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技术如何融入民族音乐制作

时间:2022-06-14 08:41:13

导语:电子音乐技术如何融入民族音乐制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电子音乐技术如何融入民族音乐制作

随着当前音乐艺术创作不断向多元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之间的融合态势日益明显。通过发挥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积极融合大众习俗、社会审美与演唱情感等多重内容优势,是民族音乐呈现出艺术融合的复合形态,并发展成为更好传递民族文化、展示大众艺术审美的重要表达方式。正是源自丰富的文化基础,加上其中独特的创作空间,使得民族音乐中蕴含了特色化、个性化的文化内涵。在数字音乐环境下,通过聚焦社会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将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过程,能够使民族音乐有机会接受数字文化环境的复杂考验,跟上数字文化、多元文化的时代进程,逐渐呈现全新的发展形态。本文将结合《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分析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的价值与策略,以期为全面推动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提供有效参考。由刘沛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14年9月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主要以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教育及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探索、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睛研究、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探讨、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等多个章节对音乐教育实践及理论体系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学、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探讨——音乐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等多项观点,对当前创新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指引。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该书研究理论扎实、研究内容丰富全面,通过以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基本研究范畴为基础,通过对音乐教育教育及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和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当前读者了解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和音乐教育价值观点的融合及多维度逻辑起点及价值建构等理论形成了完善的理论解读。第一,电子音乐技术发展趋势概述。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的起步阶段,通过原始录音制作,成为最先进的电子音乐,为当前从传统音乐向电子音乐过渡奠定了良好基础。作曲家通过构思,并写下曲谱,再由电子乐器进行演奏,随着引入录音设备,直接改变了传统音乐制作。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初期,凭借简单的电子音乐设备,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通过利用特殊的电子音响,并借助相关剪辑技巧、制作手法进行拼接,演绎形成了全新的电子音乐形态。第二,应该正视当前电子音乐技术发展与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电子音乐与电声音乐之间存在明显的混淆。电子音乐制作从录音、合成再到具体的电子技术制作,通常需要经历较长过程,对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把握实现了由粗糙到精致、由单一到复杂的成熟升级。因此,在当前应用电子音乐技术过程中,甚至将电子音乐作为电声音乐来进行处理。但电子音乐技术与电声音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要理性分析电子音乐技术与电声音乐的差异性,通过充分发挥两者的应用优势,减少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弊端。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及制作过程中,由于电子音乐风格与手段之间缺少有效统一,影响了技术应用效果。一些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保留传统音色,对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不够恰当,出现了“违和”的现象。而一些音乐作品在创作时,则过多强调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影响了音乐作品的整体表达与艺术审美。第三,随着电子音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通过将先进的电子音乐技术应用于具体发声装置,通过采用控制、处理,形成了电子音乐设备与技术装置。通过使用电子声音发生装置、声音处理装置、声音控制装置和声音录入装置等完整的电子音乐技术体系。随着当前智慧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出现了大量新的音乐制作软件,为当前电子音乐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实现了电子音乐技术的成熟发展与应用。随着当前音乐艺术创作条件不断完善,通过借助电子音乐技术的成熟应用,能够模拟出乐队演奏技巧、合成声音,全面推动音乐艺术发展。当然,从音乐艺术创作的时代趋势与大众审美诉求看,正确审视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将其以合理的形态融入其他音乐艺术制作的全过程,必然已经成为融合艺术时展的潮流与趋势。因此,未来应该重点探索,如何更好借助电子音乐技术在音乐制作过程中,所呈现的多元审美优势,丰富音乐制作表达空间,实现音乐艺术与电子音乐技术应用的完善、生动融合。

二、视野宏观,主题鲜明

该书研究视野宏观,研究主题鲜明,通过对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等内容进行论述,提出了音乐教学实践的多种观点,其中主要包含了音乐教育的非本体和本体价值的观点、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观点、音乐课程研制的认知心理观点和高等音乐教师教育模式探索中的两个观念等明确的论述观点,为读者掌握音乐教育学研究、音乐教育概论、音乐教学理论、音乐教学广告-100-法研究等多元化内容提供了有效基础。一方面,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具备现实可行性。随着当前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发展、应用不断完善,将其合理应用于民族音乐制作,能够借助技术优势,全面拓宽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载体,综合专业音乐编程软件进行设计、剪辑,通过以数字化音乐的方式进行重新优化、合理整合与数字化剪辑与科学处理,从而形成了全新的音乐创作方式。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以数字音频以及MIDI技术为载体,通过对音乐艺术进行处理,为大众创作出满足审美需求、品质较高的音乐艺术作品。随着当前音乐艺术进入大众化、智慧化传播趋势,为更好展现民族音乐艺术的时代魅力,需要发挥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优势,拓宽民族音乐的实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以跨界互融的方式,实现优势叠加、功能优化的发展目标。电子音乐技术是当前音乐领域科学技术、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呈现方式,电子音乐制作技术所表达的音色、音质特征,以及其中呈现的无限形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进程,也直接冲击了传统音乐的制作、表达与展示。面对新的传播环境,为真正做好民族音乐的创作与表达,需要在继承民族音乐艺术特色、内涵优势的前提下,更好发挥电子音乐的技术优势,积极推动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实现有机融合,通过进一步创新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更好满足大众对音乐艺术的多元化期待及审美需要,全面提升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社会认同,为民族音乐发展探寻全新空间。应该正视当前民族音乐艺术传播与发展面临较大困境,尤其是民族音乐缺少良好的创作空间与展示方式,很难为其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民族音乐艺术要借鉴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对民族音乐进行数字化处理,集中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和精品质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充分满足大众艺术诉求的同时,拓宽民族音乐艺术的生存空间。

三、聚焦实践,案例丰富

该书聚焦实践解读,研究案例丰富,通过围绕“莫扎特效应”的科学研究和展望神经音乐学及其研究切入点的动议、婴幼儿潜能和音乐教育年龄下移的再认识、《豪斯赖特宣言》: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美国学校音乐课程和教材的思想基础及形态,通过对教育改革中音乐课程和教材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完善了读者对音乐教学的理解。另外,该书以音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音乐心理和行为的测量与评价和音乐心理测量和统计的两种新技术,实时测量和元分析的运用进行分析,综合斯奈德·纳斯音乐成就测验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当前读者详细了解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大众审美理念不断成熟、完善,其中所展现的音乐形态更加全面。因此,在利用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时,要坚持以下实施策略:首先,要充分发挥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积极探索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融合点。在电子音乐技术发展应用日益成熟的时代进程中,面对民族音乐发展的新环境与新形态,要重视发挥电子音乐技术的制作优势,通过为大众提供多元化、形象化的民族音乐艺术的风格,赋予民族音乐艺术作品全新的科技内涵。其次,要重视生动、全面的显现民族音乐艺术的时代生命力,通过使用电子音乐技术来表达和展示民族乐器、音乐表演形式等全新形态,全面增添民族音乐的时代活力,实现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全面融合。最后,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的过程,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基于共同审美理念、共同创作表达的全面融合。要充分把握多元艺术融合发展的核心理念。要遵循民族文化传承的时代要求,按照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多个不同维度重构民族音乐的制作体系。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创作过程,全面提高民族艺术的实际展示形态。该书系统化阐释了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有利于做好音乐创作与融合表达工作。随着电子音乐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充分发挥该技术优势,不仅全面助力民族音乐艺术发展,更好填补民族音乐发展的现实短板,也有利于发挥电子音乐技术的影响力与智慧感,为大众提供风格多元、创新色彩浓厚的全新表达方式。因此,在新的音乐传播环境下,要坚持以生动、全面展示民族音乐艺术审美内涵为基础,积极探寻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的融合可行性,更好呈现和表达民族音乐艺术所蕴含的独特人文魅力和生命力,使民族音乐艺术在电子音乐技术推动下,获得全新的发展空间。

作者:钱甜 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