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时间:2022-05-09 11:04:35

导语: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教学

一、民歌的教学

2013年4月在镇江举行的“苏少版初中音乐教材培训会”上,就有专家让在场的音乐教师分成男女声来进行“异曲同唱”,结果发现效果更好,这也给中学音乐的民歌教学带来了启示:民歌的旋律久唱不衰,但教法可以不断创新。北方的少数民族民歌的教法可以因曲而异。有的可以从歌曲的背景故事入手,如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讲述关于“嘎达梅林”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有的也可以从民歌的种类开始,比如《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花儿”,这就需要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花儿”和“花儿会”,然后再学唱歌曲;还有的则可以从介绍作者开始,比如新疆民歌《青春舞曲》,上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西部歌王”王洛宾的资料和歌曲,然后从欣赏他的代表作《在那遥远的地方》开始教学,等等。

二、曲艺音乐的教学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泛指说唱音乐,大致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和琴书五类。八年级欣赏课中,有一课为欣赏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和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两种曲艺离中学生的生活都比较远,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形式。苏州评弹有着抑扬顿挫的音调、优美儒雅的音律。《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诗词谱曲的优秀作品,是一首抒发悼念情感之作。作者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奇特而瑰丽的联想,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重整河山待后生》是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度身订制”的主题歌,这部电视剧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而老舍先生的小说本身就“京味”十足,契合这一背景,词曲作者特地选用了京韵大鼓这一北京传统曲艺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骆玉笙先生的演唱,苍润、浑厚、开阔,而且通俗、自然。但是,作为电视剧的主题歌,它又带有很强的流行音乐元素。欣赏完以上两首作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一张表格,分别从流行地区、方言、曲调、伴奏、风格几个维度,比较、了解南北方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片段,充分感受曲艺音乐的特点。然后,再欣赏四个音乐片段,分别是京韵大鼓、苏州弹词、山东琴书及东北二人转的几个唱段,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语言的特点,独立地分辨出具体而又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

三、戏曲音乐的教学

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要素。戏曲音乐的唱、念是诗歌化和音乐化的,做、打则是舞蹈化的。让戏曲走进音乐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戏曲的氛围中亲身体验戏曲丰富的韵腔、内在的神韵,品味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八年级第五单元的《梨园漫步》是一堂戏曲音乐课,教材内容主要是京歌《唱脸谱》和黄梅戏《山野的风》。学唱前,可以让学生先看一段原版的《唱脸谱》演唱和一段黄梅戏《天仙配》的录影视频。《唱脸谱》的旋律,学生相对比较熟悉,很快可以激发学生想学唱的欲望。接着,教师可以从我国的国粹———京剧入手,讲述它的起源、四大行当、两大唱腔等。然后再讲解黄梅戏的特点,即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它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进入教学互动体验环节中,教师可以请学生一一说出歌曲中脸谱上呈现的人物分别是谁,最后再分段模仿演唱。集体做“回放”游戏,要求学生回忆黄梅戏《山野的风》的旋律,并努力模仿演唱出其中的一两句。这样形式多变的音乐教学方法,正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京歌”“黄梅戏”的兴趣,在学唱“京歌”“黄梅戏”的同时,也对京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课后的教学延伸也非常重要,比如,要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民族戏曲知识;尝试认识戏曲伴奏的乐器,尝试演奏戏曲合奏乐器;观看戏曲影视节目或者看现场演出,欣赏戏曲人物造型,模仿简单动作;了解本地区戏曲样式,学唱其中的精彩片段;策划、组织学生开展戏曲模仿秀活动;在校园重大演出活动中,植入戏曲音乐板块,等等。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也有200余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民族歌曲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学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播者,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本文作者:王甜甜工作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