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微传播”现状分析

时间:2022-04-16 11:20:23

导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微传播”现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微传播”现状分析

摘要:广西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多数还保留着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利用数字化平台传播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顺应时展的需求,文章通过调查统计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微传播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微传播渠道进行更有效更广泛传播的方法。

关键词: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微传播;传播策略

少数民族音乐属于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的精神文化的范畴,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方式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变化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一同发展的。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使得音乐传播不仅仅是依靠网站、广播等媒体推送,在微传播平台的帮助下,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可以让将相关民族的生活以及风情等通过音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这种微处传播趋势的出现也影响了少数民族音乐相关传播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各民族文化正在交互融合,广西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如何得到更好的传播,对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微传播”现状

关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微传播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本文所进行的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届联合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四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微传播平台以及壮美天下、侗文化研究部两个自媒体平台为调查对象,分析关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现状。(一)政府部门媒体平台“微传播”现状。1.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的微信公众号中的群文慕课板块中有少许的音乐、国学、戏曲、人物名著等鉴赏,活动直播板块没有具体内容,几乎不涉及和针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然而在该单位的网站上关于活动组织、创作辅导、人才培养、文化资源、对外交流、文化志愿都包含丰富的广西民族文化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只能通过网页浏览传统的方式进行传播,未能将内容上传微信公众号从而实现更为便捷的“微传播”。2.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微信公众号中主要以地图、景区、招商、景区、自驾路线、攻略等旅游信息,同样也不包含涉及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在广西文旅厅的网站中的工作动态、视觉文旅、各市要闻模块中包含大量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未在微信公众号中体现。3.广西文学艺术届联合会的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广西文艺界,平台广西文联工作信息、创作动态和业界新闻,关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较多,比如《桂林有戏为何有戏?》《理论山歌唱出最炫民族风》《刘三姐高峰耸立》《广西儿童音乐创作管窥》等文艺观察的文章推荐;《人生是最美的音乐》《哈丹:舞台之上,我更靠近幸福》《曲艺家李侃:怀抱一座繁华艺苑》等名家的介绍;《美丽中国唱起来北海演出活动》《金茂文艺奖工作座谈会》《文艺进校园》等基层文艺工作的纪实以及60周年文艺精品评论和文艺战“疫”两个专题报道。4.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微信公众号中涉及到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较丰富,比如《铜鼓探索万种情——我的铜鼓研究之路》;《歌海》《演出》《民族艺术》等书刊的推荐;演员和剧作家的介绍、《广西特色乐器制作工艺人才培养》的开班信息、广西地方戏曲剧种的编撰会议,可归纳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文献研究、书刊介绍、著名音乐人的介绍和访谈录、民族音乐文化产业信息、民族音乐文化研讨会议这5大方向,通过“微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二)个人自媒体平台“微传播”现状。1.壮美天下的微信公众号是以再现壮族文化之美,宣传壮族文化之精髓,介绍壮学研究之动态,提供壮族文化产业发展创意为主要目标的自媒体平,平台主要包括壮乡新闻、壮乡民俗、壮学研究、庄文状语、僚音影音五个内容板块,在影音方面的传播包括《思恋歌》《梦火塘》《南方之南》《你不要离开》《山水恋歌》《阿婆》《贝侬德保》《壮族大歌》《母亲的祈祷》等状语歌曲;在民俗方面的传播包括《话说壮族“三月三”》《悠扬的壮族唱欢》等内容。2.侗文化研究部视频号是以侗族音乐视频为主的微信视频号,主要包括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族牛腿琴歌、侗戏、侗歌比赛现场、节庆活动现场、民间交流活动现场的短视频以及《五月初五》《孝敬父母》《八月半》《蝉之歌》《四季劳动歌》等百首歌曲视频。

二、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微传播”面临的问题

在当下微传播为主导的新媒体时代,大众对信息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各大平台的微信、微博,主要包括政府门户微信、微博账号的信息、主流媒体的微信、微博账号的信息和个人自媒体微传播平台的信息三大类,从以上三大类的传播平台中得到的数据分析,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网络空间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以下问题。(一)传播内容的准确性。个人自媒体微传播平台的信息主观性强,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注册获得微平台传播的门槛较低,有利于进行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但在传播的内容上,传播的主体更多是以吸引民众的关注、观看数量、获赞数量和评论数量为主要目的,在传播内容的准确性方面并未进行严格的把控,缺乏引导,存在一些纰漏。而艺术研究机构的微传播平台推送的相关内容主要以学术性的文章、活动的记录、名家的介绍为主,内容存在一定的专业性,普通民众少有浏览和关注,尽管微传播平台在促进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方面比较有利的一面,但是如果不能考虑到内容的准确性,就难以真正通过相关的平台让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二)传播内容的全面性。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种类、形式丰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部分专家学者的挖掘,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并被列入为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仍有一部分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没有被充分挖掘,正在逐渐流失。作为传播的主体,必须具备传播的内容,并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系统归类整理,否则在传播的过程中很难实现内容的全面性。(三)传播的受众面。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在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方面受到旅游、商业的影响,尽管广西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依然保有演唱、演奏自己民族歌曲和音乐的这种习惯,但是相关的人群逐渐呈现出老龄化、断层等现象,年轻人接触到的更多来自于网络媒体上的流行音乐为主,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在传播人群上受到了较大制约,代表少数民族音乐的歌曲和乐器逐渐的远离了少数民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传播的主体在减少,传播的受众面自然会受到影响,由于关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传播源数量少,在微信、微博等微传播平台上很难接受到相关的资讯和短视频,极大地限制了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三、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微传播策略

(一)推动本地少数民族群体中新媒体平台的普及。新媒体平台的出现给广西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渠道,不过这些地区面临着比较特殊的情况,一方面,本地的群众对于微传播以及新媒体相关的知识的了解比较少,另一方面,对于本地群众来说,借助网络这类新媒体来传播他们的民族音乐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所以应当加大网络和新媒体知识宣传力度,帮助当地的群众获取更多的关于新媒体的知识,提升他们对这些平台的使用率,同时强化本地的的网络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通过这两种途径可以极大地促进当地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二)以保留当地少数民族音乐特色为前提。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创新的内容包括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内的少数民族音乐不能盲目的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创新改变,因为这样很容易将原本的一些民族特色给遮蔽掉。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果完全照搬原汁原味的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不作任何改动地加以传播,也不容易引起广泛听众的兴趣,新媒体的使用者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比较能够接受个性、时尚、有创意的音乐元素,而对完全“传统”的东西不是非常感兴趣。所以应当在对音乐进行现代化创新与保留民族音乐特色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找到最佳的取舍方式,通过新媒体等平台将符合现代人欣赏趣味同时又保留了少数民族音乐精华部分的创新性作品传播出去。(三)充分挖掘扩展本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途径。新媒体的作用犹如纽带与桥梁,可以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民族音乐同外面更加广泛的世界连接起来,一方面让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有机会走到外面的世界,另一方面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具有当地民族音乐特色的作品。以往的传播渠道比较狭窄,很多优秀的音乐很难被展现在外面的世界面前,其中也包括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如今有了更新的传播途径,就应当充分挖掘各种可以利用的渠道,让这些少数民族音乐的美好散发到更广的地方,以政府部门平台和研究机构平台为主导,带动自媒体人为人们展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形态以及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等。微传播时代给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全新的契机和更多的可能,应当努力挖掘新媒体平台的作用,让这些宝贵的音乐文化更加广为流传,打造少数民族音乐品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和传播少数民族音乐的事业中。

参考文献

[1]柯丽娜.新环境下少数民族音乐传播路径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18,(07).

[2]付鹏.新媒体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8,(02).

[3]余浩.自媒体时代的戏曲微传播[J].西部广播电视,2016,(05).

作者:吴昊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