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探究
时间:2022-09-28 08:46:40
导语:传媒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作为一个边疆大省,黑龙江省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的特征,其音乐具有少数民族特性。随着信息科技的普及,新媒体的发展为音乐文化的发掘、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媒介。本文希冀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促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更好地与传媒技术相结合、提升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
引言
自古以来音乐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尤其是象征着人民生活状貌的少数民族音乐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作为一项特殊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音乐伴随现代化物质生产洪流受到极大冲击,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大省,黑龙江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亟须加以保护。现代化生产与生活给文化继承与发展事业带来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新传媒的发展也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走向国际、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弘扬提供可能性。如何以传媒手段为依托,更高质效、快速度地保护好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现状探析
1.音乐文化发展备受挤压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在近代以来虽逐渐成为文化保护者口中的“常客”,但是综合而言,不难发现,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情势的变化,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越加显得现状堪忧。首先,物质生活状貌之下,许多少数民族逐渐脱离原有的生存环境走进现代化、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民歌创造以及传唱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其次,社会科技发展、各类生产活动充斥人类生活,物质生活对于许多人而言仍占据极大部分,精神享受仍旧存在缺陷;另外,随着许多潮流音乐的普遍化,人们对传统音乐的追求与喜爱逐渐变淡,在强有力的时尚音乐的冲击之下,传统少数民族音乐备受挤压、生存空间极度狭窄。
2.传媒技术发展雪中送炭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物质生活的提升、科学技术的普及以及新传媒技术的运用,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首先,对于许多濒临灭绝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传媒技术如电视频道、手机网络等的播报而受到大众关注,从而能够引起大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其次,对于繁杂的各类音乐文化资料,传媒技术能够发挥高质效、快速度的积极作用,实现资料管理的有序化、智能化,为其提供极大的便捷性。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实际性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融合,如哈尔滨师范大学借用艺术传播活动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引入实际性课堂中,这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各地区、各类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自我文化修养。与此同时,传媒技术的发展,对于各类文化之间的发展也具有极强的融合性,即借用传媒技术各地区、各种族之间可以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通过文化与文化的交流学习,更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大方面而言,这也为我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感情培养提供一大平台,也为各民族间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新传媒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策略
1.提升文化资料保存的质效
现代化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充斥在市场上的大多为各种各样的生产企业,同时时尚潮流、拜金主义被许多人所追捧。作为极具民族意义、民俗风情的本土文化却逐渐被湮灭,尤其是音乐文化。传统音乐文化所现存的资料不多,同时在一些大型的博物馆、管理库中可见的音乐资料也存在混乱性、掺杂性,音乐文化资料的搜集、保存以及整理工作十分欠缺。因此,需要从音乐文化资料的收集、记录、保存等几个方面入手,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保存管理。首先,需要对少数民族音乐现存文化资料进行收集。纯粹的人力收集工作无法实现完整性,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做好收集工作,可以采用人工访谈,借用网络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节目播放等进行资料的收集。而作为收集对象应该是多样的、全面的,既可以是民间抄本,也可以是口头传唱歌曲。其次,借用多媒体进行资料归类、核实。当核实工作完成后,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记录。需要注意的是,所记录的资料必须与原有资料吻合、与事实相对应,避免偏差性误导。最后,作为资料保存的一项重要工程,资料入库保存需要借助电脑进行归类,既可以借助音像制作,又可以使之成书保存,同时还能够设置专栏节目进行播放、宣传,使之充分发挥保存意义。
2.强化文化政策的保护规范
如今,促进优秀文化保护的呼声越加强烈,这对黑龙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言,机遇大于挑战,而这又给相关的文化政策提出严格的要求。音乐是我国一项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其中就包括民间音乐、传统戏剧以及曲艺等多种音乐形式。我国已经着手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但碍于各地区文化政策的接收与施用程度,以及音乐文化所特有的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传统音乐文化受到的政策型保护力度不够。这就需要文化政策与传媒进行结合,即当地政府可以设置少数民族音乐播放频道、音乐文化保护栏目等,通过电视节目向群众宣传;同时,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强化政策宣传,提升民众音乐文化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强化各单位的监督工作,将政策宣传工作落实到基层。例如,可以对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中贡献突出的人给予奖励,以此激发民众保护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3.促进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播
对于音乐文化进校园,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学校在音乐教学中仍体现出对“下里巴人”文化的排斥,即许多民俗音乐无法进入校园。尤其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如果能够充分融入一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因素,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文化保护意识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笔者以为,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启动的艺术交流活动具有启示性作用,同时,该校正在着力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此提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普及性、大众化。这可以作为借鉴,学校可以以此为宣传对象,借用纪实宣传的拍摄手法、做成宣传片进行播报,以此引导其他高等院校引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课堂中,还需要借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形式感受真正的民族音乐魅力,达到“图文结合、学感兼备”的效果。同时,对于教育教学的直接施行者,教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高校注重教育工作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培养工作,聘请相关教育者工作者,提升学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素质。
结语
综上所言,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潮流中既面临冲击性挑战,也由于新传媒的出现而更具发展潜力,黑龙江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大省,多样、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资源。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保护所存在的桎梏,找到导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流失的源头、认识新传媒在文化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做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收集、记录与保存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官方作用,普及相关政策;要将传统文化引入高校教学活动中,助推文化与教育结合,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谌春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音乐传播,2016(3).
陈虹羽.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些思考和建议[J].民族音乐,2016(6).
周雪.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音乐传播的文化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6(10).
石佳妍.浅析传播学视阈下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及保护[J].中国报业,2016(12).
李康燕.传播学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6(5).
陈大炜.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黑龙江少数民族婚俗音乐[J].音乐创作,2017(10).
作者:郎群 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 上一篇: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的精细化管理
-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