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13:03: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品德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品德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论文

一、音乐与德育

音乐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上的崇高追求。首先从状态上来看,音乐是一种道德的三维存在,这三维即是行为、观念和形态。一些音乐观念、审美意识、音乐行为、乐音运动形态、乐器形态等即是音乐行为、意识和形态上的三维存在。其次从历程上来看,音乐是一种道德的历史存在。音乐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旋律、节奏、和声、速度和力度、曲式结构、音色、调式调性等都包含着不同的意蕴,音乐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自身文化的发展过程。最后从内构上来看,音乐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是和德性相对应的。音乐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而后再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过程,美学家认为,感性和理性的相统一即是美,我们感受到的音乐之美就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结果。音乐的产生和人的多种需要构成了价值关系,人的需要推动了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音乐的逐步完善又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音乐适合了人,人必然选择音乐。

二、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是相通的,音乐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中进行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渗透品德教育要有艺术性

受教育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叛逆思想比较重,教师如果不注意方法,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勤于思考、讲究方法,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和途径,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教育效果。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要委婉,要具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实现品德教育的效果。

查看全文

课堂教育品德教育论文

1活动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课堂教育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也是品德教育课的载体,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提炼生活环境,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课堂课外活动中,发现问题,感悟生活。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老师倡导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转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道德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并转化为行动而外显出来。如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老师将公共汽车作为一个切入点,把课堂装扮成车厢环境,并安排同学为司机,售票员,乘客,马路行人等各种社会角色。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激励,表演完成后,请表演及观看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交通安全,秩序,礼仪等品德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意识和行动中。

2生活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陶行知对学生的解释为:生,即生活或生存。这个解释发人深省。学校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品德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不同地区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风俗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品德教育要根据学生周边的生活环境来进行适配结合。使学生在身边的社会活动中体验,获得进步。把课堂教育搬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真善美。比如开展各种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组织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新型建筑等活动,丰富小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等事物的有关了解;让学生走到街头观察交通实况,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时,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洗一件衣服等。在生活中让学生养成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愉悦的态度,培养学生出动脑筋勇于创造生活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教育上分享对这些社会活动的感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思想。

3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学习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品德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也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生活进行互动。使学生在实践提高的基础上深刻反思,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层次。如我们学校在组织开展“我是环保一员”活动时,学生对家乡的土地沙化,河流污染等环境问题存在很多疑问,这时教师最好把相关资料整理出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研究,教师不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直接的描述出来,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行动。其中一个小组对我们当地的龙王河的污染原因进行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了污染原因及如何治理。不久学生们给镇政府提出了整改建议,得到表扬。如今,龙王河成为我们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行动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环保意识。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又要从现实生活中形成自己的健康思维和品质。每位教师应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条件及学校所在地的环境与资料来展开有效教育活动,从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效教育价值的问题,形成各式各样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

查看全文

品德教育与养成教育论文

一、课题背景

霍邱二中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广大农村。随着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很多的孩子留守在农村,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隔代教育”或“教育”,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文明素养较差、行为习惯不良。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不断老化,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必要的监管,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存在诸多问题。霍邱二中的生源较差,不仅新生的入学成绩较兄弟学校低,而且很多学生在行为习惯、文明素养、思想意识等方面与兄弟学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因此,在霍邱二中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不仅是学校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客观需要。基于此,霍邱二中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立项申请,以课题为载体,全面开展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德育实践。

二、实施过程

课题的研究过程,也就是德育实践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我们首先结合课题的研究实际,广泛开展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现状调查,并以霍邱二中为实验样本,深入开展了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探索。1.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课题组分别制定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问卷调查表》和《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问卷调查表》,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全省范围内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和中学生的行为及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充分分析研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和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2.以霍邱二中为样本,开展德育实践课题组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的诸多问题,结合霍邱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际,制定了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课题实践规划,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德育实践。首先是以主题教育月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每年开展三次主题教育月活动:3月份突出文明礼仪教育的养成教育月活动,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为抓手,提出治理“十乱”的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校本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5月份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感恩教育月活动,强化学校与家长联系,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如何适时有效开展家庭教育进行培训,同时在每年的5月份母亲节时召开家长会,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9月份开展突出学生思想教育的品德教育月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已经累计开展了责任教育主题、法治教育主题、遵规守纪教育主题、励志教育主题等教育主题活动。其次是经常性开展大型签名活动,让学生告别不良习惯或远离不良诱惑。针对当前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在加强学生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采取大型签名活动,时间选在周一到周五的大课间,每次一至两个班级,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组织有关班级发出倡议,其他班级积极响应,签名后的签名簿悬挂于教室之中,以警示他人,教育自己。

近期,课题组主要开展的大型签名活动主要有:一是针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性,开展告别不文明陋习签名活动;二是针对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开展告别网吧签名活动;三是结合学校为六安市禁毒示范学校的特点,让学生知毒、识毒,开展远离签名活动等。再次是积极开展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环境影响教育学生。主要构建四方面的校园文化:一是班级文化,定期开展班级文化评比;二是走廊文化,让杰出校友、优秀学生走进走廊,以他们的成长事迹、格言寄语丰富走廊文化内容;三是校园长廊文化,以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先进事迹来感染学生,同时通过读后感和演讲比赛来强化教育效果;四是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向寝室延伸,以寝室的美化、香化、文化为目标,定期开展检查,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最后是积极开展以国旗下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持续性思想教育活动。每周一规范地举行升旗仪式,让班旗与校旗、国旗一同升起。国旗下的讲话一般由升班旗的班级同学代表和班主任进行,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的国旗下演讲;二是班主任针对发现的不良行为发表有针对性讲话等。3.撰写中学生教育读本为了更好地让课题研究成果持续发挥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组从2008年底启动了《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的撰写工作。课题组先是编写了《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60讲》,在霍邱二中广播站每天播出一讲。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决定对该书内容进行扩充,尤其是2009年安徽第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结束以后,课题组把高中新课程的有关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内容写入了读本,最后定稿为18万字的《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100讲,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发行,连续再版五次,累计发行近40万册。

三、实施效果

查看全文

物理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十几年来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力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三、在物理实践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查看全文

历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历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利用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课程本身的需要。尤其是历史教材新版本,编委会用了五年的时间编著的,增加了国家主权等知识,值得我们重视。目前,由于历史学科是中考必考学科,教师和学生只关心分数,关注成绩,对历史课程的品德教育却是不闻不问,不受重视,忽视了良好的品德教育资源。当教师讲解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英雄人物时,既不严格要求学生学习他们优秀品德,也不教育学生做这样的英雄人物,只是关注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时间、地点、经过、作用等,要求学生熟记就可以了。对于一些阻碍社会发展、令人唾弃的人物,也不教育学生以史为鉴,教师同样关注的是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选择。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从原始社会时期,到当今的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经历了五个社会意识形态。每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都说明社会在前进、发展,而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不是统治阶级,而是人民大众,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党的中心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且是围绕人民群众进行展开,这也就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念,能使他们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路线,进而形成社会主人翁的意识。“文景之治”时期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这体现了劳苦大众的意愿,人们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实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减免农民税赋的政策,这也和我们现代社会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时展观,正确理解国策,坚信党的领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明天会更加美好。

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用历史的观念看待问题,分析、判断、解决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念,是历史教育的又一个重要任务。虽然学习的内容是过去的历史知识,但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所关心的国家大事,我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都将成为今后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所以说我们也在创造历史。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通过对当时历史人物以及社会的、哲学的、政治的、精神等诸多因素的分析,产生当时社会的历史观念。让学生掌握这些历史观念,对当时社会所形成的影响以及由这些影响决定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终结,有利于学生正确历史观念的形成,也会对当下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如,我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一个具有划时代的会议,中心议题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军事建设,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重大决议。从历史角度加以解释与说明,学生就会提出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30多年了,我们的改革还不完善吗?而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我们的改革还不完善,还有许多方面桎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生态等许多重大问题影响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只有建立一支听党领导,能打胜仗的军队,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才能保障社会稳定、人民安全。让学生深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家各项重大决议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如果学生能够这样地分析社会问题,也就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查看全文

数控专业品德教育论文

一、品德教育在数控专业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和途径

数控专业的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常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每组以任务为引领,各小组分组合作完成项目。我们通常会在数控专业的教学中渗透以下几个主题。

1.安全意识教育,并引申到“珍爱生命、爱惜健康”

安全是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常常表现在习惯上。结合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我们制定了数控专业教学的安全教育课程。(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机床操作规程来做,使用图标式的指引、动画或者视频等方式逐步规范学生的操作。(2)消防安全教育。在项目开始的时候,组织学生找出车间安全隐患,带领学生共同排除这些安全隐患;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教育课,如车间防火及逃生技巧,在每个项目中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消防逃生演习。(3)小组安全教育。每个小组学生建立机床运行记录本,对本小组使用的设备、设施、器具、工作场所等进行检查和记录,制止违章作业,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在项目的学习中,偶尔会有学生发生擦破手指等小事故,我们会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惜健康的专题教育,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一个真正的珍爱生命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是不会放弃生的希望的。

2.纪律意识和从不迟到早退、遵守规则开始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纪律教育贯穿始终,从每天的考勤开始,认真登记,并制定一些大家都认同的规则,定下奖惩措施,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执行,逐步建立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查看全文

小学生品德教育论文

一、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渗透品德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最为直接开展品德教育的最佳手段。教师要善于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活动与实践教育充分地结合起来。要善于在教学与生活中挖掘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将那些与品德教育相关的社会焦点问题转化成为品德教育的资源,要将鲜活的生活实例带到课堂中来,还可以邀请社会道德模范和榜样先进人物到校与学生亲密互动,让学生真正地倾听道德楷模的心声,使孩子们对于道德品质拥有最初的良好认知。此外,“教师应设法在生活中增强专业执行力。”要充分利用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品德培育搭建平台,教师要精心制作教育专题,为学生讲述那些动人的道德故事,例如为救学生而被汽车撞倒造成高位截瘫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坚守岗位保全乘客安全而牺牲的“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毅然捐献器官拯救他人生命的12岁女孩何玥等等,使小学生从小了解真、善、美。学校要为学生的品德教育争取校外平台的支持,包括图书馆、少年宫、烈士陵园、人文纪念馆等等,教师要带领学生走上街头,使学生成为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的小卫士,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福利院,去慰问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从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用健康向上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

课堂是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小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品德教育素材,教师则是将这些素材转化成品德教育资源的重要媒介。教师要利用学科知识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品德习惯,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重点强调:“从小做起,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品德教育并不是要在课堂上对学生灌输大道理,并不是批评、指责与责骂,而是要巧妙的利用教材资源,因势利导地通过情景教学、问答教学以及游戏教学等多种方法,融入品德教育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与学生一同分享。可以为学生布置小小的品德任务,阶段性的开展“妈妈小帮手”主题活动,让学生们制作“劳动卡片”,记录帮助妈妈分担家务时的心理触动,教师要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使孩子们能够相互肯定、相互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省,学会自己“找缺点”,从而使学生将品德教育内容内化成为一种自律、自强、自谦的品质。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浇灌祖国人才秧苗的辛勤园丁。教师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要从整体上改变德育低效的现状,就必须优化德育生态,切实改善德育自身。”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率先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模仿能力,教师是孩子们最崇拜的偶像,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情操对于小学生的身心会产生深入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会作用孩子们的终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仅有高水平的教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深刻了解自身作为学生道德标杆的角色定位,积极研究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待工作要兢兢业业,对待教育事业要恪尽职守,对待学生要关爱备至,对待生活要脚踏实地。教师要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在教学的小细节上突出坚定的道德立场。教师可以经常性地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刻付出爱与关怀,用强烈的道德情感来润泽学生们的小小心灵,从而真正成为学生们积极学习的榜样。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当前我国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当前我国初中生普遍存在厌学、逃学等现象,这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偏差有关,这不但影响着初中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发展。由于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他们自私自利,且普遍缺乏信心和勇气,这种心理障碍也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此可见,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且能更好的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所谓的素质教育指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有效地指导,并且对学生开展心理方面的培训,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因此,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满足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之所以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课程进行结合以及渗透,首先就是因为这两个学科的关系比较密切。所谓的德育教育就包括了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一个必要部分,思想品德教育当中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都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密切相关。一些心理方面的品质对于学生道德规范的遵守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可见,将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课程结合起来有着很高的可行性。此外,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内容当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例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就蕴含了心理品质的培养、情绪的调节、良好性格的养成、爱国精神的培养以及高雅情操的培养等相关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思想品德课程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巧妙结合的建议

(一)教师应该做好课堂的管理工作

查看全文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生活和学习桴鼓相应

政治观点实际上来源于生活的总结,是对人类生活经验的归纳,生活结合知识,交相辉映,让学习变得有声有色,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政治观点不在是空中楼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刻周详。学习《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我破臼除窠,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播放音乐、即兴表演,可以登台演讲,可以引吭高歌,我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但是有趣而且常见的题目,让学生回答,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凭空杜撰,学生回答、小组评论、大家议论、教师总结。课堂气氛其乐融融,学生群情踊跃,课堂上气氛活跃。思想品德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努去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这也是锻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

二、实践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课本上的道理是确凿而翔实的,课本的榜样是感人的至深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都是如此,有关理论常常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初中学生由于其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有限,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许多概念原理直接了解有一定的困难,很难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这就需要借助实践的力量了。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在上《维护消费者权益》时,让学生自编自演这样一个小品:一个身穿马褂的老头在地上,正在口若悬河地向围观的观众吹嘘自己的药如何神奇能包治百病,这时不小心帽子被挤落在地上,原来他是个秃子,既然你的药能治百病,为什么不先治自己呢?骗局被揭穿了,他是卖假药的骗子,为了避免更多的人被蒙骗受害,问大家应该怎么办?学生都说:“送派出所。”短短几分钟,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三、温故知新的价值

旧知识必须不断温习,才能够加深记忆,这样,原有知识能激活,和新知识融汇,新旧知识连带的方法多多,比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巧妙的提问,还有通过小测验等激发回忆,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对原有旧知识的唤起,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旧知识当做桥梁,这样非常有利于新知识的进入和接受。教师带领学生,检查旧知识的要点,检查复习的方法很多,要避免枯燥,目的在于激活,形式多多益善,可以是口头问答,可以是单词默写,可以是抢答,可以是黑板书写在检查课外作业之后,教师要及时批阅回复,学生的错误要纠正到位和及时,要给予一定的评价,优秀者要不吝赞美,设若有缺点,纠正后要给予解释和说明。一般而言运用五级记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形式多种多样,活泼生动。教师检查复习的内容可近可远,近也许是上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远则或许是上学期学过的内容,有机结合,根据学习的新内容,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问题趣味横生,尽己所能创设新颖的情景,让课堂热情洋溢,群情激昂。

查看全文

学生品德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认知即让学生明白道德概念,小学生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能够分辨是非真伪,做出道德判断。道德认知和教学密不可分,各学科都包含德育的内容,语文学科尤为明显。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喜闻乐见,其间蕴含着无限的德育因素———爱国爱家、尊老爱幼、与人友善、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等。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争吵”一课,讲述了一对好朋友由于一点微不足道的事发生了争吵,双方经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重新和好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借助这一故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懂得同学相处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正确处理。每一个学科,除了文化知识,还含有很多道德因素。各学科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科学的知识,还应该让所学的知识指导其行为。为此,各学科教师应提高洞察道德认知的敏感性,充分挖掘本学科的德育内容,深入研究教材,灵活选择教学形式,精心组织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获得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做事情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事的方式和方法,方法正确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对学生进行德育也是一样。下面就这一点谈谈自己亲身感受。教师在教育学生做事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而是要告诉他们:“你应该怎样做,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不应该怎样做,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这样做了有什么危害”。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当教师仅仅要求他们不去做的时候,他们更想去做,想去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的强制性要求反而促使他们去做错误的尝试。初到蓟县支教,我发现这里的学生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部分学生上课时总是习惯于把笔、橡皮、尺子之类的东西往嘴里放,这一行为他们已经习于为常,已经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动作。作为教师,我及时地告诫他们不要这样做。但是,他们对我的告诫却无动于衷,我强制性的教育方法在他们身上无济于事,他们不但没有纠正错误的行为,反而比之前更喜欢往嘴里放东西。看到学生们随意地“吃”这些学习用品,我心急如焚,怎样才能尽快地制止他们这种不讲卫生的行为?为了让学生彻底纠正这个坏习惯,我从科学实验室借来了显微镜,让学生们在显微镜下观察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我发现当他们亲眼看到学习用具上的细菌之后,他们稚嫩的脸上显出了恐惧的神色。这时,我又从生理健康的角度对他们讲解了细菌对人体的危害,如何做一个讲究卫生的孩子,他们听了我的讲解,茅塞顿开。自此之后,他们上课“吃”文具的现象越来越少,上课的时候只要不需要文具,他们也不拿在手里把玩了。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应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能使学生打消好奇冒险的想法,从根本上促进其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3.重视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提升道德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