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28 03:26:55
导语: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族音乐是高校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弘扬民族文化潮流的不断延伸,高校民族音乐的地位逐渐提升。但从我国高校民族音乐的课程设计上看,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及学生兴趣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其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及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本文从音乐赏析的角度出发,结合民族音乐赏析的特点,分析目前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民族音乐赏析能力的具体途径,探析提高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赏析;高校民族音乐;教学;途径
随着音乐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对课程设计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结合民族音乐的特点及高校音乐教学目标,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赏析能力是未来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应针对性地引导和培育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体会民族音乐的美感和内涵。
民族音乐赏析的特点
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是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基地,不仅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民族音乐传承人,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推动社会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了解。从赏析的角度看,民族音乐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性。首先,民族音乐赏析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音乐产品的产生地。民族音乐根植于本土文化,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并且音乐本身就是情感和文化的产物,可以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及表达形式都集中展现在民族音乐作品中,要想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解读民族音乐,必须懂得民族特色及文化背景。其次,赏析音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民族文化。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民族音乐就是在民族融合和发展过程中而产生并发展的,是一个不断融入和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要学会这种文化精神,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音乐,了解文化。2.民族性和地方性。民族音乐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我们可以通过民族音乐全面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基本状况。例如,我国的民族居住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的地域性较为明显,不同地方的音乐类型也存在很大差别,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3.艺术性。赏析是艺术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从民族音乐作品中挖掘美感,并从不同角度去感受,才能了解民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具体来说,可以分层赏析民族音乐的艺术性:第一层次,基本曲调赏析。曲调是音乐的基础,其长短高低的配合构成了基本旋律,这是表现音乐的最主要手段。第二层次,通过音乐旋律体现民族音乐情感。民族音乐的赏析也体现在歌词上,其语言精炼,节奏明快,带有韵律性。高校进行民族音乐赏析教学时,要充分阐释作品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到赏析的目的。对于具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来说,教师更应该将民族内涵和文化融入作品的赏析中,在文化交织中引导学生体会民族文化和音乐。
高校民族音乐赏析现状分析
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音乐赏析能力。从相关调查数据可以得知,虽然大学生对于音乐赏析的需求较大,但其对高校所开设的相关课程的满意度并不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开设民族音乐课程不合理。现代音乐教育主要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影响,其基本过程是上世纪初学习日本,新中国成立之后学习苏联,改革开放以后主要学习欧美国家,导致我国音乐教育长期沿用西方的教育体制,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都根植于西方教育。在这种氛围下减少了大众接受民族音乐的渠道,学生所听的音乐大多来源于西方音乐,致使传统民族音乐处于课程体系的边缘。例如,北京大学在音乐欣赏课的设置上仅有一门中国音乐课,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选择中国音乐的学生并不多。2.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民族音乐的系统教育,且由于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大多数民族音乐缺少适宜的社会生存环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思想脱节,学生很难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外实践较少。高校音乐欣赏课一般都是选修课,课时较少,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能够到课外学习、感受的机会较少。音乐欣赏离不开相应的文化环境,否则学生难以从内而外地了解民族音乐,更不能赏析音乐的美。二是传统民族音乐缺乏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简单地说,就是民族音乐在传播过程中与时代脱节,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3.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大学生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所以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存在较大差别,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是从目前的赏析课程内容设置上看,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4.专业教师队伍薄弱。当前高校民族音乐教师队伍较为匮乏,除了一些艺术类院校有部分专业音乐教师外,全日制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极其匮乏。一方面,教师教授民族音乐的热情不高,教授学生音乐赏析的动力不强;另一方面,民族音乐赏析对师生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教师对民族音乐的题材选取、风格的把握等方面都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从整体来看,民族音乐赏析是音乐教育教学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提高学生民族音乐赏析能力的途径
1.高校层面——改善课程设置,营造校园环境。一是改善课程设置。通过赏析民族音乐,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二是营造校园环境。赏析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高校要为学生的民族音乐赏析提供良好的环境,改变学生对于传统民族音乐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民族音乐赏析能力。2.教师层面——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一是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加强民族音乐的文化引导。要想实现对民族音乐的深入赏析,必须充分了解其所依附的文化内涵及文化背景。例如,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虽然使用了外国乐器,但是在旋律上使用了中国戏曲中的散板、摇板等手法。在演奏技法上将二胡与小提琴相结合,利用西洋乐器演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学生只有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充分了解,且具备一定的戏曲演奏知识,才能完全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民族音乐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其次,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赏析一首民族音乐不仅要了解其中的文化性、民族性,更要通过现代音乐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技术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不仅能听出民族音乐的美,更能分析民族音乐美在哪里。例如,赏析《二泉映月》时,教师在授课之前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该作品创作地惠山“天下第二泉”的场景,引领学生体会“泉水虽甜,人世却苦”的创作意境。随后,通过现代音乐乐理知识分析《二泉映月》的旋律和节奏。例如在指法分析上,阿炳用的是民间演奏中的定把滑音,在演奏时左手始终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这种技巧既减少了频繁换把的次数,又能通过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更加连贯,让人听起来回味悠长。二是丰富教学内容。这首先是我国多元化民族特色的要求。在民族音乐赏析上不能拘泥于课本的赏析曲目,要鼓励学生自主挖掘,充分理解民族音乐作品。其次,拓展赏析角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赏析时,要进一步拓展音乐赏析的角度,把音乐赏析和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提升音乐赏析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从赏析音乐美的本身,转变为通过赏析音乐学会参透人生哲理。3.学生层面——改变刻板观念,提高赏析兴趣。许多学生认为学习音乐是专业艺术生的任务,并未从根本上重视音乐的学习。所以,学生应改变刻板的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学习音乐。同时,要激发学生的赏析兴趣。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学会赏析音乐。音乐赏析是普及音乐的重要途径,随着民族音乐发展势头的渐升,学校应在教学体系中加强民族音乐教学,以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同时,也有利于普及音乐知识,保护我国民族音乐健康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刘也愚:《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黄河之声》2015年第18期。
[2]黄宇:《高校民族音乐赏析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
作者:赵逊 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 上一篇:小学音乐欣赏与歌唱教学分析
- 下一篇:艺术设计个性化创新教育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