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商业化的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09 10:57:09
导语:民族音乐商业化的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业化可以发挥人的创造力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人们消费,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吸收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商业化还可以发挥人的认知能力,使人们的思想及行动更加符合经济规律,丰富人的情感,提高人的觉悟水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文化艺术是一种精神享受,不能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商业化运作。其实,这是对文化的一种狭隘理解。从某种程度而言,文化艺术是一种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也具有商品基本的价值属性,自然可以进行商业化运作。文化产品商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在中国,包括电影、现代流行音乐、图书、电视等都实现了商业化发展,这些文化艺术产品在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反过来也支持了文化产品的持续发展,促进了相关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而反观我们的民族音乐,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却滞后很多。民族音乐文化商业化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可以推广民族音乐文化,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认可,经济利益可以生存的同时也必然会使有才华的人投入到相关产业中来。首先,从基本的生存而言。目前,许多中国民族音乐出现了断流,濒临绝灭。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他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然而,由于他只是依靠民间艺人口耳相传,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失传;很多民族音乐如:古琴、昆曲、木卡姆等也只能依靠申请“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以保存。至于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笛子、唢呐、琵琶、二胡等,其生存状况也十分堪忧。其次,从未来传承角度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除了一些戏曲、器乐有专门的学教进行专业化教学进行传承以外,大部分民歌、说唱艺术等大多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还未形成规模化效应。这些民族音乐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欣赏者都属于小众,只有少数人欣赏理解,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产业发展,自然也很容易导致失传。最后,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说。目前,文化呈现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人们的欣赏品位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而且在信息时代,主流传播的影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欣赏趣味。在国内,一些流行音乐由于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吸引了许多受众。而民族音乐大多未采取商业化的发展,依靠少数人的少数演出,远远无法应对竞争激烈的文化演出市场,也远远无法改变更多人对民族音乐的看法。要使得民族音乐真正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进行商业化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二加强民族音乐商业化
商业化指的是以生产某种产品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所谓的商业化是相对艺术化而言的,艺术可以是非常有个性的非常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的东西。而商业是有明确目的的表现被设计对象的主体的,不管是艺术化还是商业化,前提是要符合最基本的大众审美观———版式、颜色、元素,统一这些美学基础。对于民族音乐的商业化包装,我们同样要强调商业化和艺术性的融合。对于中国民族音乐而言,由于目前缺乏广泛的受众群体和群众基础,要想进行商业化的发展,相对于一些其他文化形式的商业化的确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抓住商业化的一些基本规律,一方面,选择一些优秀的具有大众审美价值的民族音乐,另一方面,进行恰如其分的策划、宣传、推广、营销。也能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进而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民族音乐商业化的发展。商业化发展,首先要有群众基础。对于民族音乐而言,要想做好市场开发工作,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支持,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需要民族音乐从业者能抓住大众的心理,通过一系列有效方式强化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和认可度。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要善于制造民族音乐的明星和偶像,通过偶像的力量影响受众。民族音乐也可以选择一些民族音乐的明星对其包装,扩大影响力。以《梨园春》为例,通过类似民间选秀的方式,让河南豫剧这种地方戏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奠定了用户基础。《星光大道》,曾经选拔出类似李玉刚、阿宝这样的戏曲歌舞音乐和民歌选手。民族音乐的戏曲歌舞以及民歌原来并不具有大众效应,现在通过这种选秀方式,开发了市场,拥有了听众。包括李玉刚在内的星光大道选手还进行了一系列商业演出,李玉刚甚至在人民大会堂连续举行演唱会,都做到了一票难求。可见,类似偶像的制作对于商业化市场开发所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在有一定市场基础上,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应该增加商业演出的规模。对于这种商业演出,同样需要国家和商业机构的合作。国家的推广更具有权威性,更能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国家还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性补助,以低票价来推广民族音乐。目前,中国国家大剧院也在定期上演一些民族音乐和戏曲节目。一些商业演出由专业的商业演出策划公司来进行,他们的经验相对丰富,从演出的策划、宣传、营销等各个方面都能提前做好规划。对市场做好预判,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也能有积极的应对方案。专业的演出策划公司还具有海外推广能力,能极大地促进民族音乐的海外推广,扩大中国民族音乐的全球知名度。
三民族音乐的推广
传统认为民族音乐就应该保持原始状态,原汁原味才好。但目前的大众审美需求十分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对民族音乐也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民族音乐的推广中,一方面,要杜绝“没有票房就没有价值”的过度商业化推广。不应因迎合市场而对民族音乐进行单纯追求“险怪”甚至低俗的设计。因为在艺术中推行市场主义必定会产生市场之外的负面效果,降低艺术创造性,导致作品质量下降。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艺术商业化是文化艺术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由之路,从当前国内实际情况看,许多民族音乐之所以观众流失、市场低迷、陷入生存窘况和发展困难,很大程度上与剧团忽视市场需求、只顾闭门造车和不讲求营销策略有着密切关系。白先勇推出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对于古老的昆曲加入现代科技元素,在造型、服装、舞台、灯光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符合现代审美,做到了美轮美奂,但戏曲的文化内容不变。这种方式吸引了许多青年人的喜爱,让昆曲这种古老剧中焕发了现代的青春。如“印象刘三姐”,张艺谋运用了声光电等现代舞台表演方式,不仅成为了桂林山水的一个新的名片,带来了大量客源,也为刘三姐等民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封市结合自身文化特色打造的大型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大型原创实景音画《大宋遗韵•东京梦华》,也借助新的现代化科技力量,赢得一致好评。在进行其他民族音乐的推广时,一定要学会因地制宜,做好产品的包装。尤其是要善于和当地的文化、旅游特色巧妙结合。数字音乐市场已远远超过传统音乐产业。民族音乐的推广,应用数字音乐的方式,可以开发民族音乐形式的手机铃声、彩铃、MP3、无线音乐等。通过开设民族音乐网站,依靠互联网超快和高效的传播力度进行民族音乐的推广。青年人在网上会很容易接受一些新奇的事物,对民族音乐进行适当包装,以音频、视频等方式放到网上进行推广。在筛选个性另类的音乐商品的同时就会很容易搜到这些有特色的民族音乐。在主流搜索引擎中搜索“民族音乐”时,给出链接的民族音乐都是由琵琶、古筝、竹笛、二胡等乐器演奏的器乐曲,各民族民歌作品甚少。这就说明在利用网络科技开发民族音乐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民族音乐商业化发展过程中借助其他文化或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推销自己,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四结语
关于民族音乐商业化运作,还没有太多先例可资借鉴。上述论述只是本文作者针对目前民族音乐发展商业化运作的一些独立思考。其中必然会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只要牢记一点:我们在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时候,一定要在保留民族音乐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商业化改造,做到“画龙点睛”。只要我们在商业化运作后,能促进民族音乐的健康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坚定地进行商业化运作。在民族音乐商业化的过程中,巧妙运用多种各种新型的科学技术提高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在政府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民族音乐加强推广,也是民族音乐实现商业化和扩大国际知名度的一个良好方式。开发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和文化,反过来对于促进国内民族音乐的保护以及商业开发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民族特点与国际接轨,吸纳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才能使我国的音乐产业在世界性的独特语义系统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加强中国民族音乐的商业化运作的同时,推广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尽管国家对民族音乐了多种保护措施,2012年新推出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也了“当代音乐艺术发展计划”。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促进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保护的有效机制,积极抢救一批濒危的经典曲目,挖掘和整理珍贵的民族音乐素材、古谱和历史资料,鼓励民乐作品创作,使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焕发生机、蓬勃发展。”但由于民族音乐还未形成系统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大众接受度低,许多从事民族音乐的人不具备专业演出的机会,仅仅靠国家拨款等行政方式,远远不能解决民族音乐未来发展和生存问题。只要我们的民族音乐产品最终能形成一个上下游产业链齐全的产业,那么才能真正实现民族音乐产业的良性循环。
本文作者:崔源工作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 上一篇:民族音乐教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 下一篇:职校人文教育强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