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19 09:03:14

导语: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品德社会》课堂也逐步打破以往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以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模式,其中小组合作教育是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模式。本文结合《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及小组合作教育开展情况,就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小组合作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小组合作教育有所增益。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教育;策略

小组合作是近年来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育模式,它有异于传统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以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特性,是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育模式。《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更受学生欢迎。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分工合理的合作小组

一是教师要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个体差异,按照分层次、有差异、可互补的原则,分成4-6人不等的小组并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各负其职。其他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总结情况进行补充。要求每名组员都要参与讨论并表述自我见解,并结合同组成员的总结进行补充,最后形成全组统一观点。不同职位不定期调换,既可以锻炼每位成员的能力,又可使组员间相互监督、配合,促使小组成员间形成高效合作。如,“七彩的生活”章节的教学,可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找出最熟悉的八种职业,并做好记录,最后由发言人归纳每种职业为人们所熟悉的理由和职业特点,让学生对这些不同职业有了基本了解。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及教育的指导

(一)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及教学跟进情况,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要关注并仔细倾听组员的发言,要求眼睛专注、倾听完整。二是要听同组成员发言要点,锻炼并提高学生有意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针对组员的发言,要善于思考、分析并形成判断,在知悉他人观点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见解,实现共同进步。如果不能认可组员的观点,应采取平和的方式进行沟通、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及信息整合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如,欢迎来我家章节的教学,教师可设计小组模拟作客场景,使组员相互合作呈现作客情景,评比哪个小组最有礼貌、待客最热情,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能力。(二)设计促进知识储备的详细清单。要实现小组合作教育的优质、高效,需要各小组成员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及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时才能言之有物。而要扩大学生的知识涉猎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及文字资料,要求学生对照清单中的知识点有计划地展开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储备的提升。(三)准确掌握合作学习沟通的主题。要促使学生准确把握合作沟通的主题,需要教师的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小组合作教育模式探究薛卫立(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266555)导,包括从主题确立、问题汇总及沟通方式等,老师要首先为各组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一是小组讨论和沟通的问题要明确,教师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明确的问题,以确保小组合作教学有的放矢。二是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要符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和讨论水平。三是要准确安排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要基于学生经过独立、反复深入思考及实践后依然不能找到问题解决办法时进行合作学习,同时选择学生思维活跃时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力、表现力和沟通力。(四)适时预留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在确定各小组讨论的主题及设计好相关问题后,教师需为学生预留出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以便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感悟和积累新的讨论素材。如果没有给学生预留出一定时间,学生就会因准备不足而陷入无话可说、无可交流或学习优秀学生一言堂的情况,这种现状持续久了,不免造成学困生逐步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自学能力,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如,“生活中的你我他”章节的教学,针对教材中一位妈妈的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大街的言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生活中都有哪些职业?这些职业都有哪些特点?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有了认真思考,从而更好地投入合作学习中。

三、从合作学习及教育出发准确进行师生定位

(一)教师的教学身份及作用发生改变。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自我角色定位,使自己由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者调整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在各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在做好组织的同时,参与组内学生的发言及讨论,以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随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指导、调整及补充。(二)学生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中突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地位,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并得到正确的判断。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偏差,要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推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探讨中去分析、思考和感悟,并最终自主完成知识建构,促进综合技能的提升。

四、实施客观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评价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并保持良好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有效的评价会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改进学习质量、提升沟通效率和质量、达成合作结果。评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师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所给予的中肯、客观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0(2).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04.

作者:薛卫立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