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品德教育的融入研究3篇

时间:2022-05-22 10:03:55

导语:课堂品德教育的融入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课堂品德教育的融入研究3篇

第一篇

一、历史上一些中外名人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

我国战国时期的韩非对德育的要求是“:行端直”。他认为“行端直则无祸害”,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品行端正,就不会对自己、对社会和国家产生祸害。而先秦的墨子在《兼爱》和《非攻》两篇著作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侵略战争的主张,他认为符合“贤士”、“兼士”条件的人必须具备这种思想品质。德国的爱因斯坦不是埋头于科学而不问政治的科学家。一战期间,他坚决反对德国军国主义,热情赞扬俄国的十月革命。二战期间,他坚决站在全世界人民的一边,反对德、意、日法西斯联盟。1931年“9•18”事件发生后,他强烈谴责日本侵略者,呼吁抵制日货,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假如没有爱因斯坦这样有正义感、有高度正确政治觉悟的科学家,纳粹德国可能就会先于美国造出原子弹,毁灭人类的灾难就可能上演。

二、物理教师要端正对学生的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态度

为什么老师们会忽视对学生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我想不外乎如下几种情况:1.有的老师认为:作为老师只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我只管教物理,化学老师只管教化学,数学老师只管教数学就行了,等等。2.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局下,大部分老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只顾对学生进行“才”和“学”的培养,忽视了品德和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3.有的老师认为在物理课堂上讲政治讲品德,会耽误时间,完成不了物理知识的教学任务。4.有的老师则认为,教物理的去说政治,别人会说我们多管闲事。5.也许专职的政治(现在称综合)老师会说:难道我教不好思想品德,需要你来为我给学生补课吗?6.学校领导认为,你不好好教物理,上物理课讲政治,先把自己的课上好再说吧。7.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的学生认为物理老师课堂上讲政治与物理学习活动无关,所以对教师的话充耳不闻。以上认识是错误的,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教师们忽视了对学生的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多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没有正确地理解“德才”和“品学”的关系造成的。我国的教学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综合型人才。一个品德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低下的人,文化水平再高有什么用呢?他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为社会为国家作奉献吗?他不祸害社会你就应当暗自庆幸了。

三、物理教学与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穿插思想品德教育,是花了点时间,但可以使学生更自觉地学习物理,学习物理后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从而提高政治和思想品德水准。物理教学与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联系可以信手拈来,不胜枚举。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到了战争贩子手里就可能成为毁灭人类的罪恶工具。二战后期,爱因斯坦得知纳粹德国要研制核武器后,他及时把这一情况告知美国,使盟国迅速采取措施,阻止了德国的核进程。如果爱因斯坦没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觉悟,人类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恐怖的核悲剧中。物理知识掌握在品德高尚的、有正确政治思想的人手里,则能造福人类。2.我国发明的火药,结果只用来制造鞭炮和烟花,为各种庆典活动及节日增添快乐气氛。而西方列强却用火药制造热兵器的子弹和炮弹,用来杀戮我们。同样是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我们的祖先只会用来看风水,而西方列强则用来探险、航海,进行殖民和掠夺、扩张。我们的祖先推崇“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就以为西方列强也像我们一样与人为善。我们祖先没有敏锐的政治觉悟,没有清醒认清某些侵略者豺狼本性,结果使中华民族蒙受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深重灾难。这个教训我们必须牢记。3.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利用其掌握的物理知识制造出了世界最先进的攻击武器和防卫体系,自诩世界警察和人权卫士,却在世界各地不断杀伐,不断制造动乱的根源。如果我国这些年来不是独立自主发展空间科技和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继续“服用”某些“精英”“、专家”为国防建设开出的药方“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今天的中国恐怕早已先于南联盟、伊拉克倒下。对此我认为:物理教学中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为学生分析当今的世界格局,介绍我们的航天成果,瓦良格近况,东风系列导弹和核潜艇等镇国利器,以及“黑丝带”歼-20的横空出世。正是这些成果,美国等西方才迟迟不敢向我国伸出魔爪。难道有人敢说这种做法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不能增强学生的爱国心?4.物理学习要求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在这里要教育学生会根据实际作出正确行动。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敌对势力会在网络上发帖,通过对方回帖的信息套取情报。我国就曾有网友不明实情,因回复帖子涉露国家机密的事件。如导弹发射井的位置、山体内的机库、地面特殊的标志竞猜等。教育学生凡事三思而行,不要回复有关国家机密的帖子。

四、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

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重视三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第三点就包含了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教学有法,而学无定法。下面罗列一些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例:1.利用课本中的资料进行加工、补充和延伸、联系等等。在“声现象”中,说说次声武器,可伤人可制服歹徒,也可用于战场,要正确使用这种武器;超声波可传递信息和能量,为人类服务,但机场、车间、实验室等发出超声波的场所,要远离居民区,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日常娱乐、商业广告等播出的声音信息,要控制好音量(响度),以免扰民,等等。2.利用课本内容进行爱国教育。在“机械能”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我国很多优秀的空军试飞员和飞行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在危急关头放弃跳伞逃生的机会,操纵战鹰远离人口密集区,舍生忘死为人民的英勇事迹。而国外的某些飞行员则不同,一遇险即跳伞逃生,哪管你身后洪水淊天、山崩地裂。3.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反思教育、明辨是非。八年级物理“电与磁”中介绍到唐朝“鉴真东渡”,只涉及“东渡”给日本带去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却没有讲到后来日本恩将仇报,发动对华的侵略战争。要让学生知道“农夫和蛇”的故事,我们慈悲为怀、与人为善,但也要时刻记住:防人之心不可无!永远不要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犯下的淊天罪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4.课本内容要联系时事,使学生易于接受,教育效果更好。例如,在学习“核能”时,联系日本发生的福岛核泄漏。日本政府没有向全世界求救,而是隐瞒真相。到纸包不住火的时候,灾难已酿成。日本只顾一己之私,给全世界带来了核污染的悲剧;在“照明电路”中,宣传使用LED灯具,这样做环保节能;现代城市建设使用的玻璃幕墙,给居民带来严重的光污染;联系到重力势能时,看到城镇建设大量使用的外墙墙砖随时可能坠落砸中人员造成事故等等;这些涉及物理知识的现象,都可以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意义

物理和其他学科都配合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强大的合力,利于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崇高的理想目标。有良好的思想觉悟,会使学生更自觉地学习物理。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学生能把获得的物理知识正确使用,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用物理知识服务社会。

作者:莫顺德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乔善乡初级中学

第二篇

一.巧用作者简介,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于作者简介之中。如在《留学巴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作者冼星海的简介,感悟作者在艰难环境中所立下的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的远大志向和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二.妙用背景介绍,实施德育教育

中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有必要介绍作者情况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教师要有目的地利用这些有德育教育价值的资源,实施德育教育。如《挖荠菜》的时代背景介绍:本文作于1978年。是时,已粉碎了“”,人民生活有了明显好转。旧社会的痛苦,新社会的伤痕,铭刻在父母一辈的心里。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们牢记历史和苦难,要珍惜现在。但是,生在新社会的孩子们,他们不愿走父母的走过的路,他们甚至嗔怪父母为何要过这样苦的生活。这样两代人就产生了所谓的“代沟”。如何填平这代沟呢?作者以为,父母要耐心教育晚辈,孩子们要尊重父母的见解和行为,两代人共同努力,就能消除“代沟”。于是,作者创作了《挖荠菜》。通过这一背景的介绍,学生懂得了要了解过去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消除代沟,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利用课文具体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文以载道”的课文占了绝大部分,我们应当挖掘教读课文中的那些“道”的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具体内容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本文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镌刻在他们身上的“尊重他人的爱,关爱他人”的金子般的优良品德,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理解尊重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爱,并学会去关爱他们,使他们受到道德的洗礼。

四.利用课内外的名言警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当一部分课文中出现了名言警句,这是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指向性很明显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告诉学生怎样理解运用,还要要求学生努力去实践它。例如,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孟子》里的“舍生取义”;《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在带学生欣赏杜甫的《蜀相》一诗时,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句的鉴赏,我有意地介绍了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反复诵读了这两句诗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明白古人那种壮志未酬的苦痛心情,从而激励学生学好知识、练就本领、将来去实现伟大理想的豪情壮志。

五.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开展专题作文训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发展勿庸置疑,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道德品质素养的体现也很重要。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心态、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如有一次,我选一则材料: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勇夺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金牌。比赛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周洋说:“拿了金牌以后会改变很多,更有信心,也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此言一出引发了广泛的热议,结合这一焦点事件,请围绕“德育”,写一篇文章。于是学生议论纷纷,主要的争论集中在“夺得冠军,获得奖金,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这本无可厚非”和“取得成功,最先感谢的应当是国家的培养而不是父母”之间是非的评判。我指导学生写这篇文章不宜仅仅局限就所给的材料。而且写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德育”的方法、过程、内容上,而不是德育的结果“品德”上。写作过程中要能够注意到德育的“形式方法”与“内容”、“动机”与“结果”、“外因”与“内因”、“表层”与“深层”、“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辨证关系。要善于联系当下的社会问题进行辨证地分析。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方式,“口头说教”还是“国家的关心爱护”;应该如何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仅仅是口头感谢”还是应该体现在“为国拼搏、奉献、牺牲”的行动中。其实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尊老爱幼、亲亲师师、与人为善、诚信坦诚、乐善好施、奉公守法……

六.利用语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愿化作润物的春雨,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思想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本文来自于《文学教育》杂志。《文学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王军奇工作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教师

第三篇

一、语文德育的内容

语文德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很有特点的,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通过各种渠道,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表现出来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从课堂上、书本里、生活中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多方面的,可以学习爱国人物,效法爱国情操,比如学习苏武北海牧羊19年终得归汉的坚贞气节,学习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广胸怀;可以了解重大成就,认识祖国灿烂文化,比如了解圆周率、活字印刷、桥梁、园林宫殿建筑艺术等古今辉煌成就,“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可以欣赏风景名胜,激发爱国情感,比如学习各种以描写山川名胜为主的写景散文,饱览祖国锦绣河山,激起热爱祖国的炽烈情感。

(二)政治思想教育。语文德育富于政治思想教育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听说读写,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觉悟的教育,包括: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学习《老山界》《风景谈》这类课文,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党的优秀战士、共产主义精神和党的理论;社会主义道路教育,通过新旧社会对比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通过革命领袖著述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马列主义基本原理,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道德、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是语文德育的重要内容,重点是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区别于其他道德的关键。在语文课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理论文章,比如阅读《个人和集体》、松树的风格》等,感受人格力量;可以通过学习典型材料,比如《鞠躬尽瘁》等,使学生受到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的道德品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敬业乐群、尊长爱幼、遵守公德、爱护公物、严己宽人、遵纪守法、先人后己、克己奉公、扶危济困等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理想情操教育。理想情操是人生之旅的动力。中学生可塑性强,处于理想情操逐步定型的关键时期,最需要进行理想情操教育。而语文教学正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学习《谭嗣同》、《与妻书》可以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勇于牺牲、改革图强的精神;诵读《海燕》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革命战士劈风击浪、追求理想的形象;读《谈骨气》可以培养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学《纪念白求恩》可以培养学生“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行为规范教育。语文德育的大量日常工作也是渗透行为规范教育的工作。阅读《早》可学习鲁迅刻“早”自律、刻苦读书的勤奋精神;学习《俭以养德》可激励学生养成节俭朴素的良好作风。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听说读写训练,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综合培养,使之逐步养成整洁卫生、文明礼貌、诚实正直、好学上进、勤劳俭朴、谦虚宽厚、勇敢坚毅、吃苦耐劳、惜时守信、开拓进取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二、语文德育的特点

当然,语文德育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政治课是通过系统讲述政治理论,使学生直接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而语文教学则要通过读写听说,发掘教学中蕴涵的教育因素,使学生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地接受思想雨露的滋润。因此语文德育具有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具有多向性。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多姿多彩的,一册课本的不同单元,思想教育的侧重点互不相同。一个单元的不同课文思想教育的内容各有差异,就是同一篇课文里,也可能同时蕴含着几种不同内涵的思想教育因素。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一册为例:全册30课8个单元,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分为体味人生、感悟生命、欣赏自然、科学世界、浓浓亲情、想象世界,思想内容五彩缤纷,学生受到教育感染肯定是多角度、多方面的。

(二)情理交融,具有渗透性。语文德育情感熏陶总是与理性教育互相交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多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或议论文则是以知喻人或者以理服人。但是,文学作品情中有理,它在进行情感熏陶时往往给人们以理性的启迪;非文学作品理中有情,它在传播知识或讲述理论时往往又充满了情趣或情感。因此,语文德育总是情理交融的。它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到学生心田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显隐结合,具有针对性。语文德育中,既有显性教育,又有隐性教育。显性教育主要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等,这些大多是直露的;隐性教育主要是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熏陶、形象感染,以及教师教学中的言传身教等。这些大多是隐蔽的。显性教育及隐性教育一般总是有机地结合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状况进行的。语文教材为学生而编,语文课堂为学生而设,语文教学为学生而教,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语文德育的针对性。因此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教育,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四)日积月累,具有长效性。语文是课时最多的一门课。语文教学几乎天天进行,只要上语文课,就无法避免有形的和无形的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德育可以说是长流水、不断线。这种日积月累的直接灌输与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既是明显的,又是长远的。学生长成后所形成的“先忧后乐”、“鞠躬尽瘁”等优良品质,往往可以寻觅到中学语文课中的影子。有时甚至还会有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读到某一篇令人震撼的文章,他从此立志献身某种事业。这说明语文德育具有何等惊人的力量。

三、语文德育的实施途径

语文德育应当如何实施?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熏陶。课堂教学是语文德育的主要方式。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阅读教学要渗透德育。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感染;分析关键词句,讲清重点语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巧妙设疑,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创设情境,以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讲究作者介绍,引导学生对杰出人物产生敬仰之情等。作文教学要突出德育,在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紧密联系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口语表达教学也要体现德育,即席发言、访谈、演讲、论辩,无论进行何种训练,都要坚持以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指导,心平气和,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表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训练有素的良好气质。

(二)课外活动感染。根据大语文教育观的观点,语文课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时收效往往比课堂教学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实施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比如,举行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改正错别字比赛等各种语文竞赛活动,磨砺学生敢于竞争、勇为人先的坚强意志;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培养学生领会作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细腻情感;举办文学讲座,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组织参观游览,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等。语文课外活动中的德育,内容上总是寓教于乐,形式上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只要安排得当,组织得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校家庭影响。语文德育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里,而应当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影响联系起来。学校要优化学习语文的环境,教育有布置,校园有安排,有琅琅读书声,有各种语文园地和语文活动;家庭和社会要营造读好书、看好戏的氛围;特别是教师和家长应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语文的教与学上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德育不是抽象的。它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各科教学中,语文课堂又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这是由语文课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所决定的。语文教学时间最长,课时最多,德育内容特别丰富,语文德育的实际效果,往往超过了包括思想品德与政治理论课在内的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具有得天独厚优势的语文德育,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加强德育工作,能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由这诸多因素构成的整体。在实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注意强化各因素运行中的协调机制,实现各要素之间的有序配合、和谐共生。在集中解决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滞后的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学校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同时,要切实转变语文德育的模式和内容,解决语文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消除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说”与“做”、“德”与“育”、“知”与“行”、“内容”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诸多的线索中能和谐共进、协调发展。

作者:赵高潮工作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