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学生品德评析

时间:2022-05-22 11:02:00

导语:国外中小学生品德评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外中小学生品德评析

一、品德评定的功能

美国学者认为,品德评定对于学生品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品德评定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学校的德育水平乃至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美国这方面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的品德评定主要发挥着鉴别作用,即为了测量德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或为了比较和鉴别学生的品德水平。而现代的品德评定则更注重通过评定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帮助教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决策服务。美国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是指评定要引导学生的品德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指导他们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在美国,中小学生的品德评定具有明确的社会标准,对于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反之亦然。这样就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到了社会导向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按照正确的品德要求健康成长。

(二)诊断功能

通过品德评定,教师可以鉴别出学生的品与评价德处于什么水平,可以为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提供依据。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品德有时不一定能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发展。为了尽早发现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诊断。学校和教师需要弄清学生的品德中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进而因势利导地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品德评定可以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品德修养的水平,由此分析其原因,发扬优点并改正缺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品德评定来检验所开展的品德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改进品德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供反馈信息。

(三)强化功能

所谓强化功能,是指在评定学生品德时,通过扬善抑恶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良好的品质,抑制不良的品质。当学生得到肯定的评价时,能产生愉快的感受,反之则会引起内疚、羞耻等情绪体验。通过品德评定的强化功能,学生的品德能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心理学家桑代克曾把这种强化作用称之为“效果律”。

(四)调节功能

品德评定除了具有强化功能,能够激活学生积极向善的动机,还具有调节学生的言论和行为的功能,即通过表扬和批评等方法,有效调节学生的行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品德评定的调节功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这是由品德评定的目的所决定的。品德评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和揭示学生品德的现状,更重要的是不断对其进行调节,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善的品格。

(五)选拔功能

在佛罗里达、乔治亚和德克萨斯等许多州,学校会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评定来判断学生是否可以直接进入上一级学校。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克里斯托弗•拉哲罗(ChristopherLazzaro)博士说:“尽管SAT(ScholasticAssessmentTest)是美国很重要的升学选拔手段,但是标准化考试只提供了学生单方面的信息。在招生过程中,大学还会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信息而进行筛选与选拔。其中,学生的品德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考核内容。对于品德特别高尚、有特殊贡献的学生,可以破格录取(尽管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3]由此可见,在美国,学生品德的好坏对于学生能否顺利升入上一级学校,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在高校招生和人才选拔时注重品德的做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的评定除了具有以上几种功能外,品德评定还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功能。许多美国企业家都意识到“思想比金钱更厉害”,这里所说的思想不仅仅指道德认知(主要是道德知识),还包括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思维乃至道德行为。所以,通过对中小学生的品德进行评定,能够直接促进他们的思维进步,进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最终成为能够立足于21世纪的合格人才。

二、品德评定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美国品德评定的内容也日趋完善。美国早期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多是孤立地对某一品质进行测评,而现在的品德评定内容愈来愈全面,既有关于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评定,也有关于道德动机和道德身份的鉴定,还有涉及道德价值与道德行为的评价。关于品德评定的内容,美国有许多种界定。美国价值观委员会(AmericanValuesCommittee)把美国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内容概括为:同情、合作、诚实、正直、负责、奉献、自制和尊重八种基本美德。[4]品格教育运动(CharacterEducationMovement)的倡导者认为,品德评定的内容应包括:诚实、善良、慷慨、勇气、自由、平等和尊重。[5]1986年,在经过美国五大城市现场实验与试点的基础上,美国品德教育学院编制了品德教育教程,并将品德评定的内容概括为:诚实、真诚、勇敢、信念、公正、容忍、宽宏大量、善良、助人、自由、平等、时间与才能的使用。美国前总统里根将体贴、忠诚、善良、诚实、守法、勤劳、公平和自律作为品德的重要内容。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的目标3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的学校,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可见,“坚忍”也是品德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评价协会(AmericanEvaluationAssociation)将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核心内容概括为:尊重、同情、合作、坚忍、自制、自律、奉献、负责、诚实和正直。[6]此外,美国中小学还特别重视对学生们的积极进取与开拓精神、学会学习、协调人际关系、化解矛盾与冲突、学会释放压力等方面的考查。[7]在乔治亚州的西点小学,每周的品德评定内容都会有所不同。学校每周会列出30种品德评定的内容,如礼貌、守时、尊重他人、耐心、公正、负责、同情、宽容、诚实、勤奋、毅力等,以问卷形式让家长选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面,然后将其安排在各周的品德评定中对学生进行考查,西点小学的品德评定内容。西点小学通过日常的品德教育与评定活动,以家校合作的方式,每周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教育与评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品德素养,以及自我监控品德的能力。

三、品德评定的方法

美国中小学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学生品德评定,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情境测验法

所谓情境测验法,指评价者采用经过精心选取和设计的测评工具,通过创设假想或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并对他们的反应作出评价,从而获得关于学生道德水平的客观结果。情境测验法可分为模拟情境测验法和现场情境测验法。如伍德洛(Woodrow)运用图片模拟情境的做法,就是一种模拟情境测验法的形式,让学生对于情境作出口头或书面回答,以此来推断学生的品德水平。[9]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下面是一个情境测验法的实例。幻灯显示:两个学生刚走出教室,天下着大雨,其中一人手中拿着雨伞,另一个没拿,满面愁容。录音播放:假如那个拿雨伞的同学是我,没拿雨伞的是我的同学,但我俩的家不在同一方向,这时我想:(1)同学没有雨伞,该怎么办呢?我想到的办法是:()(2)这些办法中,最好的办法是:()我的理由是:()这些办法中,最不好的办法是:()我的理由是:()(3)我决定选择的办法是:()伍德洛根据这一测验成绩初步建立了6~11岁儿童的道德反应模型。哈特逊(Haetshorne)和梅(May)还设计了一系列内容广泛的“诚实情境测验”,其共同点是,给被评定者提供各种各样可以乘隙作弊或撒谎的机会,甚至可以从中行窃,然后根据被评定者面对这些机会的行为反应,对他们的诚实情况和自我控制情况予以评定。

2.成长记录评定法

成长记录评定法是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评价改革运动”中被提出的一种评定方法。它是以学生记录和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主要手段,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这种品德评定以导向性和激励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形成性和阶梯性、主体性和个体性、操作性和趣味性为基本原则,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将各种有关学生品德表现的事例及其他有关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解释,找出学生在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好的品德发展。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格莱德勒(glynderle)认为,使用成长记录评定法需要遵循如下几个步骤。[10](1)明确目的,确定主题教师在决定使用成长记录评定法之前,必须明确用成长记录评定法去反映、评价和促进学生哪一方面的品德发展,例如,是诚实、自制、坚韧,还是自律、同情、合作。评定者首先要确定评定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2)确定作品,进行收集根据确定的主题,师生共同商讨收集哪些作品,需要的数量是多少,如何进行收集等,此外,还要考虑到如何对学生的反省记录,如何对教师、家长和社区的评定进行收集。(3)及时评价,进行反馈成长记录评定法在功能上属于形成性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及时的调整,以促进、修正和改善学生的品德。收集学生信息本身不是目的,而及时提供反馈,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成长记录评定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4)家长参与,完善记录在成长记录评定法使用之初、之中和之后,学校和教师都会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做成长记录评定的建议者、参与者和支持者。教师寻求家长的帮助,征求家长的建议,完善学生表现记录,大大提高了品德评定的信度与效度。

3.量表评定法

评定量表法通常用来系统观察与评定个人或团体的品德行为特征,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这类品德评定量表包含了每个测评对象可能具有的品德行为特征,规定了品德评定的所有目标,每一条行为特征或目标就作为一个评定内容。评定者可根据每个成员的具体行为表现,按评定的要求确定出一个适当的等级。表2中的“百分比”是所有成员品德评定的控制指标,例如,品德被评为“一般”等级的成员应占总人数的50%,以此类推。表2中的“百分比(平均)”,是用来对照检查最后实际评定的结果是否符合表头的控制指标。对于学生的品德评定,美国中小学还使用另一种量表,叫做“两极评定表”。表3列出此种表格的具体形式。这种量表把相对应的两种品质配成对,评定者针对学生的表现或个性逐个判定,然后将所得的分数进行加和,得出每个学生的品德评定结果。

4.问题评定法

所谓问题评定法,是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品德。所设计的问题用来衡量学生的道德判断(考察学生对基本的对与错的认识,如考试作弊是否错误)、道德责任(如果你确信你不会被抓住,你是否会在考试中作弊)、自我汇报的道德表现(过去一年中你是否曾经在考试中做过弊)。[12]这些问题要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之初使用,可以对学生的品德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也可以用来作为基点,检查品德教育的实施效果。

5.多元主体评定法

所谓多元主体评定法,是指在对学生品德进行评定时,由学生本人、同伴、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多方面参与的一种评定方式。[13]多元主体评定能够形成自我、同伴、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体化,形成品德教育的合力,同时也能使品德评定的结果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可靠性与全面性。

四、对我国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启示

我国中小学虽已开设了品德教育课,但无论是普及的程度、开展的深度还是其实践的广度都远远不够,在品德评定的功能、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通过对美国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深入分析,得到了以下启示。

(一)拓展品德评定的功能

品德评定应发挥多方面的功能,落脚点应放在切实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上,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形成性评定,而不是终结性评定。评定要起到对学生表现的检测作用,对未来行为的引导作用。同时,学生品德评定还应对教师起促进作用,对学校的招生选拔起参考作用。学校应努力发挥品德评定的多方面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品德评定内容的针对性

美国中小学生的品德评定内容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测量性,这些正是我国品德评定内容的薄弱环节。对照中美两国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内容,我们发现,美国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内容更真实、具体,可操作性也很强。目前在美国比较流行的品德内容指标,是由美国迈阿密大学克里斯顿(Kriston)于1987年提出的21条学生品德规范准则,其21条准则表述了美国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内容,包括自律、诚实、勇敢、合作、谨慎等美德。在我国,无论是在中小学的德育要求中,还是在中小学生的行为守则中,品德评定的内容都比较模糊。目前,很多学校仍把品德评定的内容放在简单的道德认知上,注重纸笔考试的测验成绩,而没有真正重视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忽视了学生日常行为中的品德表现。笔者认为,品德评定的内容除了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外,还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细致而人性化,使品德评定的内容易于接受。与美国相比,我国中小学需要增加品德评定内容的针对性,根据我国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不断完善品德评定的内容。

(三)注重品德评定的行为考查

在开展品德评定时,我们不仅仅要检查学生是否记忆了一系列的道德规则、知识与理念,还要“入其骨髓”,重点考查学生是否是在实际生活中,遵守了社会道德规范。美国中小学非常明确地要求,品德评定要注重学生的生活表现,促进学生能够学习和运用品德知识,在关心他人、尊重、同情、奉献、负责和创新等方面,有良好、持久的表现。例如,在学习《心中有他人》一课后,老师走进教室,拿出一叠白纸,其中每一组的第一张白纸都被撕破了角,老师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考试,试题的答案就写在白纸与评价上。”老师将白纸发下去,观察哪些学生能把那张“破纸”留给自己,真正做到心中有他人。

(四)开展多元主体参与的评定活动

美国许多教育评价专家认为,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通过多元主体参与评定活动,可以使品德评定的功能、目标和内容更加全面,评定方法更加多样、科学,评定结果更加及时、可靠和系统。因此,品德评定的主体不应仅局限于一线教师,同时还应包括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社区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学生本人评定可以对自己的品德现状进行反思与总结,清楚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产生塑造良好品德的热情与动力;同伴评定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人际互动情况;家长评定能够反映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的真实德性;教师评定可以了解学生品德的进步情况、责任感和学习态度等;社区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评定可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和改进品德教育。由此看来,只有从多个角度开展评定,将各个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对学生的品德作出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研究,构建起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品德评定体系。我们还要认识到,品德评定体系的各个部分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对任何一个部分的忽略都会降低品德评定的整体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要认真审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品德评定的功能、内容及方法,按照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道德标准,对品德评定的这些重要部分开展深入的探索。

作者:孔雀蔡敏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