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08-21 08:45:19

导语: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情景教学研究

一、音乐渲染的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更多的人会把它当做一门抒情学科,事实上也恰是如此。就初中语文课本而言,入选的课文更多的是抒情意味较为厚重的文章,单纯的实物情境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此时教师不妨借用音乐进行情境的创设。音乐本身就是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如同文字一样,不同的是,音乐是可感的,而文字很多时候却只是可视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更偏爱可感的事物,如此一来,教师不妨把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媒介。如,《秋天》这篇诗歌,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首和秋天相关的音乐,用音乐的感染力促使学生沉浸于秋日的氛围之中,之后再进行授课,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是让学生真切地进入文本之中,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局限于文本形式,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入选课文是很难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但仍有一部分课文是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的。如《智取生辰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文本中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龙仕兰 单位:重庆江津李市中学

第二篇: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

一、创建口语交际的情境,唤起初中生说话兴趣

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口语交际和口语训练,才有具体和目的性,从而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这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课本设计话题,精心设计与初中生现实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让初中生完成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任务,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尽情表达出自己思想感情的快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与人沟通和交流,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老师在设计口语交际情境时,应当注意情境要贴合初中生生活的实际。可以将环境、语言、角色、音乐、图片等等因素融合到情境中。例如:初中语文老师在讲诉“野外探险”专题中的“模拟招聘”话题时,老师可以将教室布置为招聘场所,提供给学生各种情境,比如: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夕阳下的沙滩、荒野的大沙漠、寒冷的雪山等等,并且用语言或者图画表达出这一情境,让初中生选择一种情境。这样,学生可以充分的进入角色,展开交际对话。语文老师要善于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其实行因材施教。老师应当鼓励那些平时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多与人沟通交流,激发出初中生强烈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敢说、愿说、会说。老师还应当有效、具体的指导那些大胆、敢说的学生,让学生养成交际的好习惯。

二、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学要选择适当的交际主题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出比较合适的话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交际,通常情况下,情境教学口语交际分为自主情境和话题情境,自主情境的意思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话题展开对话,例如:几个热爱画画的学生可以展开有关画画的对话,也可以根据平常的学习状况进行交流。学生只有在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完全投入交流中。采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作用,使得学生都愿意进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锻炼,从容易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提高初中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话题性的语文口语交际是指老师定好话题,让学生去训练,老师可以选择教材中延伸的话题,也可以选择当下社会生活中热门的话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识已经逐步在形成,初中生完全可以对社会热门话题说出自己想法。例如:食品安全问题和房价问题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展开口语交际训练。不论是自主性还是话题性训练,只要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话题的情境中,并且在交际时注意语气的用法和语言的流畅,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语文口语交际的目的。

三、口语交际情境教学应当选择不同的方法

口语交际就是说话,说话是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那么应该如何说话,其实不是很难,只要做到有充分的理由和温和委婉的语气就行。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教学法来让初中生明白文明用语的必要性,提高初中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训练初中生语文口语交际的方式有很多种,情景教学只是其一,不单单是组织初中生进行对话交流,语文老师还应当研究其他的交际方式供初中生展开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老师应当创建出大量的情境环境,供给学生有更良好的交流平台,有针对的对学生展开训练。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例如:“我的梦想”,让学生可以在演讲比赛中尽情说出自己的想法,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语文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相声表演等等,老师为学生创造情境后,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学生的热烈交流后,老师再总结应当如何进行文明交际。老师还可以通过记者采访的方式,让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例如:让学生扮演记者的身份,其采访周围比较感兴趣的人物,通过跟不同人物的交流,可以更好的锻炼交际水平。因此,语文老师应当为学生多设计一些情境。情境教学法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关键的是语文老师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交际情境,老师应当让学生依据不同的情境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提高初中生整体的语言素质。

作者:卞俊芳 单位:江苏省金坛市水北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阅读情境创设研究

1.利用导入艺术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科学合理地导入新课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因为,良好的导入能够促生出特定的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若有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才会有跟着教师往下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用幻灯片、图片等和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一个唯美、适当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讲授的《沁园春雪》一文时,教师可用导入语构建一个充满景象感、画面感的情境。“同学们闭上双眼,感受自己站在大雪皑皑的山巅之上,远处一片片苍山翠柏,凛冽的狂风,大雪漫撒,我们的主席于1936年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并为此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世纪伟人如何描绘雪景、抒发情怀和谈论古今。”这样生动、富有画面感的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愉悦感中,渐渐进入课文佳境。再比如,讲授《敬畏自然》时,教师可用三组图片导入:一组展现大自然的美,一组展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另一组则表现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在学生得到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人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严春友的《敬畏自然》。”这样的导入,是让学生有疑而读,学生对答案好奇,课堂参与也就更积极。

2.运用朗读方式创设情境

朗读,它把无声的文字转变成有声的语言,它是学生体验文本的音韵、感知文本内容、体验文本情感魅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情境可以通过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来实现。融入感情的朗读可以完整地再现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意境、主人公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通过有声语言的传达,会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同时,朗读还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文本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理解并体会文本所写的内容和情感。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是我们课堂上的两种基本的朗读方式。教师在示范阅读之前,要对文本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完整的理解和掌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朗读的风格,力求通过自己的朗读,能够将文章描绘的景色、意境,以及蕴含的情感完全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通过真情感悟独特的阅读情境。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充满了真挚的感情色彩,生活化的气息可以在朗读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学生在朗读时,如果能够融入感情,就能够体会到春天的生机盎然、五彩缤纷和人们的愉悦之情,同时也能读出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的人生趣味,这不但对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有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气质。与此同时,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增强了。

3.以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双方是需要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沟通的,如果两者关系无法实现融洽局面,势必会对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利。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文本内容的解读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而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情境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些问题,学生表达出不同的理解、看法、或者极个人的感受,教师首先要对其质疑的学习态度加以肯定,至于学生错误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和纠正,不能生硬地加以批评、指责,因为轻易的指责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害怕发言,害怕与教师沟通,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才会心情舒畅地进行文本阅读,思维活跃地参与互动,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除了课堂上的时间,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写日记、心情记录、小纸条的形式以及深入学生队伍中的行为,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及对他们的关心,使得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如此,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紧跟语文教师的步伐学习,进而在语文上取得优异成绩。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这个道理。

4.借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作为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它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教学中,运用它可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静态变为动态,平面的变得立体,枯燥的顿时转化为生动的,它能使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学生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因为它,也就能迎刃而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例如:讲授《桃花源记》一课时,文中虽然对桃花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文语言特点,以及人生阅历较浅等原因,学生很难理解文本内容。这时,借助多媒体短片模拟出具体情境,使学生很快理解课文,从而巧妙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的学习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必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意境深远的诗歌朗读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抓意象,通过联想、想象的方法,描绘出诗中的画面,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更好地学习语文阅读。

5.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创设情境

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同时也是他们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游戏绝对是他们的最爱。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竞赛等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明确学生扮演“范进”“胡屠户”“范进妈”“范进老婆”“报喜人”等角色,要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课文叙述的情境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种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体现,他们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在表演中,他们对课文所写的情境产生亲切感,能迅速进入情境,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阅读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和领悟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开展阅读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思考、钻研、探究,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轻松、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阅读教学怪圈,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唐芬娜 单位:福建省福清文光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一、注重设问艺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探索式、开放式、合作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师生在与文本对话的互动中,善于质疑发问,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一是设问要切中文章的关键点,问题要有质量有深度。每一个疑问的提出,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文章整体准确、全面而又深透的把握上,教师要讲究设问的科学性、艺术性,更要在巧妙地启发诱导上做文章。如学习《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可以提出如下疑问:王安石是以怎样的心态对待这次失败的出游的?这样设问不仅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有了深层把握,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二是应紧扣文章核心句段设疑启问。如在阅读《项脊轩志》一文中,设问启发:作者“居于此”都曾有何“悲”,有何“喜”?因为扣住了文章中这句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核心句段,并以此为切入点,启疑发问,提升了教学效果。三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当然,过易的问题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参与的热情会逐渐消退。因此问题要有梯度,有启发性,环环相扣,富有逻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不断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状态,自然而然地进入对文章深层理解与研析过程中。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意思,而且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利用群体优势解决问题。教师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探根寻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喜欢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进行求异性思维。在质疑问难的同时,教师要承认个性差异,要关心、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他们一些反馈的余地,多给他们一点活动表现的机会,充分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在激励中去领悟、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寻找到成功的感觉,从而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教学质量相应地会大大提高。

三、平等互动,创设和谐师生关系

问题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但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帮助、引导作用,只是这种帮助和引导不是来自知识方面,教师也不以知识的化身和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和学生建立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他帮助、引导学生选择和确定“问题”,帮助、引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当然,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首先就得和学生达成处处呼应、时时合拍、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的默契。提出问题的终极目的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但是不宜苛刻划一地要求答案准确无误。教师充分进行师生情感交流,驱动情感效应,因材施教,充分显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个性,鼓励学生全面参与,问难质疑,奇思异想,探索尝试,并敢于向权威挑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只要动脑所思,即使肤浅或片面,也要给予肯定及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思想上互相感应,知识上互为补充,从而启迪智慧,激发灵感,迸发创造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在和教师的反复交流、融洽接触中,才能学会选择适宜的学习策略,反思认知活动的进程,分析和反馈信息,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唤起内在的精神动力,调适心理,激活思维,享受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

四、创造氛围,全方位激励学生探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就要创设诚意、情意、创意、写意的课堂新境界,就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手段,营造“创新”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中应提倡求真务实,也应提倡求新求变。最富于创造的思维是在最宽松的气氛、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教师要以奉献的激情、创新的精神、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预见性,推断和想象每个学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成就。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愉悦、开放的主体型教学背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移情效应,使学生不自觉地去投入到自我体验、自我发现中去。

作者:景云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果园学校

第五篇: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顺利的预习课文

预习是每节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预习,才能提前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掌握,才能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去听教师讲解,也才能够更加顺利的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喜欢预习课文的,很多同学认为预习课文比较费劲,且耽误时间,还不如直接听老师讲课来的快,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好习惯。其实,如果我们能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吸引他们进行课文的预习。比如在讲授课文《济南的冬天》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PPT上做出一些动态的冬天图片,比如下雪的、风吹动的、滑雪的、打雪仗等情境,学生对于冬天都有着极好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在雪地里打雪仗或游玩,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看到这样的情境后,马上会想到很多,当学生正陶醉在回忆和看图的情境之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信大家对于冬天都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篇描述冬天的文章,大家先自己阅读一下,看看和自己心目中的冬天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情境创设出来后,学生会马上对课文有着极大的兴趣,从而快速进入到预习环节中。

二、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快的理解课文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一部分课文是比较难理解的,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课文后对课文进行全面的理解,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文章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讲课时,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快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在讲授课文《白杨礼赞》一文时,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理解时遇到这样一句话:“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句话读起来非常拗口,首先说白杨树是一种普通的树,但后面又说它不是平凡的树,学生就在想普通不就是平凡吗?加上学生对白杨树和高原中的情况也比较陌生,因此理解课文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室中创设这样一个情境:“用PPT播放一段关于高原恶劣环境的视频,让学生先对高原上恶劣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教师在现场拿出一个风扇,再准备几张纸屑,为学生创设出一个风吹地面的情境,学生立刻意识到强风的威力,这样,学生就会明白白杨树在高原中坚挺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因此会说它不是平凡的树,而是一种具有崇高精神、坚忍不拔的树。”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快速的理解课文,从而对课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好的朗读课文

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如果不朗读课文,即使对课文有多么理解,对课文中的文字掌握的有多么好,时间长了也会有所忘记,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读课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朗读非常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多同学在朗读课文时不习惯于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而是快速的对课文进行朗读,这样其实就失去朗读本身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的朗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分角色或者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能力。比如,在讲授课文《范进中举》一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专门为他们找来了电视版的《儒林外传》,并将范进中举的这一段给学生进行播放,学生们刚学习完课文,对于直观化的视频会更加感兴趣,随后,教师给学生说明天我们上课将做一个游戏,大家今天回去后都把课文多朗读几遍,明天我们请同学上台来,我创设一个范进中举的情境,(即播放儒林外传电视剧,但将说话声音切掉)然后,由我们的同学自己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最后谁模仿的最像,我就将这部儒林外传的光盘送给她。学生一听说读书能够在情境中进行朗读,而且还有奖品可以获得,马上对朗读产生好感,于是学生就开始积极的参与到课文的朗读活动之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直接的认识课文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初中语文的课文更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更好的适应学习内容。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考虑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关键环节,没有预习,后期在听课时就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听课,也就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其次教师要利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好的进行理解,特别是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这些文字的现实情境,对于他们理解课文来说会有很大帮助。最后,情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朗读,朗读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创设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更好的进行朗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作者:唐磊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第六篇: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一、创设问题讨论情境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的几个问题情境,并感受父亲的良苦用心,同时,上述问题的设计还可以引导学生回想文本中描述的几件事,对提高课堂的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立足文本,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创设音乐渲染情境

有人说过:音乐对大脑有着神奇而又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创设音乐情境,不仅能够渲染课堂气氛,而且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音乐情境,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例如:在教学《乡愁》时,由于这是一首散发着浓浓乡愁的诗歌,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烘托课堂氛围,在导入课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歌曲《乡愁四韵》。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感悟诗歌中所包含的那份浓浓的乡愁,同时,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创设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情境的再现是为了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直观的课堂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也为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独特的优点,创设图画再现的情境,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春》时,为了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也为了让学生在图画再现情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并跟随着录音在大脑中想象出作者所描绘的春天的画面。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几张春天的有关图片,并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春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审美情趣的熏陶,以及初中语文素养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当然,除了上述的几种情境的创设之外,我们还可以创设语言表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等等,这些都是有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的。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创设有效的、精彩的教学情境,进而使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确保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龙晓娟 单位:甘肃省两当县职业中学

第七篇: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研究

一、注重情境的导入

语文教学很多时候需要情感上的配合以及调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注意力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在导入教学中,具有吸引力的情节导入,能够让学生从一节课的开始就被教师的讲课内容所吸引,思维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情境教学的导入。比如说,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最喜欢在冬天做什么事情?当学生的思维被集中在“冬天”这个关键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文要讲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围绕这个题目能有哪些展开的联想和叙述。多媒体在视觉上能够给学生以冲击,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再比如,在《木兰诗》这篇古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小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进行讲解。这些情境导入方法都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注重情境演绎

初中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对很多个性鲜明、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时候想要跃跃欲试地去演绎这个人物形象。学生还会根据对人物的喜爱与否对课文进行或深刻或表层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适当地扮演角色以及诠释角色,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比如说,在文章的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阅读,在一些演绎性比较强的课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比如,在《狼》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屠夫,还有两个学生扮演狼。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给学生安排相同或者是等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比如,上文提到的《狼》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绎。演绎得最好的小组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在演绎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加对文章内容情节的思考,丰富文章内容。与此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于不同小组之间,有利于学生通过竞争学习进行互相督促提高。

三、发挥学生个人思考进行

初中生的思维是最为活跃的,他们的想法比较新颖,能够在传统拘束的学习中想出新的创意。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以及重视学生的想法和创意。比如说,在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假设以及想象:如果学生处于某个角色位置或者是处于某种境地,学生会怎么做,然后将学生的做法、想法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说,在《桃花源记》这篇古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们是课文中的捕鱼人,你们会走进桃花源吗?在桃花源中,你们最想做什么呢?”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比较,就会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与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化课文。再比如说,在《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辩论。对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样的观点,可以将学生分成两方,甲方赞成这样的观点,乙方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让甲乙双方利用事实观点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运用生活中的情境事实更好地去深化理解知识内涵。辩论的结果不重要,重点是辩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知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情境化教学是一种高效并且赋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信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转换思维,合理推理等。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初中生,也要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共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张莉莉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三中学

第八篇: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探析

一、借由多媒体设备,营造教学情境

多媒体设备是在现今教学领域中被广泛青睐与利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其自身具有的灵活性、直观性等优势,为各科目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语文科目的教学当中也是一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元素,向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内容展示,为学生营造出具体的教学情境。比如在《飞红滴翠记黄山》这堂课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黄山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在课前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看到了黄山巍峨壮阔的景色,脑中形成了对黄山的印象,自然便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立体化的理解,这样的情景营造,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想要表达的主旨及内涵。

二、借由设问,营造教学情境

初中生是具有叛逆性与论证性的,所以只要有足够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想象的问题,学生便会自主地展开分析、质疑与思考。适当的提问,也有助于学生对于脑内情景的营造。例如在《变色龙》这堂课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文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认为题目中的“变色龙”是在形容文中的哪个角色?在现今社会中这种“变色龙”存在吗?你喜欢这种人吗?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发表出自己的意见,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展开想象与分析,并进一步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分析与提出疑问的能力,让学生从机械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

三、借由角色扮演,营造教学情境

对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扮演,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文章情景的营造,更能让学生深入地的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思想变化。例如在《孔乙己》这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孔乙己、掌柜等文中的角色,做一个小型的舞台剧表演。在人物扮演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与扮演的人物进行结合,以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思考,以文中人物的语气去说话,深刻的体会每个角色的性格与情感变化,以这样的角色扮演方式,学生对文中角色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于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掌握。这样的情景营造要比单纯的背诵课文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四、结合生活实际,营造教学情境

文章是作者现实生活的反馈,所以在文章当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甚至能够了解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时代背景,但这毕竟不是学生所经历的事情,也不是学生所处的时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文章与学生实际的生活与经历有了连接,才能够让学生在脑中产生画面,真实的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父母的心》这堂课中,教师便可以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营造出具体的情景。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先讲述一段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之后提问学生,你觉得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呢?平时都是什么样的性格?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叙述一段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经历。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经历,所以这样的情感表达更加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感悟,也使课程内容不再是抽象难懂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新课改的持续推动之下,授课模式的改革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展示自身教育创新能力的最好机遇,所以教师应当把握好这样的机会,着重对情景教学进行改善与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想象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自身教学的效率必定也会更高。让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都不再是负担,这是新时代对教育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者:黄社英 单位:广西钟山县第三中学

第九篇:初中语文有效情境教学研究

一、简要解析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情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生活性特征。在“大语文教学观”的感召下,有效教学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生活经验。只有让学生置身生活化学习情境之中,才能真正弄懂课程知识的有效价值和含义。②针对性特征。要充分把握准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需要和思维水平,如果忽视这一点,不是曲高和寡就是缺乏实用性,甚至会弄巧成拙。③启迪性特征。就是要让学生从教学情境的学习与感悟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情感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获得更广泛、深刻、意义性的事物现象和情感延伸力,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性发展。④情感性特征。有效教学情境应当具有激发情感的实际功能,使学生通过适当渲染与有效刺激而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以实现情感的认知和发展目标。⑤挑战性特征。要切实符合“最近思维发展”规律,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识、体验和理解,又能产生相应的吸引力,促使他们从中不断地获取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二、对创设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情境的简要实践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不受时间的限制,其类型可谓丰富多彩,现略举几例以作说明。

1.语言类情境的有效创设。这是一种集节约化、灵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形式,对教师在口语表达、情感艺术和神体表演等方面有较高的能力要求与较大的挑战性。执教者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借助于众所共有的视听效果,在大脑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简洁的图形画面,进而情生盎然之趣,心生意境之美。譬如有教师在开设《背影》教研课导入环节时说道:“同学们,人世间最无私的爱是什么?对,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家庭伦理之爱!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走上工作岗位的社会人,无论你是普通还是伟大,我们心中永远无法忘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有这样一位名人,他借助外貌、衣着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并通过前后几次对父亲背影的刻画,把一位平凡而伟大、质朴而深沉的父亲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面前,令人心酸!令人感动!令人震撼!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面对教师的绘声绘色和泪眼蒙眬,全场不由得掌声一片。在如此情境和心境之下,课堂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科技类情境的有效创设。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自出现以来,以其音像和谐、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储藏海量、操作便捷等先进独特的优势功能,为课程教学提供无可比拟的良好支撑,成为校园内锦上添花的一道亮丽风景墙。理论和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从中取得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内容时,由于初中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知,笔者以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了动感十足的立体画面:挺拔向上的望天树、充满神奇色彩的热带雨林动植物、秀美独特的傣家村寨和竹楼、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能歌善舞的傣族民众、具有个性特色的民俗风情等场面,再配上清远悠扬、沁人心脾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如此绮丽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令人心仪的人文景观,无不传递如临其境、妙不可言的愉悦之感。有了多媒体画面的铺设和膨化,学生的心境得以渲染,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以升华,课堂活动氛围异常活跃。

3.活动类情境的有效创设。陶行知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初中学生尚处于人生之旅的首个青春活跃期,他们对于手脑联动的各类活动情境有强烈的情感倾向和心理依赖。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生本、书本与生活之本”的指导思想,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有效方式,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如教学《变色龙》之后,为深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笔者要求对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作出个性化评价,全班褒贬不一、争论难休:有人对于他的丑恶和卑劣深恶痛绝;有人对于他的“善变”既感兴趣又表示赞赏……在把握课文内涵和综合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接着组织学生以课本剧形式,把文本中的精彩情节予以重新显现出来。的确如此,“学生具有表演的艺术天赋”。他们在表演中既充分体现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又在内涵上有独特性创意,而且较好地把握文本的表现方法,令人既感欣慰又心生诧异。总之,在新课程教改活动中,情境教学法的积极探索与应用实践已经形成时尚性潮流和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我们应本着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的精神,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努力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顾正海 单位:射阳县淮海农场学校

第十篇: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一、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农村学校课堂也配备了先进的白板教室,为语文教学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中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先决条件,为优化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保证,语文教学资源查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备课素材。教师利用幻灯片、课件于课堂,就能够让文本抽象内容变得直观且具体化,让静止的内容动态化,让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从而给学生视觉、听觉上带来更具体的主观感受。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动态课件,诠释孔乙己不同的形象、不同的境况,使课文中孔乙己的形象逼真、具体,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理解更清晰了。又如,《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根据课文内容,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苏州园林多角度、全方位的图片,课堂上师生在苏州园林的美景中遨游。这样的感官和听觉冲击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激活思维,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师生互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轻松活泼、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所期待的。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首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乐说。魏书生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大世界。”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关怀学生,相信他们都有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传达对他们的信任和关注。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用“你的方法很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学习能力欠些的学生,可以用“继续努力,已经快接近正确答案了”,“不要泄气,也许换一个角度想会更好的”。这样,教师既抓住了称赞学生的时机,用激励的语言来表扬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建立了互信互助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设小组互助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按照优、中、差搭配方法,把全班编成八个小组,每组六人,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有利于互帮互助,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推论,去思考。这样,在教学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重点、难点,就以六人小组进行探讨;六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全班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最大的作用就是优生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对学困生来说则是一个很好的开发潜能的机会,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形成平等的竞争伙伴。课堂讨论热烈,作业完成效率就高,优等生就会特别乐意帮助学困生,因为一个人就会影响全组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使得小组成为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学生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明显优于个人学习,显示了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独到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深化认识,激活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不但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要充分创设好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作者:覃有兴 单位: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道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