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时间:2022-07-27 05:10:25

导语: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一、基于专业能力要求的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教育部在新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秘书学专业列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而不再从属于管理学科,这体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秘”传统。在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秘书多数从事与文字有关的工作,办文、办会、办事是三大“主业”。这其实是针对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秘书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文书。文字功底之于一个秘书当然非常之重要,这里不再赘述。然而在新形势下,社会与市场对秘书的专业能力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原因在于秘书的职业岗位分布发生了变化。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秘书作为一种职业岗位,分布在不同的、越来越细化的行业,除去一般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秘书不谈,近年来民间私人秘书的大量出现就是一例。因此,其岗位要求也随行业分工的日益细化而或专业化、或多元化了。仅就企业秘书而言,涉外企业和单纯的国内中小企业对秘书的专业能力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前者必须懂外语和一定的涉外知识,而后者往往要求秘书具备应对琐碎和繁杂事务的耐心和能力。在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门类众多的秘书岗位中,其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则是侧重于文字应用、组织协调、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等方面。至于大量的基于各种私人目的设置的私人秘书,其岗位要求就更加多样了。作为一个趋势和结果,职业岗位变迁对传统的秘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具体的要求来看,专业基本理论、文书和日常事务处理、组织协调和人际沟通、信息处理和创新思维、具体的现代办公自动化技能等成为时下秘书行业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上述变化,对当下高校秘书学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提供了新思路。针对上述变化,回过头来检视目前高校秘书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状况,我们会发现其面临一系列的困难。首先是应用型师资的不足。秘书学专业可以说脱胎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全国高校的情况来看,秘书学专业也普遍设置在中文系或人文学院,专业的师资力量基本也移植于其他相近的中文类专业,真正一直做秘书学研究的教师是极少的。而该专业又是一个应用型中文专业,培养面向职业市场的应用型人才是教育部“特设”该专业的根本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或体系,其主要支撑点之一就是应用型师资的保障,特别是要有真正丰富的秘书岗位工作经验的师资来参与实践教学。而事实情况是,那些来自相近的中文类专业的师资绝大多数没有秘书岗位的实践经验,对当下秘书职业能力的市场变迁状况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类型都存在不足,特别是校外实践平台的搭建尤其困难。由于秘书岗位的特殊性,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无法在固定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实习学生,以此来组织从事与秘书学专业相关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况且这些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很难与学生的最终就业挂起钩来。目前,在实践教学基地的推进方面也是困难重重。由于师资和实践平台的不足,最终导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的不明朗。如何才能培养出当下市场所需要的专业秘书人才?在师资和实践平台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抓住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关键的东西,从而围绕它去构建一个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就是紧扣职业市场需求的秘书专业核心能力,是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最核心的要素,也是最后衡量专业实践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基于岗位实践需求的专业核心能力确认

专业核心能力要素的提炼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判断的,详尽地市场调查是关键,也是前提。以合肥学院秘书学专业建设为例,在2013-2014年专业申报和建设期间,我们经过细致、深入地调研,向合肥市行政、企事业单位(含部分安徽省属行政事业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余份,经过梳理,根据各不同类型的岗位实践需求对该专业核心能力要素进行了一个归纳。围绕这些能力要素,确定专业就业岗位群,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模块和课程的设置,以充实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根据调研笔者发现,不同层次的企事业单位会根据自身秘书岗位的性质和需求对秘书学专业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秘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九大类岗位群,具体如图2所示。在基本确认秘书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要素和就业岗位群后,以此作为构建专业核心实践课程的基本框架,一切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变以往的知识输入为当下急需的能力输出,找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故而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强调由知识本位的理论教学方法向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方法转变,即应更多地偏重和着力于能对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模式,像注重实践过程参与的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和以解决问题为特征的现场教学法等,都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1]由此可见,依托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确保秘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和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

三、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实施路径

在明确了必须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要素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个前提之后,实践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落实和客观存在不足的弥补就有了相应的针对性。在前文中我们分析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师资和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这里结合专业核心能力要素养成和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专业能力需求,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秘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运转的途径。首先,应强化教师实践锻炼,转换传统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按照这一基本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双轨制培养应用型师资。先说“走出去”。应根据专业核心能力要素和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多元化呈现和分布,确认和综合几个大的岗位类型,如行政事务秘书岗位类型、商务秘书岗位类型、文字秘书岗位类型、涉外类秘书岗位类型等,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的上述岗位进行为期不少于一年的挂职锻炼。挂职锻炼基于两个目的:一是结合挂职岗位的工作实际,转换不适合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理念;二是对照挂职岗位工作要求,熟悉、提升各类秘书业务技能。青年专业教师必须进行挂职锻炼,这应该逐步作为一项硬性要求,青年教师通过挂职锻炼能获得必要的行业实践工作背景。再说“引进来”,这条途径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引进应用型师资。引进的一条主要标准就是必须具有相关秘书岗位工作背景或较为专业的行业经验、操作技能,有“双能”特长,能够满足具体的实践课程教学和专业实验室管理需要,不再唯学历论,彻底改变以往校内实践教学依靠理论课教师临时改行充数的现象。二是依托有限的校企、校政合作平台,引进校外有行业岗位背景、经验丰富的专家和高级秘书人才来校担任客座教授。结合学生需要具体掌握的专业技能,建立相对灵活的授课制度和培养计划,让他们实际参与到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乃至指导青年教师的活动中来,并且通过合适的制度和物质保障予以固化。对于秘书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聘请客座教授是要发挥他们真正的“实践教授”的作用,而不是那种一年来一次的“讲座教授”,只有这样才会对教学环节的落实有真正的帮助。其次是依托政策,整合资源,以贡献求合作,夯实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就秘书学专业而言,校内实践平台显然不能满足多元化就业方向的需求;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困难重重,主要是校外合作单位缺乏足够的、多样的实习岗位和相关基础保障条件,合作意愿不强。从外部因素来说,政府政策支持是一个重要的保证。高校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宏观保障。在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协调等方面,政府可以发挥政策引导和经费支持的作用。[2]而高校的相应院系也要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积极整合资源,避免将摊子铺得过大,集中力量,建设几个带有示范意义的校外合作平台,以产生引导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不能只是简单地考虑自己的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合作单位的工作需要和实际困难,以对合作单位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来赢得对方的信任,从而将合作推向深入。以合肥学院秘书学专业在合肥市人大、政协建设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例,这个基地主要的功能是给学生暑期在各部门进行业务实习提供机会,同时让学生在“两会”召开时参与会务服务工作。基地从2005年开始启动建设,至今已逾12年,运转非常顺利,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赢。但开始时并不顺畅,政府方面主要还是担心学生能否胜任政府机构比较规范、严肃的工作要求。对此,秘书学专业所在的中文系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次“两会”实习开始前,相关部门都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先期动员培训,学生上岗后建立对接指导制度,实习后进行总结交流,学生的实习工作赢得了合肥市人大、政协办公厅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实践基地也就挂牌稳固下来。目前,每年合肥市“两会”召开前,相关部门都会提前来“预定”学生。合肥学院秘书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学生都在这个实践平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3]再次,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对已有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在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合理的目标设计和可操作性是最关键。根据秘书学专业建设面临的现状,实践教学方案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而非知识结构系统进行体系设计。打破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完整性的传统学理念,紧扣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增删实践教学内容,一种能力一个教学模块,形成“模块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参加实践锻炼的目的会更有针对性,也更直接,避免了机械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育教学模式正在推广的主要教学改革之一。二是在加强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接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时间安排上的调整,或集中或分散,以提高对方的接受度和我方学生的锻炼效率,使方案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比如在合肥学院,为配合秘书学专业学生在合肥市“两会”期间的实习锻炼,必须在方案上进行集中安排。三是将方案设计和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以校内常规实践教学活动和来自校外的项目制小组学习为主要抓手,以能力训练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责任、效率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秘书专业广泛开展的“秘书节”活动,有着基于专业能力训练的各种常规项目设计,这应该成为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作者:丁增武 单位:合肥学院中文系

[参考文献]

[1]陈啸,刘杨.国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4):92-95.

[2]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252.

[3]蔡敬民主编.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