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价值

时间:2022-12-29 11:42:25

导语:民族音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音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价值

一、民族音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实现上述目标任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什么载体或平台,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使学生主动认同、接受教学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再外化为行动呢?本课题组根据中央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理论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双重要求,努力探索一套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式,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教学中,运用民族音乐作为素材辅助教学,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和教育资源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以增强教学效果。关于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界定有很多,总的说来,就是来源于民间,在民间传唱的,体现民间生产、生活的歌曲或乐曲。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作了众多优秀民族音乐,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内容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种: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先进文化和社会正能量的反映,它体现了民族的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们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可以带给人们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和真善美的陶冶、启迪。因此,民族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看似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他们的德育和教育功能又是相通的,所以民族音乐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体现价值,就必须把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发挥两者合力育人的功能。

二、民族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体现

古今中外著名的学者非常重视音乐的德育作用,音乐家冼星海说:“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这揭示了音乐对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中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他指出了音乐具有教育和德育功能。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可见,音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不可缺少的工具。民族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天,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是:作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音乐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众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加深了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加强了大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通过真挚的情感,动听的旋律,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震撼和鼓舞着广大的学生。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些进步音乐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救国救亡的歌曲,如《保卫黄河》《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持奋战的民族精神;如《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歌唱祖国》《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歌曲反映了对新生活、新社会、新制度的赞美;如《红旗飘飘》《爱我中华》《我爱你,中国》《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这些民族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对引导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音乐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音乐与政治、经济、历史都有密切联系。音乐不仅仅被用来聆听和欣赏,它也是具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来源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大学生通过了解和欣赏各式的民族音乐,可以加深对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的了解,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大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素养。民族音乐本身也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二泉映月》《梁祝》和一些少数民族创作的音乐等歌曲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理解。民族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民族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有助于增进大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有助于增进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3.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

一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就像一部经典影视作品、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它能教育人、鼓舞人、影响人、塑造人。因为音乐是传播美、追求美的工具,通过美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对于大学生来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把相关理论知识和民族音乐联系起来,为学生精选具有深刻思想内涵、体现生命价值的励志作品。例如《奔跑》《相信自己》《飞得更高》这些歌曲就是鼓舞大学生要有勇于攀登,要有勇于追寻梦想的精神力量。歌曲《世界一家》《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向大学生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追求。歌曲《为了谁》《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好大一棵树》等表达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赏析这些音乐作品,使大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使大学生在唤起学习兴趣的同时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民族音乐的运用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现途径

研究民族音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价值,是探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尝试性方法。音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音乐与道德、教化、政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具有相当魅力的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仅都是真理性的也是大学生关注的范畴,理应成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打造大学生优良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把民族音乐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起来,实现理论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目标,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和创新。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民族音乐作品

由于民族音乐种类、数量众多,创作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同科目、不同章节需要选择与其相关的民族音乐作品,通过音乐的情感力量,将单纯地说教式教学转化为生动的感性形式的教学,在课堂上让大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民族音乐素材的选择,应特别注意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内容的结合和辅助作用。首先,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民族音乐为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应紧密联系教学的内容,把握所选作品的思想性,认真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使所选作品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契合点。其次,要精心选择民族音乐作品,音乐素材应选择那些古今中外得到公认、堪称精品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应选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尽可能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使大学生感到亲切的民族音乐作品。

2.采取多种方式演绎民族音乐作品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灵活的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多媒体教室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利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极大地满足大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充分刺激大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民族音乐的乐曲或视频展示出来,在视觉与听觉上增强音乐作品带给大学生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民族音乐的魅力,让大学生理解民族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最大可能地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同时,也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环节穿插到各种互动环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运用一些表演和创作的方式,在民族音乐的生动性中激发自己的想象,以此增强对自我人生的认知与体验。比如可以通过学生演唱、表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如谱写新乐曲或将歌曲重新填词,将受教内容进行创作,在这样的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无形中也广泛开展。

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音乐素养

作为非音乐专业教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音乐素养主要体现在对民族音乐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挖掘以及欣赏、剖析民族音乐作品能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就可以把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实现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音乐素养培育,使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民族音乐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色彩,还能活跃课堂氛围,引发学生深思,增强教育效果。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内容、种类、形式的理解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相融合,将相对枯燥的政治理论用轻松愉快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活力,真正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

作者:何婧文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