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教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
时间:2022-05-09 10:54:37
导语:民族音乐教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培养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又离不开人才。综观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建设现状,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在各种矛盾中尤为显得突出,所以,在加强社区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高校是思想、文化及科技资源的聚集地,也是培养音乐文化人才的摇篮。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认为:“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独立面对欧洲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有的精神营养。”③要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建立新机制,就需要艺术院校主动出力,对当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规划,在地方与院校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所有设置,都是为培养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将来对社会的具体服务,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的实践教育,更是旨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对接。西南地区居住着藏、彝、羌、白、壮、傣、苗、回、僳等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在高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依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拓展艺术实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等途径,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结合,进而培养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又熟知本地区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能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专门艺术人才,最终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以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为例,学院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根据社会要求,尤其是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为中心,广泛搭建实践平台,制定出以学习民族音乐元素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民族音乐、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全面结合的课程结构。学院与地方文化对接,将音乐教学目标与办学定位紧密结合,充分考虑社会音乐工作者的培养目标,不断强化民族音乐课程和地方音乐文化课程的建设。近年来,不但将少数民族艺术纳入艺术教育体系,构建新的艺术教育体系和课程结构,而且还在少数民族器乐教学方面,聘请优秀的民间老艺人担任专业教师。少数民族器乐不仅是民族文明的延续,也是民族文化的升华,学习它的演奏,不仅揭示了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符号,更赋予了我们在传承基础上培育新的音乐文化的使命和责任。学习、研究和推广民族器乐的演奏曲目及演奏技巧,使之成为学校民族音乐教学的特色品牌课程,逐步建立起独有的本土化民族音乐教学体系,这对于培养民族音乐人才,延续、继承并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当地传统民族音乐的理论研究,并与开发地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相结合,将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融入教学,让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与学生亲密接触,实现民族传统音乐的口传心授,从而使学生掌握民族音乐“根”的文化。总之,这些做法可以让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
二、促进艺术创新
在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态势下,如何将我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仅靠高校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应当注重高校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推动文化的更好发展。当前,由于我国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边缘化状况逐渐得到改善。高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特色,不断彰显优势,立足本土,开展实践,同现有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紧密结合,共同开创更加有效的、合理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多年来,高等艺术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音乐人才,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具有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特色的作品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各地民族艺术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强化民族艺术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弘扬和传承所在地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可最大限度盘活社区内高校的软、硬件设施以及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开展与驻区高校文化共建,积极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对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而言,高校要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让培养的人才服务社区,这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果,检验理论服务实践、服务社会的时效性。可见,两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是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创作队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为少数民族地区创作符合广大群众审美的作品,组织队伍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群众文化生活。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羌族文化重建受到高度重视。灾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重建羌族文化,是与羌族聚居社区民众情感紧密联系并鼓舞其信心的重要举措,也关系到羌族的未来。笔者到羌族地区采风,从原住民的羌族歌曲中捕捉了四个乐句的旋律,带着对羌民族民间音乐深深的爱,吸取川西羌族民间音乐元素,创作了无伴奏多声部声乐作品《羌山妙音》,用羌族音乐语言表现了崇山峻岭中羌民族特有的生活情趣,以天籁般的旋律与精致空灵的和声展现了羌族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仿佛“雪山”“、薄雾”升华为天籁般的羌音。2011年11月,笔者带领西南民族大学女子合唱团到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参加了“感恩奋进、喜迎羌年——2011年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新历年篝火晚会”,为北川民众带去了这首作品。演员通过最简单的音符以及和声哼唱,表现出羌族人日常生活的情趣与幸福感。这首旋律优美、风格独特、音域宽广的川西羌族民间音乐作品在社区平台上演绎,获得了羌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在少数民族社区群众中搭建起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新北川,展现出羌族儿女感恩奋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以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为主,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创作的音乐作品再次成为文化载体,不仅检验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度以及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可行性,而且也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植入与渗透,推动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树立地方文化形象
在全球化大潮中,随着学界对“西方中心论”的质疑,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形象”的讨论热潮,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跻身世界文化交流平台。在2012年3月8日全国政协召开的“深化文体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就表示:“现在谈文化强国,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国家文化形象,而建设文化强国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建成一个高素质的、文明的社会,我们全民是一种高素质的文明,拥有高素质的文化,在这种品质下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我国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多民族文化并存格局,构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集体创作的,具有文学性、社会性和教育性等综合艺术审美价值,形式种类繁多,举不胜举。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将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地方形象的树立打下坚实基础。高校是地方先进文化的聚集地,也是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和少数民族社区文化建设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智囊团,其教学设施、科研团队等资源都可以为民族地区本土音乐研究提供优质条件。反过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又支撑和促进着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多年来,我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一直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艺术教学实践中提升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内容去落实。高校作为建设国家文化形象的团体,在艺术实践中,我们的艺术家、教师以及培养出的学生队伍都是实践与完成这一光荣使命的主体。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树立地方文化形象要通过具备较高艺术创作和表演水平的专业队伍去实践,在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大力整理、挖掘传统文化,反映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创作出有思想深度的作品,从而体现地方民族文化的精神和形象,让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大众享受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
综观民族高校的艺术教育与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前者在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具备独有的优势和价值,对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构建多民族和谐社区文化生态环境等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在文化艺术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民族音乐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民族音乐教育要坚决贯彻文化事业投入到位、文化产业改革到位的精神,在为高校教学、科研和育人全力服务的同时,又服务于社区文化。尤其应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充分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建立具有本土民族文化特点的民族音乐教育模式,以促进地方社区文化建设。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要在教学内容及方式上与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开展民族音乐专业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整合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优势资源,加大推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精品的力度,努力构建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的新理念,让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成为集中展示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窗口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和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
本文作者:陈娟娟符辉工作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 上一篇:培养民族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 下一篇:民族音乐商业化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