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入
时间:2022-03-06 04:53:17
导语:品德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幼儿德育的概念界定
我国幼儿教育界关于幼儿德育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有共识的观点认为:幼儿德育是培养幼儿德行、品德的教育,是成人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以促进幼儿品德自主建构的教育。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情感教育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关于“渗透”一词,《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就是要使品德教育进入到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1.游戏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的渗透
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学派认为,儿童是他自己道德的建构者,儿童的品德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品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儿童的品德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建构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幼儿园大多数游戏活动,教师是主导者、指挥者,在游戏目标的制定、游戏组织过程和游戏组织形式的确定方面,缺少儿童主体性的发挥。杜威说过:“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儿童也是如此,我们要把一些道德认识有意识地灌输给儿童,但是我们不能强迫儿童去执行。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娃娃家”中,儿童在分配角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明明想扮演爸爸,浩浩也想扮演爸爸,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不休的时候,老师说:“好了,不要吵了,浩浩扮演爸爸。”明明听完老师的话不情愿地嘟起了小嘴。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只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手段,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分配角色,而没有教会儿童谦让、懂得分享,缺少了对儿童品德教育的渗透。
2.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发展、获得知识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有的教师重视认知、技能目标而忽视了情感道德目标。例如小班活动“小兔子捉迷藏”的活动目标是: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蹦跳,并能按照音乐节奏和情节进行表演。活动目标只是突出了儿童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儿童团结、协作等品质的培养。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也缺少关注。同样是在“小兔子捉迷藏”教学活动中,军军在跑的途中把琪琪撞倒了,军军不但没道歉,反而嘲笑琪琪跑得慢,琪琪委屈地哭了。此时老师怒斥军军:“军军,你怎么这么没礼貌,下次再这样就别玩了!”,说完之后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活动继续进行。当儿童发生口角和争执时是品德教育渗透的良好机会,但是案例中的教师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教师应该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对儿童进行教育,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谦让、分享、团结、协作的意义。
3.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疏漏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品德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关注较少。早晨儿童入园时的一句简单问候,自由活动时的一句礼貌用语,用餐时的良好习惯等都是儿童良好品德的表现,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教育。儿童生活无小事,任何一件小事对儿童来说都是一次教育的契机,都会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儿童的品德教育不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强加的渗透,而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使幼儿知行统一
儿童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世界、认识社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年龄小,获得知识较少,品德认识尚浅,游戏是儿童获得品德认识、体验品德行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品德教育的渗透,从目标、内容到游戏过程要渗透有关品德教育的要素。要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诚实公正、遵守规则,学会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学会分享、学会谦让。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说“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当幼儿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跌倒了,乐乐把我扶起来我觉得不那么疼了。”有的说:“我的玩具丢了,欣欣帮我找到了,我很高兴。”让幼儿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渐渐地形成自觉的行为。对于那些不懂礼貌、抢别人玩具的小朋友也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强化儿童的品德认识。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
儿童认知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是在与外界积极的、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认知能力、完成认知建构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发展都是需要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掌握知识、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品德教育的渗透。要达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中班活动《拔萝卜》中,教师让儿童充分体验到团结协作的快乐,感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帮助别人既能让别人高兴,同样也能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在大班《认识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幼儿园在哪里,幼儿园里有什么,有哪些特点;其次让幼儿了解所生活的城市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等,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幼儿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节日活动,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培养儿童诚实善良、勤劳俭朴、勇敢坚强等道德品质。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小事,随时随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早晨入园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礼貌问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自由活动时,让幼儿学会谦让、互助,不争夺,不独占玩具和图书,关心小朋友,愿意帮助同伴做事,能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用餐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不抢夺别人的东西,吃饭时候不大声说话;午睡时,不打扰别人休息,别人休息的时候要轻轻走路等。儿童品德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环境的作用和熏陶。
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情感、思维、行为、习惯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水龙头旁贴上节约用水的小标语,在教室里张贴文明礼貌的小墙饰,用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物品装饰幼儿园,点缀班级。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注意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让幼儿成为环境的小主人,使儿童每时每刻都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总之,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是培养儿童品德的重要途径。品德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一个不断重复、长期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作者:张冬梅姜珊珊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 上一篇:学生教学中的问题
- 下一篇:群体心理在品德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