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音乐课堂与民族音乐论文
时间:2022-04-05 03:46:49
导语:高职音乐课堂与民族音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现状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丰富多元,音乐文化发展历史悠久绵长。特别是对于我国这种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音乐不仅种类繁多,且多数音乐资源也十分丰富。但现如今,只有少部分音乐文化传承被广为流传开来,一些民间艺术音乐已经出现断流、断层,甚至面临濒临传承断绝的危机。比如,有关于民间音乐为主的民间艺术技艺或是绝活等都已经慢慢走向消亡或失传,这些包括一些民间技艺、宗教音乐、或是仪式音乐等。具体而言,像蒙古族乐器“潮尔”、北京白云观传承的道家音乐、纳西族的纳西古乐,甚至包括诸如昆曲、古琴以及工尺谱等都已经逐渐淡漠出人们视线,多数传统文化音乐种类或是传承已经面临断送的危机。另外,诸如宫廷乐、歌仔戏、曲艺曲种等都应重点保护,否则流失的不仅是音乐文化种类或作品等,更重要的是断送了我们宝贵的民俗音乐传承。近年来,我国受到外来物质文化及市场贸易运作的影响,我国媒体或是网络上播放的民俗、民族音乐典型作品已经越来越少,而诸如流行乐、摇滚乐等则占据大半江山;加上受到哈韩文化、港台流行乐坛风气的推波助澜,一些学生群体也随之趋之若鹜,甚至出现过度追星热、粉丝热的狂热盲目崇拜现象。可以说,我国教育体制主要以应试教育方式为主,在应试教育体制中也并未对音乐教育给予过多关注。许多学生盲目崇拜日韩歌曲或是嘻哈风格舞蹈音乐等也是因为如今音乐文化传播途径较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或是媒体对其思想造成冲击与灌输,但在应试教育中关于民族音乐的培养与学习也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并且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观念守旧,教学模式生硬,许多学生本就对民族音乐文化未能过多了解,通过生硬、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其予以学习时也缺乏主动求知欲望。当前,全球竞争愈演愈烈。我国在改革开放一路艰辛走过来的几十年发展道路历程中,更为重视经济增长与科技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但在民族性文化建设方面稍显不足。面对异域文化的传播刺激或是来势汹汹的外来文化冲击,我们缺乏一种“文化危机感”意识。虽然,各地政府考虑到了民族文化传承建设的重要性,也极为提倡打造地方文化艺术品牌创建,但多数产业建设也仅是针对一些具有利益性、效益性为主的旅游业发展;对于富有中华民族特色与文化传承意味的民俗音乐弘扬却显力不从心,这本身属于一种错位的思想观念。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系中的民族音乐文化所表现出的日益严峻问题,我国也提倡主张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保护机制措施。如根据地方民族特色及风俗文化差异组织了大批人力对已经面临民族音乐文化断层的民间音乐予以了重点保护;包括由国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来保护民族音乐艺术家或民间艺人传承等;并且投入了诸多人力、财力资源对各民族聚集地的价值文物、音乐种类与作品进行了整体和保存等;在地方少数民族区域中建立了必要的生态音乐保护基地;另外,随着国家中央及地方政府近些年作出的保护措施应用推广后,目前已经一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被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且已经有不少被申请成功,准获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包括古琴音乐、昆曲系列、新疆十二木卡姆、蒙古族长调等等。另外,为了保护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并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点保护,国家在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后,也组织了大批专业人士与不少音乐院校的青年人才向民间老艺术家予以学习和文化交流。而这种文化传承方式的保护机制被人们习惯称为“活体”传统。同时,在各少数民族地区聚集地中,为了沿袭民族文化传承及其民间艺术,地方政府也号召了年轻一代大力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并与之建立了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制,目的是不断发扬和继承我国中华民族特色音乐文化传承,使诸如古琴、昆曲、新疆十二木卡姆等艺术文化得以传承开来;而诸如新民乐、“中国风”特色、十二乐坊等社会风气的出现,也说明我国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实施的保护机制措施有着积极的促进效果。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课堂教学途径
(一)提倡民族音乐的框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我们知道民族音乐教学与现代音乐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学生在课堂学习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时,应能建立特殊的“情境”要素构建,用以辅助教学,避免学习时的乏味、陌生感形成,进而激发学习情趣。一是针对于音乐技术层面,即加强对音乐实践课程相关的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为此,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本身设计时的旋律、乐感、节奏、手法、演绎技巧等的分析进行巩固。二是关于音乐形态结构的熟知与理解。比如,可以对一些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或是古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体裁背景设定予以研究,同时结合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情境要素建立,分析其音乐种类的文化差异,以辅助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有着另一层次的高标准认知与理解,进而可促进学生逐步了解到更为深刻的民族音乐形制、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等的领悟。三是对音乐历史层面的认知。关于这一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老师应能通过音乐作品的授课与指导,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音乐所处历史背景下的音乐体裁、音乐风格、及具有的艺术价值等,通过互动性提问、情境要素建立、历史背景铺垫等方式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全面理解,进而可进一步将过去的音乐作品呈现的音乐文化跃然于课堂教学中,揭示出其具有的发展规律等。
(二)高度结合“音乐新课标”要求予以教学
音乐属于艺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载体。而民族音乐文化来源于我国各民族生活之中,是一种社会民间的集体智慧表现,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计划完成并非仅仅针对于各类民族乐器演奏技巧等的掌握,同时也需要结合音乐新课标要求,让学生们能够深刻认知到民族音乐文化来源于社会民间与中华各民族的智慧结晶,以培养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同时,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情怀。一方面,民族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与古代音乐课程部分相互交织,两种具有音乐文化的共同性,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课程,学生能够具有高度情怀的爱国主义情操;另一方面,随着艺术文化体系的不断进步,当前用以反映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各类音乐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包括各类民间艺术等丰富多元,所以学生通过民族音乐学习,能够全面的对诸如民歌、古代乐器、戏曲、曲艺种类、及民间歌舞表现形式等有所了解,使学生在音乐专业学习过程中掌握到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与领略到音乐艺术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与音乐主题相关的组织活动。比如策划出乡村音乐活动,观看某些民族风气活动的音乐表演,包括积极观察民间艺人的艺术文化组织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三)创新课堂教学,注重艺术实践
民族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音乐专业教学体系部分,应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创新。老师在应用“框架式”教学方法时,应能对教学情境要素予以创新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适当穿插一些典型的民族音乐作品用以教学赏鉴。比如在学习京剧版块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探究京剧之美”为教学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式探究。当然,这一过程应能提前对学生做好组织分工作业,从而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积极讨论与探究中有所收获。学生进行交流研讨的方式可以是相互交流或是技艺表演,最后由老师与学生代表予以共同评价。这一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模仿、学唱交流等,一方面保障了教学课堂授课活跃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效果如何。另外,老师也应积极组织学生推广民族乐器,包括鼓励学生组建民族音乐组合,或是定期参与民族音乐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等。
(四)强化师资队伍
一批作风优良、精干高效的精良师资队伍可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与课堂授课良好氛围。对于民族音乐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团队属于答疑解惑与知识传播的引领者。因此,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提高综合教学实践能力,注重相关音乐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定期指派教师团队参与必要的音乐师资教育培训等,以不断充实骨干教师人资建设队伍与提高青年教师综合教学素质水平。
作者:邓颖贞单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
- 上一篇:施工图设计会议纪要
- 下一篇:五水共治河道治理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