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利用

时间:2022-04-28 08:31:24

导语:民族音乐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利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音乐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利用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长期经过发展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价值体系,是学校办学精神与校园价值的集体体现。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融合当地音乐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黔南州民族音乐为例,首先从依托民族音乐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入手,再结合笔者多年实践教学经验谈一谈利用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黔南州;民族音乐;校园文化建设

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储藏库,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广大艺人的智慧结晶。贵州山区有着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黔南州有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得到非常完善的保存,黔南州属于少数民族众多的地方,长期居住着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如布依族的好花红调、竹竿舞;侗族侗鼓舞、狮子舞等;传统民歌大调小调等。这些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离不开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价值体积,体现着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群体意识以及学校的行文规范等,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与氛围的整体体现,是凝聚全体师生的精华,也是对外的一张名片,是学校展示其形象的一个重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提高学校竞争力与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师生人生观与价值观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形成学校品牌有着重要作用。

一、依托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与传统中国民族文化的优渥土壤,在发展与形成的过程中凝聚着大量少数民族民间艺人的智慧结晶。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元,形式多样,是宝贵的财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优秀代表。建设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当今学校的发展趋势,地域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吸收与创新的共同结合,依托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将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的有机融合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感悟人文意识。(二)丰富校园人文精神。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现阶段高效教育人文资源相对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建设手段相对单一,校园文化所具备精神文化建设导向性能在民族音乐的文化中得到强化,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层面观念,可构成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的脚趾体系,从而丰富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构建精神文化。(三)传承弘扬优秀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黔南州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形式,依托民族音乐进行有利于黔南州音乐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加之大量的实践与可以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彩,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传统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校园文化建设融合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形成学生对于贵州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四)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贵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省份之一,贵州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当地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本地特色,融入本土文化,有利于打造出特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黔南州的民族音乐文化独具魅力,丰富多彩,都是贵州人民的祖先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是贵州人的特色文化,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让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在具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滋养下成长,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二、贵州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概述

(一)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内容。贵州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又由于贵州省的独特地理位置,该地留下了大量原生态自然环境、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资源,这是一个至今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文化生态体系。贵州黔南地区、黔东南地区更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区域,在黔南黔东南地区居住着苗族、侗族、水族、瑶族、布依族、土家族等,这些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渊源流畅,拥有古老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原生态的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如黔南布依族的好花红调,八音座唱、铜鼓舞、竹竿舞、织布舞蹈有多种,民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水族的铜鼓舞、芦笙舞、斗角舞、狮子舞、龙舞等;瑶族的长鼓舞和打猎舞。又比如贵州地区有许多民族民族民间戏曲,这些都是传统音乐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比如苗族的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二)贵州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对音乐文化的影响。贵州省多为山地,在高山峻岭的阻挡中平原稀少,可用于耕地面积小,地形相对复杂,云贵高原地带主要是盆地,可以用“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来形容。高山峻岭还阻断了当地人民与外界的联系,这使得贵州地区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圈,因此能很大程度上保留其原生态的面貌。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形态都被较好的保存下来,甚至外界都不知道,比如侗族的“大歌”,在中国发展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被外界所发现,当专家偶然发现时,对于贵州地区能出现如此的音乐文化现象表现得非常惊讶,音乐专家都在思考为什么物质相对匮乏的贵州地区出现多声部音乐,是什么样的文化形态滋生了贵州侗族大歌。不仅仅是黔东南,贵州的各个地区均用其独特的原声态音乐文化带给世人震撼,当我们走进黔南州的村落,我们会发现黔南州也存在着许多内容丰富、曲调多彩、种类繁多的声乐与器乐作品。而所有原声态的音乐文化形成,无不与贵州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丰富的艺术创作源泉。

三、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与策略

利用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笔者所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一直在进行着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力求找到一条可操作性强的路径,通过系列专题讲座、课堂展示、田野调查等一系列活动来引领丰富学生精神文化。将民族音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展开。(一)将民族音乐与相关课程进行结合。高校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针对学校与学生的特点,将黔南州本土民族音乐与相关课程进行结合,加深学生对本地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与兴趣,让学生首先对本民族的音乐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对本民族的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进行课程的教授时,教师可以考虑是否能将其与相关课程进行结合。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开发选修课程,让学生系统、专业、全面的了解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本民族的文化审美,从而建设校园文化。(二)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营造出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定期邀请黔南州民族音乐转件进行讲座,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学生朋友圈等现代多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如今民族音乐的观众与表演者都出现老龄化的趋势,传统的民族音乐应当要多培养年轻的新观众,这就需要改变年轻人的看法。学校可以定期的联系当地的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开展专题介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解本地音乐文化的平台,通过专家的解读与分析,让学生们通过传统音乐文化了解贵州文化的历史脉络,直观的了解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大学生社团。社团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校园内展开民族音乐文化的社团活动,能有效将民族音乐带进大学校园,通过一些列的社团活动,让学生能了解黔南州的优秀文化,也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三)定期举办关社会实践活动。黔南州因地理环境以高山为主,交通不便,相对闭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黔南州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有山歌、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实践性非常强。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来建设校园文化,让学生多了解民族音乐文化,通过观摩、采风、演出等亲身参实践来了解优秀的黔南州音乐文化。比如可以开展“黔南州民乐音乐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近距离的观摩民族音乐艺术家的表演,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民族音乐的服装、道具、化妆、表演等各种形式。又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野进行采风,让学生去了解原汁原味的地方民族音乐,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各种方式记录下来,通过思考梳理发现民族音乐与当地环境人文的内在联系。又比如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表演形式,学唱民歌、舞蹈、鼓乐,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将黔南州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运用至当地校园文化生活的建设中需要遵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不论是选择素材、题材都应该选择适合大学生阶段的作品,可以选择有历史意义的、地方特色浓厚的、民族性与传承性强的、对大学生能有审美教育意义、并且具有欣赏性的优秀作品。第一,本土化原则。选取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可以是当地最具民族特色传承下来的作品,可以是学生有可能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了解到的民俗作品最佳。本土化原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与兴趣,也能为学生提供田野调查等深入研究的可能。第二,价值型原则。选择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需蕴含一定的价值型,对大学生能进行深度的熏陶与教育意义。可以从素材的历史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传统价值等各方面进行考察,选取文化资源中最优秀的音乐作品代表。第三,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非常重要,因为感兴趣一定是学生愿意了解的特点。选取的资源应当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便于教师收集与整理,能让学生感兴趣,内容与操作简单易掌握。民间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将鲜活的黔南州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融进校园,既能促进校园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和谐互动,又成为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强化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施咏.音乐民族审美心理的稳定性与变异性[J].中国音乐,2008,(01).

[3]吴媛姣.黔南、黔东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以及改变[J].贵州大学学报,2015,(05).

作者:欧阳鹏婷 陈重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