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在中国音乐的作用

时间:2022-03-22 02:42:16

导语:戏曲在中国音乐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戏曲在中国音乐的作用

【摘要】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音乐文化,因其容纳了民间歌舞、故事、文化等众多艺术内容,它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世界表演艺术体系中也独树一帜。本文以戏曲走进中国音乐中小学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主线,浅谈了对于如今中小学戏曲音乐课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戏曲;重要性;必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戏剧品种最多的国家。据《中国戏曲志》的统计,中国历史上曾经拥有394个戏曲剧种;到2004年,现存戏曲剧种为270多种。50年的时间里,有120多个剧种变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平均每年就有2-3个剧种成为历史,这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流逝,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一、戏曲音乐在中小学课堂中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等要求。在美育课程建设上,北京、上海等地都将开设舞蹈、戏剧、戏曲等课程。(二)教师素养。据调查,我国真正对戏曲文化有细致了解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寥寥无几,许多年轻教师本身对戏曲音乐不太注重,认为这是过于陈旧的东西,对于戏曲音乐中常使用的乐器也只是略知一二,自身对戏曲音乐的兴趣都不积极,更别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学生兴趣。在这个数字信息化的速食时代,对于戏曲音乐这样缓慢、老派、故事陈旧的音乐文化,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他们更愿意接受各大类选秀节目、电视节目里各类明星演唱表演的音乐,他们认为这样的音乐才是时代的音乐。

二、戏曲走进中国音乐中小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是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戏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利用音乐、说唱的形式将历史故事、感情故事、文化故事、民俗故事转化成音乐说唱表演的形式进行演绎。表演时的眼神、走步、念白都很有讲究,作者认为这是现代的电影、舞台剧、话剧的始祖。所以把戏曲音乐融入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透过戏曲音乐把语文、历史、地理等内容结合进去。(二)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摇滚乐等远远胜过传统的戏曲音乐,对流传千年的戏曲剧目、代表人物及中国的戏剧创作大师更是缺乏了解。一个民族最大的财富应该是它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文化自信必须来自于你对国家文化的了解,只有了解戏曲音乐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才能掌握戏曲文化的精髓、优点和缺点。了解到我国的戏曲音乐文化也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人拍案叫绝的表演艺术以及经久不衰的传唱价值。所以把戏曲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可以提升中小学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表演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拥有形态各异的多媒体传播时代,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对于戏曲音乐没有很好的认知和知识的普及,只是认为是一种陈旧的音乐文化,戏曲音乐节奏缓慢对于追求时尚和潮流的学生来说过于拖沓,还有所谓的从众心理都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戏曲音乐审美认知。所以把戏曲音乐带进中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方式。

三、戏曲走进中国音乐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

(一)对戏曲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随着国家越发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戏曲音乐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是响应了时代的号召,也是从新一代的学生和祖国的未来着手,从他们这一代开始,把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戏曲音乐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二)对中小学师生自身素养具有文化意义。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把真正的戏曲文化落到实处,通过自身授业解惑,把课堂变成音乐的课堂,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戏曲音乐文化修养,了解戏曲的历史、发展、形成,尽可能地不断学习戏曲音乐文化、学习使用戏曲音乐演唱时需使用的乐器,了解人物形象,把赏析和学唱结合起来,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教书育人。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戏曲竞赛,戏曲音乐展演观看,如美术课可以让学生临摹戏曲中的脸谱,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喜欢上戏曲音乐。通过学习为戏曲音乐中的故事进行二度创造,转化成自己喜欢的戏曲音乐。

四、结语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音乐文化,文化内涵深远且富有民族意义,将其带入至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民族的音乐文化如果我们自身都不去传承,那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又该如何传承?戏曲文化是中国独树一帜的音乐文化,对于这样的音乐文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吕海啸.小学音乐课堂融入淮剧价值研[J].音乐大观,2012(07).

[2]毕玉娟.谈戏曲进入高校艺术课堂的重要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31卷(8).

作者:衣秋雨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