中再次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表明培育时代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使命。那么作为合格的建设者,应该具备什么能力?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意味着思政理论课不仅要让受教育者知道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知识、原理论证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从根本上实现马克思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融通。因此,“受教育者的实践思维、实践能力与实践行为已经成为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命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而实践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1.3教育规律的现实运用是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的应然选择
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不论对于学习者个人或者对于社会来说,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必须从经验并始终是个人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4]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获取知识,但任何外在的灌输无论方法和手段多么灵活多样,其作用总是相对有限的。因为理论性的知识灌输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只有以实践为导向的学习、从“做中学”才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模式。高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理论学习存在抵触心理,更愿意从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理论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固然能够暂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我们无法期待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绝伦的,只有基于受教育者本身内在要求带来的教学效果的提升才是可以持久的。因此只有将教学内容蕴于实践教学之中,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我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2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难题
2.1实践教学内涵界定模糊,理解片面
近年来学界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多方探讨并提出很多创新观点,但对于“何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哪些形式”等问题仍有不同意见,难以形成共识。有的学者认为实践教学必须是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的教学活动。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不同,它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均在场的情况下,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展的实践活动,因此不能简单等同于参观、考察、调查等。也有的学者提出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认为实践教学应该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一些创新方法如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包括专题讨论、课堂辩论或主题演讲等都笼统地归纳为实践教学。还有的学者模糊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一般社会实践之间的界限,把学生社团的一些活动诸如阅读原著、知识竞赛、观看视频电影及聆听名家讲座等形式等同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认为这些活动同样需要学生运用自身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实践经历积极主动参与,并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现实问题。基于对实践内涵的理解不同、界定不清,实践教学形式也难以统一,由此也导致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或者混同于一般实践而流于形式,或者实践内容安排随意而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
2.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指向性,与理论教学互动不足
作为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实践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论学习要点,在行为中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因此,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应实现融合互动,表现为: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安排同步;教学内容设计联动并具备明确的指向性,在把握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特点和现实需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一方面由于对实践教学内涵和形式把握模糊,实践教学常常等同于学生的社团实践或一般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甚至以专业实践来替代;另一方面对实践教学仍然存在着缺乏认知、重视不够的矛盾,导致实践内容脱离理论教学、过程随意松散。两者之间屏障明显、互动不足,难以形成教学合力:理论教学没有给实践教学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实践教学也未能回归理论教学、强化其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3实践教学形式缺乏顶层设计和实质性创新,“大思政”说易行难
顶层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联动教学、学工部等相关部门,构建“大思政”概念是近年来学界形成的普遍共识,也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思政”概念仍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顶层设计和实质性创新。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相关教学资料的制定由思政教学部门单独制定,与学工部没有进行有效对接,致使部分内容出现重复。例如,每年新生进校,系部首先进行始学教育,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环节中也包括了新生适应、人生规划制定等内容,两者存在较高的相似度;每年暑期学工部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主题选择上也没能和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对接。缺乏顶层设计是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相互割裂的主要原因。第二,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缺少规划、管理混乱等问题。当前高职学生实践非常丰富、组织部门众多,且各部门各自为政,缺少沟通,导致学生实践缺少规划、管理混乱,不仅没有起到相应效果,也增加学生负担。第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虽然不断地创新实践形式,但从实践模式来看往往以社会调研、参观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志愿服务为主,并以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实践体会作为评价依据,这种“任务式实践教学”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藻,从而“背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真实价值。”
3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与思考
3.1界定实践教学内涵,明确实践教学理念
科学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明确实践教学特点,是成功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综合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的表述以及学界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解,我们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又区别于理论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理论应用于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应该具备4个特点:第一,课程性。实践教学首先是一种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过程,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结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等。这是其与一般的学生社会实践相区别的主要标志。第二,实践性。实践教学强调通过学生参与区别于课堂的现实生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把握、体会、理解所学理论,并外化于行,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化。从这一点来说,实践教学不能等同于课堂内的参与式教学。第三,教育性。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其目的和价值在于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深化理论教学效果,因而必须具备显著的教学效果。第四,参与性。作为与理论教学同等地位的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少数优秀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不能替代实践教学。通过对实践教学内涵和特征的把握,我们认为开展实践教学必须依据思政课教学目的、以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并落实在每一位任课教师职责中。作为教学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等重要,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
3.2搭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协同联动机制,形成有效合力
第一,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效对接。具有鲜明政治性、科学思想性及严密逻辑性的理论教学是整个课程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在其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以理论教学为依据和指导,梳理理论教学重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及组织方式与评价体系,并系统科学编制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对接和有序开展,避免实践教学的随意性以及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割裂。第二,实践教学成果回归理论教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到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5]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理论的来源,而理论又会回归于实践获得验证并指导实践。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回归”于理论课堂时,不仅能很好地解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割裂问题,也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动发展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回归呢?我们认为应该包括3个过程:一是实践成果总结与反思,包括实践过程记录、实践报告撰写、体会与反思;二是实践成果评价及遴选,包括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及评选,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三是优秀成果展示,包括学生展示推荐以及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评述,强化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的理论和观点,由此完成由实践向理论的回归与升华。
3.3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运行制度
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项课程教学安排和组织,其有效实施需要获得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包括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足的教学时间及足够的经费支持与后勤保障,这些问题单靠思政教师显然难以完成。唯有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制度,才能有效解决。第一,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强调:“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领导部门宏观把握实践教学方向,思政课教学部门和学工部共同落实实践内容和教学计划,信息技术部门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后勤部门解决相关后勤保障服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避免各自为政,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完成。第二,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加强对实践过程管控。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应包括实践教学评价、学时学分管理及教师管理等几个环节。加强过程管控能提升实践教学高效完成。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全程、全员陪同,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多数实践项目需要学生在校外完成,这就涉及实践过程的管控问题。如果管控不力,很有可能使实践流于形式。那么如何加强管控呢?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建设社会实践平台,由学生定时上传实践过程报告,总结阶段性实践成果,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则通过评鉴报告、回答问题实现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管理和考核。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内涵界定、实践内容联动机制搭建及实践运行制度构建是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在实施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重点关注。第一,充分认识到实践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避免为了追求形式的新奇和吸引力而放弃内容,放弃实践教学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第二,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应针对全体学生,因此其教学模式的选择应适用于当前思政教学普遍采用的大班教学,避免资源集中于少数试验班而无法大面积推广。第三,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实践教学本质仍然是一种教学形式,因此不能改变教师主导性这一原则,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性应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三大追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59.
[2]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01).
[3]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约翰·杜威著.赵样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房风文.职业院校开展中小学工业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4):15-18,26.
作者:周晓晓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生物医药产业未受制裁原因分析
- 下一篇:小农经济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