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与路径

时间:2022-09-04 10:40:18

导语: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与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与路径

摘要:以“慎独性、底线性、借鉴性、与时俱进”为特征的大学生自律,其实质是大学生主体的“自业与自得、自尊与自信、自立与自强”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自律应遵循“文明与和谐、自由与公正、团结与友善”等思想品德教育原则。大学生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增长自律见识,要在实际生活中养成“恭维鞠养、抱法处势、讲信修睦”等自律之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自律;思想品德教育;讲信修睦

曾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思想品德,使人弃旧图新、除恶扬善,教育人们趋向完美的思想道德境界。大学生主体需要借助于高校平台,基于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学校纪律和社会公德,自觉学习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自律与他律的相互作用中,努力成长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和接班人。

一、大学生自律的内涵、特征与实质

(一)大学生自律的内涵。自律是指行为主体基于某种道德规范、社会舆论、法律强制、纪律约束等外在压力,将来自国家、民族、社会、他人的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和行为,使自我主观意愿符合社会客观实际要求,并最终成为主体自我信仰和自觉尊崇的一种良好行为习惯。大学生自律,是指借助大学环境,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思想品德素养的大学生主体的自觉自愿、自我约束的自我成长行为。自我要求进步、自觉规范行为、自我督促不越矩,是大学生自律的应有之义。从主体多维发展视角,大学生自律须有道德自律、学习自律、交往自律等丰富的内容。道德自律是大学生主体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自觉服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要求,自觉投身“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建设实践中,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主体准确认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要求,审慎选择和履行道德准则和规范,以调整自身行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自我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宏观道德要求之中。大学生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为己任,学习自律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严格要求、时时督促,在学校关怀和老师引导下,树立正确的学习理想、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实施科学的学习内容、制定切实的学习评价方式等自觉行为。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克服困难、攻破难题,促使其不断进步,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可持续发展。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都是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之中的。不可避免的就是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和他人进行交往。交往自律即是大学生在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守自己的原则、守住心中的底线,能够认真待人并且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他人。(二)大学生自律的特征。大学生自律较之于他律,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慎独性。“慎独”是我国儒家学派创造出来的修身养性的方法。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主体也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章制度绝不做有违道德和法律要求的事情。大学生自律具有慎独性,绝不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只有在有外在强制力的管控、约束之下才按规章制度办事,而是指在没有外在的监督之下,大学生也能自己主动约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使得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2.底线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无法预料下一秒发生什么事情。三人成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大学生在经历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后,对一些基本的是非曲直应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毫无原则。大学生自律应是有底线的。我们自己约束自己、监督自己不是说我们只是沉浸在自我世界里面,对待他人和社会的事情不关心,只是做好自己就行了。而是说我们的自律不止是在个人层面,也应该表现在对社会、他人的关系层面。对待一些不公平、贪污腐败的现象,大学生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以正确渠道寻求解决。3.借鉴性。大学生自律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大学生自律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制定自己的自律规则。大学生自律具有借鉴性。大学生的自律可以借鉴前人自律的经历,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便能够更好达到自律;大学生还能从领导、老师和同侪交往中获得自律的经验与知识;大学生自律本身对于身边的他人也具有评价和借鉴意义。大学生自律正是在不断学习借鉴内化和外化实践中得到形成和发展。4.与时俱进性。邓小平说“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大学生自律教育也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这就是大学生自律与时俱进的品格。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领域的事物和现象从来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所以,自然的法则、社会的道德、个人的品质规范要求等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因此,大学生的自律也应该适时、适事、适势而为,不断学习、甄别、选择和遵行。人性或多或少会有“惰性、观望、等待”消极个性。大学生自律与时俱进品质可以时时敲打着人们别再怠惰、别再等待,而是自觉行动、自我奋起,在不断地自律行为中前行。(三)大学生自律的实质。1.自业自得的世界观自我教育。人们所处位置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同时世界观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在《后汉书•民传•台佟》中対自业一词有如此表达:"隐居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在宋叶适的《石庵藏书目序》中说道:"贫者随聪明之小大,以书自业,而不苟恃衣食,则无贫之患。”可见,自业有“自谋生计的事业的意思”。自得,顾名思义,是自己得意或感到舒适,自己有心得体会的意思。大学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可能会使得其形成消极的世界观,眼界狭隘、思想庸俗、被迫害妄想等等。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一致性。这些消极的世界会使大学生主体误入歧途。大学生自律能够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自律作为检验一个人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标准,它可以作为一种事业,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为我们赢得机遇、发展事业。自律可以让我们独立思考,不被周遭的世俗观点所左右,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大学生自律对于其世界观的自我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自尊与自信的人生观自我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生观会随着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和发展。自尊即自我尊重,它是主体内在的精神需要,也要求外部事物对主体尊重。自信是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有的一种品质,也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自尊和自信都是人自我价值感的认同。大学生自律能使其进行人生观的自我教育,以自尊和自信来对待人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遇到困难相信自己,以自信的状态面对。自律能引导大学生自尊,使其充满自信。3.自立与自强的价值观自我教育。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权力、金钱、美色等对任何人都有绝对诱惑力,为此,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选择、价值追求等都是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价值观与世界观、人生观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自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自我教育作用表现在自立与自强。自立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不为外力所动。自强则是自我勉励,奋发图强,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大学生自律能够使其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任务、独立生活,摆脱对父母家人的生活依赖和精神依赖。也能让大学生自我鼓励、奋发向上,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谋划策略,并且具有强大的行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大学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文明与和谐。大学生自律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观原则,不是毫无规定、随心所欲的自律,在一定程度而言,这也不是真正的自律。大学生自律必须遵循文明与和谐价值观原则。文明的本质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又是文明的重要表现。两者紧密结合,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价值观。大学生自律必须追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统一,不能只做单选题,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畸形发展。大学生自律必须坚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把自己装进套子里面,与世隔绝。2.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平等向来是人权的衡量标志。大学生自律的意愿和其自律行为的实施都应是自由的,不受外力的干扰和阻拦。自律行为也是自由的,任何人都不能妄加干涉。大学生自律必须是平等的,自律的主体———大学生,是平等的,不能说某一好学校的学生才具有自律品质,更不能说某些身体不方便的人是不自律的。大学生自律必须遵循自由与平等价值观原则,充分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认真审视自己。3.团结与友善。大学生自律不是自己封闭自己,不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同样涉及到其他的社会关系。大学生自律必须遵循团结与友善价值观原则,在学习上,应互相帮助、直面困难;在工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团结统一,借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一人之力做不了的事情;在生活中,要友善关爱他人,以德做事待人,团结同学。大学生自律体现在其生存的方方面面,遵循团结与友爱的价值观原则为大学生自律指引了方向。

三、大学生自律的思想品德教育路径

(一)大学生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增长自律见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铸就了辉煌的“自尊自重”、“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奉公守纪”等自律文化精髓,为我们提供了自律品质学习的丰富素材,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不断增长对自律的理解和认识。1.学习“自尊自重”的传统文化精神,增加自律文化底蕴“自尊自爱”自古有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之一。“自尊自爱”即是指自我尊重、自我爱护,维护自己的名誉。自律更加倾向于自己对自己不断地连续的的心理暗示,以约束自己、监控自己进而检验自己。学习“自尊自重”的传统文化精神,能够增加自律文化的底蕴,赋予自律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律、做到自律,全面发展自己。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一个人如果不庄重就失去的威严,一个人不断地学习就不会僵化,一个人要讲究忠诚和信仰,要结交志同道合的人为朋友。一个人要善于认识错误的危害性,从而积极去改正错误。古人的谆谆告诫,对我们今天大学生的“自尊自爱”的自律品质提升,具有无比的启迪意义。2.学习“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的传统文化精髓,拓宽自律文化视野“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是孔子的全部德育思想。历史已经证明,这个德育思想是科学的、意义重大的,我们一直沿用至今。“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可以理解为报忠国家、信守诺言、孝顺父母、兄弟有爱、遵纪守法、见义勇为、廉洁奉公、知耻后勇。学习“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的传统文化精髓,能够拓宽自律文化的外延,而不是仅仅只是局限于个人层面的约束,它在国家、社会、亲情、友谊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同时,学习“忠信孝悌、礼义廉耻”传统文化精髓也反作用为我们自律品质的培养。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子曰: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经典文化中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怎样才能做到“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把大学生自律修养植根于我国肥沃的文化土壤之中。3.学习“奉公守纪”的传统文化思想,树立自律行为意识“奉公守纪”是指秉公行事、遵守法令。“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曾在《山神庙裴度还带》中写到:“韩公平昔奉公守法,廉于公谨。”“奉公守纪”自古以来都被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所倡导,也是我国古代治理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素来有“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古人云:“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也可以弗畔矣!”(论语•雍也),学习“奉公守纪”的传统文化思想,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法纪意识,以法作为约束自己的重要途径,树立自律行为意识。(二)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自律行为习惯。1.恭维鞠养: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荣誉和生命我们的生命父母给予的,是有父母养育长大的,我们自己本身也承担着养育下一代的使命。因此,我们不能毁伤自己的身体,不能置自己的生命与危险之中。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自律行为习惯,要珍惜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对于一些可能伤害我们身体、使我们陷入危险之中的行为坚决不做,同时也要积极阻止他人实施这些行为。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荣誉,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勿要让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会破坏我们的荣誉。我们作为国家、社会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生命的意义还在于为国家尽忠、为社会效力。承受生命之重才能破茧成蝶,珍惜荣誉和生命才是正确的选择。2.抱法处势:大学生要自觉学习和遵纪守法“抱法处势”出自《韩非子•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抱法处势”是法家治国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要依据法律,结合权势进行治理,国家就治理得好;背弃法律,放弃权势,国家就不能治理得好。同样,大学生自律的内涵中就有一条则是要遵纪守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我们每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我们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那么我们就要遵守这个社会的准则和规章制度。以学无止境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3.讲信修睦:大学生要友善待人和诚信做事大学生自律要养成良好的自律行为习惯,要做到讲信修睦,即人与人之间,讲究诚信,达到一种和睦友好的状态。在一定程度而言,讲求友善和诚信是对自我完善的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导向指引大学生要友善待人和诚信做事。友善诚信的内涵丰富、外延很大,体现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体谅他人、宽容友好,不要过分苛责,答应别人的事情也要做到,不要轻易许诺,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别人对你实施了不恰当的行为,也应大度原谅。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做到与他人友好相处,友善待人、以德待人、诚信做事。或是在别人劳累时为他泡上一壶茶,又或是做到答应别人的一件小事。友善诚信从来不讲大话,只有靠自己认真去做才能领会。大学生自律是大学生主体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品德素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主体的殷切要求。大学生自律品质的习得,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影响和大学生主体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践行等多维思想品德教育路径合力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庆皓.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自律精神培养对策的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8)

[2]林斯坦.高校道德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大学生自律弱化现象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周全胜,陈鹏.论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动态逻辑[J]教育观察,2016(7)

[4]冯平.精神文明建设者的自律和他律[J]社会科学研究,1997(2)

作者:龚代军 周全胜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