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东北民族音乐

时间:2022-05-09 02:38:19

导语:浅析古代东北民族音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古代东北民族音乐

一、高句丽乐

高句丽是岁貊族的一支。高句丽自公元前37年立国,于公元668年被唐帝国攻灭,历经705年,28世。高句丽政权存在期间,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经济文化空前大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潮流推动下,高句丽也取得了自身经济、文化的繁荣容。高句丽全盛时期,占据了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域。由于始终同中原王朝保持臣属关系,不断吸收中原文化,所以创造出灿烂的高句丽文化,对后世朝鲜半岛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高句丽“其民喜歌舞”,歌舞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是历代史书常见的记载。他们每年十月祭天,祭祀时“昼夜饮酒歌舞”,称之为“舞天”。高句丽的丧葬也离不开歌舞,即“葬则鼓舞作乐以送之”。3高句丽的宫廷音乐颇为讲究且场面壮观。从史书的记载和吉林集安高句丽壁画中的舞乐来看,高句丽的宫廷音乐是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中原宫廷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而形成的。早在汉武帝时,高句丽是汉朝的一个县,为了让高句丽更好的臣服于汉朝,故投其所好“赐鼓吹伎人”。后高句丽建立政权,不断与中原乃至西域进行文化交流,使其宫廷音乐得到完善。高句丽的宫廷音乐集歌、舞、乐于一堂。乐舞中以舞蹈为主体,分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表演的同时有男女歌伎伴唱和伴奏的乐队。伴奏的乐器有琴、筝、阮咸、腰鼓、排箫、笛、竽、胡角、长角、箫等。高句丽人平时就擅装扮,演员就更加讲究化妆、服饰。身着彩色绸缎,饰以鸟羽、飘带的演员,浓妆艳抹,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景象。由此可以想象,高句丽的宫廷音乐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高句丽的宫廷音乐除了较大的歌舞形式外,还有琴与舞蹈乐器合奏,琴独奏等形式。从高句丽宫廷音乐的演出组合形式和乐器的使用来看,中原的乐器、乐曲已广泛传入东北,成为高句丽宫廷中主要的音乐表演形式;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高句丽人已能自如的运用中原的乐器与乐曲了。

二、扶余国乐

“扶余国……以腊月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明曰迎鼓。……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扶余是岁貊族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国较早(公元前108年-公元494年),发展较快。扶余国立国的600年间,开拓了松嫩平原,创立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平时,扶余人不分老幼,不论白天劳动,还是晚上休息,经常“昼夜老幼皆个,通日声不绝”。如逢祭祀之日,更是接连数日尽情歌舞,歌舞中大约有鼓助兴,所以称“迎鼓”。

三、三韩乐

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有马韩、辰韩、弁韩三个族系,统称三韩。三韩喜歌爱舞,马韩“常以五月下种迄,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聚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响应,节奏有似‘铎舞’。”他们不仅在5月农忙以后饮酒歌舞,便是10月庄稼活完毕,也是这样。辰韩“俗喜歌舞饮酒,有瑟,其形似筑,弹之亦有音曲。”可见,辰韩人不仅酷爱歌舞,并且善弹瑟。他们的瑟既为歌舞伴奏,也用来独奏。

四、契丹乐

从史料中记载:契丹族是鲜卑的后裔,他们“逐寒暑,虽水草为牧”,往来徙居,以车帐为家。契丹族在丧葬活动中要唱“祝歌”:“冬月时,向阳食。若我涉猎时,使我多得猪鹿。”契丹族,父母死后,把父母尸体“置于山树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葬之”。收葬父母时他们会在歌中把对父母的崇敬和狩猎生活联系在一起,没有迷信荒诞色彩,在对劳动和生活的朴素追求中,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五、库莫奚乐

库莫奚,“其先东部胡宇文之别种”,即隶属于宇文鲜卑。我国弓弦乐器胡琴的前身———奚琴,便产生于这个部族。“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4奚琴由奚族传入中原。他的形制特征是:圆形琴筒,有两根弦,以竹片为弓,夹于两弦间。后来也叫稽琴。从库莫奚族产生古老乐器奚琴这一史实来看,当时库莫奚人不仅熟练的掌握了这件乐器,而且还有反映他们生活的奚琴乐曲,或者独奏,或者为歌舞伴奏。

六、乌洛侯部

此外,《魏书》乌洛侯部记载:乌洛侯部“乐有箜篌,木槽草面而施九弦。”在吉林集安北魏为古墓藻井壁画和吉林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有一乐人演奏卧箜篌。这两幅壁画中的卧箜篌就是东北古代音乐的又一佐证。在吉林集安古墓壁画中有一乐伎手抱一阮,长柄、5轸,柄颈上似有柱位;阮,古称秦琵琶、月琴。据东汉傅玄《琵琶赋》序载,是当时人参照琴、筝、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阮、箜篌这两种乐器出现在东北古墓壁画上可推测,自汉代起其它地区乐器陆续传入东北,不仅有阮、卧箜篌,还有琴、瑟、筑等。另外,在东北辽阳棒台子墓葬壁画中的杂技表演图,从场面的宏大、演出节目种类以及乐队形式,皆似中原两汉时期“百戏”。辽阳棒台子墓葬壁画中“百戏”乐队,也分3席,第一席位于左前,是顶梳高髻、裙带飞舞,左手持短棒的指挥。第二席位左侧后,是5位歌手。第三席位右侧后,是4位乐师,分别击红鼓、弹琵琶、吹洞箫、鼓琴瑟。后排也有建鼓1架。从乐队的编配到乐器种类看,东北百戏乐队已有相当规模。东北古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虽然久远,但是它曾影响过中原北方和东北地区的音乐发展,给中国民族音乐之林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有着可观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值得不断探究。

本文作者:马玲工作单位: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