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音乐的思想性与人民性
时间:2022-02-21 08:02:27
导语:德彪西音乐的思想性与人民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德彪西生于法国,系现代音乐发展的奠基者,创立印象主义音乐.从其著作《克罗士先生》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民族音乐复兴的执着。他被人们称为“法国的克洛德”,这不完全是因为他的音乐创作旋律具有民族风格,而是因为他在当时法国音乐家中第一个倡议必须恢复并发展音乐的民族传统。只有在实际为人民写作的音乐中用真正的民间曲调,才会适得其所。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派;民族传统
一、
继德国的巴赫和贝多芬之后,法国的克洛德为音乐史树立了第三块里程碑。克洛德•德彪西1862年生于法国,可以说他是整个现代音乐发展的奠基者。他冲破几个世纪以来惯用的音乐模式,创立印象主义音乐,创建音乐色彩学。由此,在瓦格纳主义盛行的时期,由于他的出现而引起了一场音乐革命。从表面上读《克罗士先生》,像初听德彪西的音乐一样,给人以复杂的印象。因为德彪西是完全属于他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相当不关心政治;他是那样的艺术家,由于憎恨学习死板的形式主义往往走到另一极端———思想模糊。在书中也显示出这样的特征,有些批评家把德彪西曲解为颓废派的理论家。这本书反驳了这种简单化的意见;十分明显,作者的思想和意图是深深与形式主义为敌的,作者在书中写到“作曲家的任务不在于供一小撮受过教育的音乐爱好者或专家们的娱乐,音乐不是专供音乐家或自命音乐鉴赏家们消遣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民大众在德彪西心中的地位。
二、
德彪西在世的时候,已经被人们称为“法国的克洛德”,实际是受之无愧的。这不完全是因为他的音乐创作旋律具有民族风格,而是因为他在当时法国音乐家中第一个倡议必须恢复并发展音乐的民族传统。当时巴黎的一些知名的知识界人士都认为德国音乐是唯一的标准,德彪西挺身而出,反对在外国偶像面前屈膝。德彪西在《克罗施先生》一书中对格鲁克和瓦格纳的抨击,今天看来可能是不公平的,但是他所抨击的决不是这两位伟大作曲家的创作,而是抨击对他们的狂热崇拜。由于这种崇拜,法国本国艺术家的伟大名字被淹没了。他认为法国音乐再不应该向那些使它走入歧途的人们问路了,必须回到那被忘掉的民族传统的道路上去,必须寻找这些传统,从法国文艺复兴的老一辈大师们使之发出微笑的对位法中寻找他们的民族传统。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传统使之与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有些崇拜德彪西的人会很得意地宣称德彪西的音乐对于“群众”来说是过于细致了。具有这种想法的本意很明显,是要表达其音乐之深刻与复杂。但不尽其然,德彪西和他的同代人罗曼•罗兰一样,并没有放弃要与人民密切联系的思想。甚至在德彪西的著作中都会看到他念念不忘的理想:不仅要创作人民理解的音乐,而且要创作专为人民而作的音乐。德彪西把作曲家的作用估计得很高。他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如果只要求超乎别人之上,而没有超乎自己本身之上的良好愿望,那一向并不是什么难能可贵的事。”
三、
一个完美艺术家必须不断寻求新鲜的东西,而这“当前任务”就是教育群众。在当时某些音乐家埋怨说听众习惯了学院派的形式主义而不接受新的音乐时,德彪西认为这是不能埋怨听众的,倒是应该怪那些音乐家们,因为对于听众的对曲子的欣赏态度他们充当了冷淡的服务员和保护人。而这些音乐家们“沉溺于胜利之中”,是微不足道的,他们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荣誉,因为荣誉是归于那些不背弃革新家和人民教育者的崇高职责的音乐家们.而且,只有人民能够给艺术家以荣誉。对于德彪西来说,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作曲家脱离了人民,就会迷失道路。瓦格纳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那为人民创作音乐的理想是被有钱的崇拜者给断送了。德彪西曾经以绝妙的词句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真正的荣誉只能来自群众,而不能来自那些经过挑选的、镀了金的听众。”因此,创作必须是为人民、为群众。但为人民写作并不是说按照学院派的一套手法把民间主题加以改编,用德彪西的话说,它们好像“因被用花边般的和声装扮而受宠若惊似的”,只有在实际为人民写作的音乐中用真正的民间曲调,才会适得其所。为人民写作,指的并不是简单化、粗糙化、庸俗化。为人民写作,指的是提高。德彪西在书中提到恢复民间传统应根据艺术发展的一切进步的经验予以加工改造,不是模仿,也不是像书籍中的考古家那样的修缮,而是像那些与人民相联系的艺术家一样,要创造性地加以恢复。
从德彪西的书中可以看出,作者深信人民的音乐是可以使法国音乐接近群众时期的民族传统的复活。它将使“微笑”的对位复兴,使那些来自民间的曲调恢复原来的荣誉,从而取得应有的地位。当然从《克罗士先生》一书可以清楚地看出德彪西感到了自己创作和自己的心理的裂隙,诚恳地承认了这一点,并提出虽然在当时矛盾的影响下,自己本身也存在着矛盾的倾向,但他作为一个作曲家是自觉地努力追求伟大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的。因此他的《夜曲》、《海》和两册的《前奏曲》永远成为法国音乐的宝藏。并且也正是如此,德彪西的作品才为普通人、为音乐的真正的爱好者和赏识者所珍爱。如果“法国的克洛德”今天能听到这么多国家的音乐欣赏者对他的音乐所给予的热烈掌声,他必然会感到“他已完成了自己当前任务的愉快信心”,他会知道世界上伟大的人民艺术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现实。
作者:赵铭惠 单位:辽东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冯毅.从德彪西的音乐论中西方钢琴艺术[J].艺海,2011.
[2]熊辉婧.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东方色彩[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朱怡君.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个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
- 上一篇: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解析
- 下一篇: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