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电影在德育中的实践
时间:2022-04-28 03:22:16
导语:娱乐电影在德育中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电影教育和德育联系在一起时,主旋律电影无疑是当之无愧的不二选择。这类以宏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影片因其对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忠实表达而更凸显其教育功能。尽管主旋律电影正在努力做到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的两者兼顾,增强自身的大众化趋势,使影片在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巧妙地迎合了年轻观众的“追星”心理,使影片所体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易于被80后、90后所认同和接受。但主题先行的叙事模式通常会使其遭遇艺术和政治不能两全的尴尬。在积极表达政治主题的同时,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创作主体性往往成为雾中风景,或直接被舍弃。“那些史诗性影片由于其选材的特殊性,曾经一度勾起观众的观赏欲望,但久而久之,观众中又时有逆反心理的流露。”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电影仅仅是电影大军中的一小部分。在电影的海洋中,更多扑面而来的是大量的商业电影、大众娱乐电影,学生们关注的焦点也是那些。如果说学生观赏主流意识形态电影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的话,那么观赏商业电影则更多出于学生的自发行为。但是与此同时,大众娱乐电影却因其标榜的娱乐性和商业性而被排除在德育教育范围之外,其影片的教育功能始终未被重视。很多研究者都已经注意到,在美国的德育教育中,他们非常注重利用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来宣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好莱坞这个世界电影生产重地,类型片大行其道,商业性是电影制作的王道。但这并没有妨碍电影中美国精神的处处流露。姑且不论《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类经典励志电影,即便是《变形金刚》、《迷雾》、《穿普拉达的女魔头》等这些爆米花电影也不乏人性的闪光点。同样在国产大众娱乐电影中的德育价值也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那么如何发挥大众娱乐电影的教育功能?(基于文化背景、成长环境、教育因素等考虑,本文讨论的对象仅限于国产电影)从本体论角度而言,分析、认识这类电影的本质,从内在构成因素上进行探讨,就不难发现它们具有教育功能的根本所在。一是中国的电影理论是以伦理精神为核心的功能美学。这一核心美学理念使中国电影在酝酿成长之初就以教化人生为出发点。著名电影导演费穆就曾言“,影戏是戏剧之一种,凡戏剧所有的价值他都具备。他不但具有表现、批评、调和、美化人生的四种功用,而且比其他各种戏剧之影响,更来得大”。
(1)而这四种功能无疑正是利用电影开展大学德育的显著优势。电影传入中国后,中国电影人称之为“影戏”,意为一种将戏剧用“影”的方式展现出来的艺术样式。中国电影人也是在这一认识和基础上制作电影的。侯曜在《影戏剧本作法》中强调了电影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电影主要是作为拯救民众、启发民智、改良社会的工具而存在。”
(2)在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中,这两大功能发挥到了极至。“浓郁强烈的政治意识、昂扬乐观的精神气质、倾向鲜明的视听语言和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而其核心是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从总体上讲,艺术是围绕着政治使命展开并服务于此的。”
(3)当电影被当成树立权威意识形态的工具时,人们习惯于从政治道德尺度去讨论、检验各种类型的影片。长久以来,这种衡量标尺虽稍有修饰,但根本的核心内容不曾动摇。因此,即便是在大众娱乐电影中,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必须遵守的尺度。由此,这样一种电影创作的导向不可否认地给中国开展影视教育构筑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为电影作品的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电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含了哲学、文学、戏剧、摄影、音乐、绘画、社会学、心理学、科学等多种艺术门类。一部电影也因而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解读。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电影亦是如此。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的教育功能是隐藏其后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拨开迷雾,着力引导学生看到影片背后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西游降魔篇》中不仅有层次不高的笑料,有落入俗套的驱魔降妖,但更有剧中人物执著的人生态度和生死不弃的爱情观。电影《金鸡》讲述的是香港社会最底层、最草根阶层的生存状态,从中更能体悟到的是普通香港人那种“做鸡(妓)也要做头牌”的顽强的生存能力和不屈精神。诸如此类的影片还有很多,在这些可看性较强的娱乐电影中,教师就要剥茧抽丝,将影片的精华部分奉献给学生。三是功能的隐蔽性使大众娱乐电影比主旋律电影更具教育的优势。随着对“电影是什么”这一电影美学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推进,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开始出现多元化的审美形态。电影的娱乐性和商业性得到了认可和重视,对不同个体生存现状的当下关注在电影中开始出现,并日趋丰满。由此,苏牧在《荣誉》一书中将电影由高到低分为三个层次: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和探索电影。在这个金字塔的图形坐标中,大量的商业电影是电影的基石,在此之上才是艺术电影和探索电影。红色经典电影因为其主题先行的局限性往往会遭遇学生潜意识的抵制,从而影响电影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而隐蔽在大众娱乐电影后面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恰恰能够使电影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至。
贝弗莉•休斯顿曾经这样介绍美国大学的电影教育:“在传统的文化科系中,早已探索到教授电影的方法,使电影课理所当然地列入这些文化科系中,并把它纳入其他艺术课程已形成的授课模式。在英语系中,电影课的焦点集中在故事、人物发展和象征意义。在哲学系中,电影课的焦点是关于价值体系、道德表现和思维构成。在艺术系中,电影课是根据西方视觉媒介发展史、画面构图史、色彩应用和构图设计等视觉艺术教学的传统来进行的。”(4)那么在大学德育课堂上,对一部电影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善于从多个层面和角度以及隐含其后的意义来解读各类商业电影,极力启发学生从一部非主流电影中汲取正能量是一名优秀的德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下文将以最新的贺岁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太》)为例,探讨如何挖掘一部贴上“低俗”标签电影的教育功能。
1.了解社会。作为一部2013年最热门的贺岁电影,尽管豆瓣只打出了7.7的分数,但票房却无厘头地达了12.6亿元。随之而来不仅引发了各种争议,也在学生中激起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那么这部纯爆米花电影到底有无内涵?一部电影能如此受人欢迎,它所反映的故事必定是贴近现实,能引发受众共鸣。生存的压力、职场的竞争是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得到的切肤之痛。这部讲述为争取产品授权而引发各种激烈争斗的影片正是切中了人们的这个痛处。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教授说:“《泰囧》讲了一个追求个人的发展、期望‘咸鱼翻身’的故事。角色之间的竞争,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真实的工作环境。”面对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这无疑是一次职场文化的生动教育。
2.励志人生。尽管影片笑点密集,但笑声背后折射的却是小人物努力奋斗、积极打拼、不轻言放弃的励志精神。徐峥和黄渤承载着这个时代中产阶级中比较奋斗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虽然他们身上也有不少缺点和问题,但认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却是小人物打拼职场的必备武器。王宝强更是底层小人物的代言,摊煎饼是他的职业,但他却依然乐观向上,心怀梦想。小人物历经坎坷最终获得成功,是这类喜剧电影的经典模式,普通受众们正是从中引发强烈共鸣,进而产生了对自己的励志作用。
3.升华感情。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树立正确的感情观是大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打温情牌,走感情路线正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影片的情节设置处处体现了温暖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始终抱着给妈妈祈福的“健康树”的王宝强,在泰国佛寺虔诚叩拜,并一路写下给母亲的旅行日记;撕毁到手的授权书,请求妻子原谅的徐峥;旅程中历经曲折形成的珍贵友谊。这些剧情的刻画都凸显了一个主题:让在名利这个囧途中苦苦挣扎的人们最终体悟到真情的可贵,在打拼事业之余,不要忘记回归感情的港湾。这些人生的感悟和道理不能不说对大学生们没有启发。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和规范,主旋律电影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在电影市场中的份额无疑将日趋减少。为此,我们需要充分挖掘非主旋律电影的育人功能,将更多影片纳入大学德育教育的范畴。如何发挥大众娱乐电影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得到人生的启示和心灵的净化,将是今后大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吴月齐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上一篇: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分析
- 下一篇:德育内稳态理论的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