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的挖掘与传承

时间:2022-09-11 09:16:59

导语: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的挖掘与传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华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的挖掘与传承

摘要:中国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媲美的悠久历史。而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是世界历史的音乐文化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除了文字以外最能够描写出中国地域与民族文化的无字天书。中华民族音乐所蕴含的美学和思想能够让人在聆听时发自内心地涌现出民族的自豪感。民族音乐是最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的有力写照,不仅是劳动人民的艺术产物,还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史书。本文重点通过对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分析来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以及传承的必要性。

关键词:民族音乐艺术审美传承

在泱泱的历史长河中,五十六个民族创造出了截然不同的音乐文化。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音乐既是文化又是历史。音乐作为养分,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艺术历史与精神内涵。同样,通过民族音乐的研究,史学家可以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与地域历史。无论是从生产劳动,还是到宗教信仰,音乐可以毫无保留地书写历史。我国近几年对民族音乐文化逐渐重视起来,力图保留民族音乐最为美好的原生态特点,挖掘审美点并且将其传承下去。

一、我国民族音乐传承的历史

最早期的音乐出现在人们的劳动和生产之中。每个民族都需要在当地生产维持生存。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发展出音乐这一种表达形式来。随着各个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的融合,音乐也逐渐地渗透到全国各地。有历史记录的初期,少数民族音乐从夏朝时期就开始与中原的音乐文化融为一体。那时候的交流通常是出现在宫廷宴会之中,如文献记载周朝时期新王继位之时便有异族歌舞引入宫廷之中。通过异族歌舞在宫廷中的传播,表达出各个地区少数民族对周朝新王的恭贺,也同样表现出归属之心。在这样的交流和发展情况下,少数民族的音乐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曲调特征。除了宫廷音乐之外,同样也有祭祀音乐、宗教音乐,到后期发展的民歌和戏曲等。民族音乐几乎贯穿了整个少数民族的发展史。在经历了民族的起源、发展、灭亡以及与其他民族的互相融合漫长的过程中,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既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但又十分统一的特性,这是其他任何文化都不具备的。中华民族音乐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地域性的不同,音乐也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如蒙古族,因为地域辽阔并且以游牧为主,曲调就偏向开朗大气,又如苗族,地域多为山城盆地,曲调以空灵温婉为主。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和新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对传统民族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民族音乐逐渐淡出人们关注的目光中,成为了较为小众的音乐文化。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不仅是要学会曲调,更要读透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历史,才能够品出民族音乐最真实的韵味。民族音乐在经历了历史文化的洗礼,向世界展现出自身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也开阔了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音乐界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艺术内涵。与新派音乐文化互相影响、交融。随着历史的脚步,少数民族的乐器发展甚至超过500种,起到了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感情的重要作用。民族音乐在历史的传承中丰富了民族的文化。在民族习俗、民族节日的音乐表演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加深了人们对音乐文化的依赖性,是我国文化特色中最有味道的一道风景线。因此,我们提倡梳理民族音乐文化,发现它的美,将其历史与学术价值传承下去。

二、中华民族音乐在现代的发展

中华民族音乐从兴起到独立,再从独立到融合,最后从融合到创新,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走到了今天,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民族音乐文化,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学习,还是对未来音乐文化发展的一种展望。以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发展新派音乐已经是当今的流行趋势。纵然在全球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今,民族音乐文化多少也要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模式进行适当的让步和更改,但民族音乐的精髓仍然保留了下来。从整体来看,中国民族音乐逐渐呈现出进步的走向。主要表现在虽然小众化,但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对于民族音乐的研究方向也不仅是拘泥于音乐学,还拓展到民族学和社会学方面。这样的研究方式不仅拓展了民族音乐研究的视野,还将研究的程度提高了一个档次。随着我国推行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也逐渐被各阶段的学校重视起来。其中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逐渐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学者们加入了研究的队伍。不同于以往的老学究们,更加新鲜的血液带来了高学历、新科技,通过各种新媒体和互联网科学技术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更加专业同时也更加学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更多的少数民族青年走出了封闭落后的家乡,接受了更高水平的教育,参与到了音乐研究中来,他们拥有最原汁原味的音乐素养,也接受过更加正宗的民族音乐教育,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能够提供理论支持,还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提供更为便利的资料。通过学者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发现了民族音乐的美,并且沉浸在这样的美之中。传统民族音乐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人们开始在品尝着民族音乐之美的同时,推行了关于民族音乐的教育与传承。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开始逐渐成立民间音乐团体,推动了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高潮。从研究学者的角度来看,民族音乐不仅仅是曲调旋律和演奏演唱,更是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地域民族历史。高素质的研究人员除了具备更高的学历,还具备更加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以及学术研究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质量。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历史沉淀的基础之上,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民族音乐可以体现出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多彩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当地的特性,并且可以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一幅人民生活的完美画卷。通过音乐的表演,人民能够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通过歌舞的表演,也能够表达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亲人乡土的眷恋。中国民族音乐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中包含了民歌、戏曲、歌舞、民族器乐等等。通过人们口口相传,将生活、文化传承了下来,体现了人们生活中娱乐的社会功能。通过歌舞的形式,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通过唱歌,来调节心情和状态;但同时,音乐文化之中也会发生较为单一的变化,对于民族的发展也是存在着瑕疵的。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民俗性是否有传承下来的必要或者是否有被人为删除的可能性,还要避免传承的过程中逐渐丧失民族文化的特色部分。

三、中华民族音乐在审美方面的培养

(一)通过情感来体会民族音乐的美。在对民族音乐审美的教育过程中,要将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来进行传授。音乐是能够直接影响人们感情的艺术形式,比起其他艺术形式更加直接,更加强力,能够触及心灵。艺术教育同样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在选材方面,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承受能力和承受范围。利用艺术课程实行美育教育是我国当今各阶段学校所推行的全新教育模式。民族音乐的审美是能够通过作品来进行伦理道德和思想道德传播的课程。可以通过学习对民族音乐的审美来给学生们的文化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使其从学习民族音乐审美的课程中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音乐作品中有的能够体现出思乡之苦、有的表达出欢喜忧愁、有的赞扬了爱国情怀,例如《百鸟朝凤》,粗狂的唢呐用爽朗的吹奏形式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大地的热爱;《十面埋伏》,琵琶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则如同一场大戏,让学生们看到了楚汉相争的壮丽辉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音高亢开阔,充分表现出人民发自内心的喜悦;《姑苏行》悠扬的的竹笛声则让学生们如同置身于江南美景之中。民族音乐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们体会到音乐作品的精髓,还要通过音乐作品来感受到其中强烈的情感,懂得欣赏,通过欣赏来陶冶情操。(二)通过感受来体会民族音乐的美。在学校中可以适当开展民族音乐活动,主要以感受和品鉴为主。可以请民族音乐方面的专家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妙之处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观看民族音乐作品的影片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民族音乐中的语言美,感受民族音乐的形声色,了解民族音乐通过音乐的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有恰当的了解,激发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三)选择适合的民族音乐作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培养美感是培养学生们审美的一条重要途径。优美的音乐是增强审美的重要来源。民族音乐的体系过于庞大,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用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要对教学作品进行适当的挑选,既能够让学生们恰到好处地品味到民族音乐的美感,又能够让学生们感兴趣,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喜爱。可以挑选一些具有较为鲜明民族特色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们在品鉴的同时对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要坚持本土性与兴趣性互相结合。让学生首先了解自己本土本民族的音乐,例如东北地区的秧歌、二人转,山东地区的民歌,天津地区的快板、大鼓等。学生们通过对本土民族音乐的学习,来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感受到家乡的美,感受到乡土风情,进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对于年级较小的学生们在音乐教育方面的选材可以偏向于更加生动活泼的作品,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推动学生们对民族音乐审美的需求。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民族音乐的选择方面也可以同样着重于多样性以及经典性的方面。例如一些被广为传唱的经典民歌,类似《茉莉花》《渔舟唱晚》《赛马》这些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会更加快速,不会对民族音乐有陌生感。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渐添加一些京剧、昆曲、黄梅戏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去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赏析,让学生们充分地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方面,尽可能地挑选题材较多,种类表现较多的民族音乐,如山歌,自由嘹亮;小调,细腻曲折;号子,团结坚实;童谣,幽默活泼。通过说、唱结合的曲艺表演形式配以具有特色有多菜的民族乐器加上生动的民族歌舞,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地域文化的不同,各个民族的不同,这些民族音乐是历史文化的丰厚宝库。通过民族歌舞,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这些音乐不光具有抒情性,更具有叙事性的特点。(四)注重时代性和传承性。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曲调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体会到民族音乐中的中华之美。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风貌在世界音乐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出异彩纷呈的璀璨硕果,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体现。民族音乐文化记载了我国各个民族的璀璨历史,以戏曲类来说,京剧、昆曲、花鼓戏、黄梅戏、弹词等都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标志。现代学生们对此接触较少,这正是我们应该要向他们传授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将民族音乐中的爱国之情传承下去。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兼顾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将民族音乐艺术中的精华以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态度传授给下一代,推动学校对学生们的审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对于文化审美的需求,同时也要摒弃民族音乐艺术中较为落后和封建的部分,去掉与科学和真理背道而驰的内容,将真正的精髓发扬光大。选择更加符合当今教育理论的民族音乐文化作品,将更加健康的内容向学生们展示开来。

四、结语

中华民族音乐不仅是我国艺术界的无价之宝,还是世界音乐史上的无价之宝。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仅仅是融合了各个民族的特点,更是凝聚了各个民族的美,体现出来各种民族不同角度的文化。因此,通过对民族音乐审美的培养,可以培养出新时代学生们的审美原则、提高中华少年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同”与“异”的认识,形成文化传承的内动力,有效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实现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高月琴.试析我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元素[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

[2]宫斌.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J].艺术评鉴,2018,(11).

[3]黄燕,张维.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05).

[4]熊彦博.民族音乐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分析[J].赤子,2018,(23).

[5]熊娅亚.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对群众文化的影响[J].科教导刊,2019,(03).

[6]林珠萍.民族音乐与群众文化的渊源及发展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30).

[7]刘惠春.传承民族民间艺术在发展群众文化中的作用[J].商情,2019,(24).

作者:黄玲 单位:南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