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教学论文

时间:2022-01-31 08:43:55

导语: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教学论文

1大学生志愿服务为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与实际创造新链接

皮亚杰指出:教育即经验之生长。在所有的人文社科课程中,高校思政课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二者不可偏废。就理论的特性而言,一方面,理论源于实践,任何理论都是主体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实践的升华;另一方面,“理论的生命力也就在于与现实相沟通,亲近时代和回到‘此在’,与‘她者’展开建设性对话。”这也就是理论的开放性。理论只有服务于实践,研究实践中的新情况,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才有发展空间,才有生命力。就实践的本性而言,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践是盲目的,往往处在成功的彼岸;没有理论的抽象和升华,实践就缺乏魅力和品位,就没有主体创造性的参与。所以,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有同生共荣的关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理论讲授要以社会实践为依据,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青春活泼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课堂上的生活”理论。确实,没有生活的课堂是一堂死水。歌德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列宁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我们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克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单调重复、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以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为重点,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升华和价值观践行的有效途径。皮亚杰指出,“学生只有对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的理解”。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能够发现自身的长处与缺陷,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自身的理论知识,还能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深入社会和了解社会,获得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与直接经验,为理论与实践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关怀艾滋病患者的志愿服务使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全球艾滋病人口生活医疗状况,在生活实践中真正做到防艾但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并且培养其作为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增长见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增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网络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达,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能力特别是人际沟通能力弱化,甚至语言能力退化。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克服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而融入温暖和谐的社会共同体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真正的社会人,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培养自己亲近社会、热爱生活、敢于担当的基本品质以及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等,这样就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用性。

2参与志愿服务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平台

2005年,和教育部联手了关于如何加强改进高校思政课的提议,其中大力要求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能力,创新思维、实事求是,让大学生的学习能够充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教学不是单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内在素养的提升。即由他律发展为自律。事实证明,志愿服务能够让大学生更为深刻的树立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同样,管是为了不管,今天的管是为了明天不管,所以,学校管理的目标就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且能够促使他们改善不良行为习惯,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这样也使学校管理获得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给市民社会带来生机活力。再者,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首先要培养其对自己的责任意识,自己的责任意识就是要对自己个人的生活和在集体中生活两相结合,自我服务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责任意识,还应该和集体结合起来。个人的自我服务要求大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生活,积极参与到集体中,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在生活中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大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是同学,同学之间更要互相帮助。群体性自我服务是指一群大学生参与服务。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自我服务和教育的途径。大学生能够通过志愿服务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仅是对为人处世进一步了解,还能让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更强,拥有更强的集体意识,能够通过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提升他们的品质,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对社会的志愿服务中也提升了自己的责任与奉献精神。志愿服务使大学生接受劳动锻炼,树立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劳动光荣的价值观,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部分80后、90后缺乏劳动锻炼,而劳动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学生从劳动服务的体验中反思、学习,获得更多的成长契机,所谓“忙并快乐着”。因为志愿服务不仅是单纯的为他人服务,大学生自身也能从中得到锻炼,提升自己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助人为乐的荣誉感。所谓助人者自助。这种生命体验使大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升华,有助于他们形成乐于助人的个人品德,进而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让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这样他们就能看清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状况,也会更加体会到各种社会问题的缘由,让大学生心中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形成社会公德。此外,志愿服务可以让大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让他们学会观察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志愿服务可以拓展大学生的眼界,让大学生更善于观察和解决问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还能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如此,大学生还可从志愿服务中看出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从而更加自主的学习,不仅对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还能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总之,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能够让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升华,还能够锻炼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开拓他们的眼界,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在“美人之美”的同达到了“美人美己”的境界。

3大学生志愿服务为我国社会公益文明建设扩宽了思路

现代经济发展与道德规范的不相适应,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背离的道德与人性,希望人们能够文明和谐的共处,社会能够稳定运行。呼唤社会的良知,提倡社会公德,建设公益文明。大学生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公益文明建设培养了生力军,输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为公益文明建设创新了形式,丰富了内容,扩宽了思路。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我们民族的未来,也是社会公益文明建设的生力军。社会的公益文明建设包括绿色环保、防艾抗艾、社区服务、支农支教、慈善捐赠等等。大学生志愿服务基本涉及这些领域。比如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植树造林,清除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张贴物。还有大学生开展自助互助式的志愿服务项目,帮助校园内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如开展新生教育。还有的弘扬红丝带精神,致力于艾滋病的宣传、防治和性健康教育,有的恪守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和学习一些急救技能。大学生志愿服务要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还要加强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志愿服务站,以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规范化。比如建立志愿服务网站及与QQ群、微信群。当然,“志愿”并不是要无偿做任何事情,应该更加合理的进行志愿服务,让志愿活动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又能实在的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同时保护同学们在服务中学习的热情。

总之,高校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整合了校地资源,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实践平台,又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人人关怀的和谐社会,让人们能够和谐相处,树立文明社会的责任意识,让社会更加互助团结。志愿精神主要是为了互相帮助,不仅让自己得到锻炼,得到自己想要的,还能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这就是爱心的发扬,也是人们互助互爱的体现,这种精神能够让社会团结与阶层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公益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我们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结合我国国情、省情推行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以增强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品格,让他们具备崇高理想,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刘世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

[2]樊玉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与探索[J].社会发展,2015,(6).

[3]何中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哲学原理》[J].人大复印资料,2002.

[4]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下)[M].杭州: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彭红 单位: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