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07:25: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民族音乐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文化民族音乐论文
一、人与自然的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人在制作民族乐器时,更多的采用了他们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竹子、木头、芦苇等这些天然的材料上,比如乐器中常见的“八音”分类中,除了“金”之外的石、土、竹、木等均为纯自然材料。这些对于自然材料的使用本身就表明对于自然的尊重和保留,而这一过程的本身就意味着民族音乐中带有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比如仅胡琴类的就有二胡、板胡以及高胡、京胡等多种,从材料来说,也有红木、乌木、紫檀木以及竹子等,和西方经过工业化制作材料制作出来的具有音色共同性特征,差别明显。更为可贵的是,民族音乐对于大自然显然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保留和还原上,而是再次基础上融汇了人的情感,使之成为一体。
二、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艺术特质
对于民族音乐有所探究的学者都能够明显看出,我国音乐的艺术精神,从其功能角度人手,看以看做是一种娱乐活动。另外,汉语文字的造字法具有或象形或象意或象声等特征,而音乐的乐和娱乐的乐用了同一个字,表明二者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从历朝历代来看,无论是皇家庆典、庆宴中的音乐还是文人雅士中的轻歌曼舞、丝竹弹奏,音乐所起的作用也多是一种愉悦身心或者助兴的娱乐功能,因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音乐就是一种娱乐。民族音乐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以及认识作用,在进行娱乐的同时,音乐还能够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一代大儒孔子就将音乐视为提高人身修养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还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著名言论,认为诗、礼、乐能够帮助人完善修养。先秦著名的艺术理论作品《乐记》中,也有对音乐教育作用的经典阐释,认为“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并进一步总结道“以欲忘道,则惑而不铝”。也就是说音乐能够为人带来快乐,但是在君子和小人听来,效果截然不同,君子在音乐中感知到道理道理后就会非常J渝脱,而小人则只有在自身欲望得到满足后,才会快乐。因而在聆听音乐中,需要通过道理来制约欲望,从而才可以保证人们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不会在欲望的驱使下作出有违礼法的事情。在这种言论中,我们能够较为明显的感受到音乐中具有的寓教于乐特质。教育作用最为明显的民族音乐实践是齐国的《韶》乐,内容主要歌颂虞舜的功德,乐曲风格安泰祥和,古朴平和、悠扬悦耳,注重礼仪教化,被孔子称为“尽善尽美”,成为齐国及齐以后统治者的重要统治工具。
三、主观和客观统一的美学特征
我们所说的这种人与音乐的思辨,是指音乐相关的几个主体包括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和音乐作品这一客体的完全统一。而这种主客观统一的美学特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共有的一个美学原则,和西方提倡的主客分立截然不同。我国传统艺术具有明显的主体性,这也直接决定了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和人关系密切、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特殊物品。不管是诗作、绘画还是音乐,我们都提倡艺品来自于人品,人品决定了艺品,所以在艺术领域中广泛存在着画如其人、诗如其人、字如其人等常见说法。自然,也会有乐如其人的说法,即一个作曲家的创作发风格、乐曲内容和思想等都反映着他的内心情感、价值观等。欣赏着对于同一首乐曲所体现出的不同情感,也是其内心态度或者情感的一种传达。春秋战国时期,韩国有一个著名的女歌手韩娥,当韩国被强大的秦国一举消灭后,失去了家园和土地的韩娥不得不流亡到齐国,靠卖唱谋生。她的歌声中充满了对故国的留恋不舍,歌声凄美动听,哀婉感人,感动了齐国的无数百姓,还留下了“余音绕梁”的著名典故。战国时,燕国著名的演奏家高渐离,在易水旁送别荆柯时,击筑传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何其悲壮。后荆柯不幸刺秦失败,高渐离也隐姓埋名,以帮人佣保糊口。秦始皇得知其音乐才能极高后,就命人将高渐离的双目熏瞎,让他为自己击筑。高渐离为帮好友复仇,将筑内藏了铅块,试图趁击筑时刺杀秦始皇,然不幸被杀。“士为知己者死”是古人的孜孜追求,高渐离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彰显了对好友荆柯的友情,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为故国复仇的成分,高渐离本人也因此被视为“德艺双馨”的一个典范。还有唐代著名的宫廷乐师,被称为琵琶演奏的圣手,后来安禄山叛变,以刀剑逼迫他演奏。雷海清愤然扔掉琵琶,以示抗议,最终被安禄山残忍的肢解。
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论文
1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器乐元素
中国的民族器乐艺术,发展可谓非常久远,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到古典的《春江花月夜》,在发展到现在的《瑶族舞曲》,都有着具有十分独特的魅力,以及十分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现阶段我国流行音乐的创作很多都是以此为灵感进行创作的,如“花儿乐队”的《化蝶飞》与卓依婷《化蝶》之中,都采用了传统民族器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部分器乐曲调。对于器乐的运用,既有简单地使用其曲调加以填词进行演唱,也有对于传统民族器乐进行的现代化演绎,很多现代化演绎,往往区别与传统器乐,使用现代乐器进行演奏,这些演奏都收获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日本走红的“女子十二乐坊”更加是直接对于我国民族器乐进行流行化的演奏,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2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戏剧曲艺元素
中国的戏剧曲艺早在元代就开始发展壮大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既饱含了古典音乐的魅力,也包含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底蕴,将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戏剧与曲艺吸收到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之中,为我国流行音乐增加了新的魅力。京剧在我国一直被称为国粹,尤其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都是中国普通民众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花儿乐队在《穷开心》之中就吸收了《红灯记》的部分元素,其中甚至有原话、原曲的引用“一颗红亮的心”一句。又如蔡国庆所演唱的《大碗茶》其中就是包含了京腔京味。所以,流行音乐对于我国传统以及现代戏剧、曲艺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风格的借鉴,使得流行音乐在经典之中创造出了极其鲜活的新的生命力(。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和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是典型)
3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乐器元素
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有哀伤的二胡,有婉转的葫芦丝,有悠扬的古筝,有韵味久远的古琴,有易动易静的琵琶等,可见中国的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且历史悠远,而运用民族这些民族乐器到中国流行音乐之中,相信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流行音乐的必然选择。例如,曾在我国流行音乐榜首的唐朝乐队,其乐队键盘手的网友,虽然其是中国摇滚的先驱,但是他始终在作品之中强调对于民族乐器的运用。例如《,往生》这一作品,以柳琴、笙箫、古筝等乐器进行创造,民族乐器与摇滚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显得整首音乐具有传统风味,与流行特征,表现出了极强的感染力。同时,曾格格等人利用传统乐器对于流行歌曲的演奏,将民族乐器与流行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了时尚唯美的新流行乐。
游戏音乐与民族音乐论文
一、游戏音乐中的作用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化主题、抒发情感等方面,游戏音乐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游戏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游戏音乐,能够成为具有双重作用的主题音乐,如《仙剑奇侠传》中逍遥这个人物,客栈的主题音乐欢快、明朗,恰当的表达出了逍遥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塑造人物形象逍遥的音乐,也是一首典型的背景音乐。其次,通过句情话的音乐能够推动剧情的发展,为游戏营造一种游戏氛围,为游戏带来不少艺术的美感,深化游戏主题,加强了情感的渲染。如:《仙剑奇侠传》中,逍遥向赵灵儿索要紫金丹出现的音乐,恰当的表达出了李逍遥与婶婶之间深厚的亲情,音乐以抒情见长,深化了游戏的内容。在李逍遥与赵灵儿入洞房时,为了恰当的表达出李逍遥心中挂念亲人的纠结心情,采用了充满哀怨、婉转的音乐。从某种角度来说,音乐增强了游戏的戏剧表现力,弥补了RPG游戏天生的缺憾。每当音乐响起,都使人在无尽的遐想中。
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调式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
游戏中运用民族调式是音乐的主体,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仙剑奇侠传》的游戏音乐中,由于羽、角调式不但具有西方小调风格委婉悠扬的特点,还具有东方特有的哀婉性忧伤美,符合游戏风格和剧情的需要。因此,前面二十首音乐运用羽调式的达到了十多首,采用宫调式的作品几乎没有,其他几首也运用了民族调式角调式。如:第六首《蝶恋》的主题旋律优美、含蓄,是一首表达爱情主题的乐曲,因此,采用了羽调式,成了游戏音乐的核心主题,增强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仙剑奇侠传》中序奏音乐《云谷鹤峰》,为了奠定游戏的基调,也采用了羽调式,描绘了青山幽谷、笛声悠远的景色,音乐主题富于活力,清新明快。另外,为了使音乐洋溢浓厚的民族特色。《仙剑奇侠传》采用了民族五声、六声的调式。如:游戏音乐第六首、三十一首、十六首等都采用了民族六声调式,而第十四首等都采用了五声的调式。我国的五声、六声调式没有与主音形成强烈的倾向性,半音功能被弱化,半音成了音乐进行的一个辅助音、经过音,没有西方音乐中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因此曲中出现的变宫就是作为经过音在使用。
(一)民族音乐元素和声
在游戏音乐中的运用在三度音程关系和弦基础上,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弦音乐具有西方音乐的典型特征。但是为了避免与民族音乐的不统一,在游戏音乐中,很多音乐没有使用这样的一种典型结构,而是使用了不完整的和弦,按照四度叠置的和声,凸现了东方的民族特点,形成了东方色彩性的和声。如:《仙剑奇侠传》中《逆天而行》的音乐,从音乐的开始,旋律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活力、张力、空旷、不呆板的音乐效果,连续使用了四度叠置的和声,凸显了民族和声的特点,避免了三度和声过于硬板的音响,不仅在旋律声部,还是其它织体声部,这种四度叠置的和声和下面和声声部一起被采用,形成了一个协和、统一的整体。在这首音乐中,几乎没有不采用四度和声的地方,音乐的中心一直就是四度和声。因此,这是创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并不是一种偶然。而在第六首《蝶恋》中,也采用了带有民族性的四度叠置的和声。音乐重负两个铺底性的和声声部,采用了四度叠置和声,使用了弦乐,并且为了形成独特的运维,始终贯穿整个乐曲中。
振兴汉乐府民族音乐论文
一、汉乐府时期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成功经验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也是华夏民族漫长生活历程最生动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汉乐府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取得了中国艺术史上的巨大成就。汉乐府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当时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建立了完备的乐府机构,而且召集了当时一批颇具实力的民间音乐家和文人到乐府工作,除司马相如、李延年等著名词、曲作家之外,当时汉乐府中专门写歌词的几十位文学家和八百多名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民间艺人,借汉乐府兴盛之机,对民间音乐的收集、推广作出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国各地的民族音乐元素得到了融汇贯通和大力传播,特别是武帝到成帝间的一百多年,出现了民族音乐史上的一大繁荣局面。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音乐史上少有的辉煌时期,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在整个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二、振兴民族音乐刻不容缓
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每个民族的民族音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首先尊重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自己音乐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本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元素涌入中国,并被许多人接受,我国民族音乐在全球化的冲击和市场化的竞争中失去了优势,逐渐陷于式微的境地。以汉乐府为杆杆来看中国的民族音乐,不难发现,汉乐府传承和推广的民族音乐对于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特定时期的艺术成就、社会面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如果我们对民族音乐不加以重视和推广的话,必然会造成艺术史的缺失和断裂,而且也将会大大影响民族精神的传承和研究。
三、如何使民族音乐再次腾飞
中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到现在面临着诸多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做好继承与发展的工作。汉乐府时期民族音乐的繁荣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立足现代,继承传统,使民族音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可以实施以下几个措施:
学校民族音乐论文
一、学校音乐教育选用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优秀的民族音乐,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倾诉力。民族音乐用最易懂的语言和最简单的形式描述着风土、生活、习惯,将民族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淳朴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系统的民族音乐课程学习,可对自身民族的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些宝贵的民族音乐频临失传,对这些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懈怠的责任。通过民族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热爱自身民族的音乐文化,提升他们从事民族音乐相关事业的兴趣,培养具有较深厚民族音乐修养业余人才的同时积累传承民族音乐的专业人才。著名的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创造民族音乐文化语境,从学校音乐教育入手,继承民族音乐传统。柯达伊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族音乐才是引导孩子进入音乐世界的基石。学校音乐教育选用民族音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必须从小抓起。
二、蒙古族长调民歌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族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独特而宝贵的音乐财富。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应属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据考证,长调民歌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存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是游牧文化的产物,被誉为“草原文化活化石”。2005年11月,长调民歌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由此可见长调民歌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长调民歌的特点是音域宽广,字少腔长、旋律高亢悠远、节奏舒缓自由,极富装饰性,蒙语称“诺古拉”,是长调歌曲特有的演唱技巧。长调民歌的歌词一般由上、下两段构成,内容绝大多数为赞美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甜蜜的爱情或者感恩父母、歌唱自由美好的生活等,它把蒙古民族的智慧及其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古族长调贯穿于蒙古族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它以鲜明的草原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诉说着蒙古族人民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因此将长调民歌导入学校音乐教育中,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概括起来讲,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学习有以下五点价值:
(一)认知蒙古族悠久的文化历史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辽阔的大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早在一千多年前,蒙古族的祖先从额尔古纳河岸的山里地带迁移到蒙古高原,生活方式也从狩猎转换为游牧,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长调民歌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从那时起长调民歌承载着蒙古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对艺术的感悟,走到了今日,被称作“草原文化活化石”。即使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城市孩子,也可以通过学习一首长调歌曲,了解蒙古族祖先从古至今走过的历史进程,了解蒙古族人民纯洁、古朴、豪爽的性格。
高校钢琴教学融合民族音乐论文
一、高校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融合的必要性及现状
(一)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在我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民族音乐植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之上,民族钢琴作品也自然植根于我国传统音乐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因此,我国民族钢琴作品无论是在取材、主题还是在创作手法、演奏技法方面,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突出色彩。比如《第一新疆舞曲》取材于维族舞蹈、《卖杂货》取材于广东乡村农民赶集的场景、刘庄的《变奏曲》改编自《沂蒙山小调》等等,这些优秀的民族性钢琴作品,都大量吸收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中的无限精华,成为我国钢琴作品经久不息的创作源泉。
(二)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融合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弹奏很多外国作品,也具有非常扎实的钢琴弹奏功底。但是这些学生在弹奏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时,都会力不从心,无法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比如在弹奏《兰花花》、《阳关三叠》等传统且经典的民族风格作品时,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平淡无味。究其原因就是在长期的钢琴教学中,忽视了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音乐元素的融合与教育。很多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融入民族音乐元素,也很少要求学生弹奏一些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这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忽视,甚至陌生。高等音乐教育在以钢琴教学为载体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在技术技巧方面进行深度挖掘和传授,还应该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方面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更广的接触到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也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能。而且这对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教育也具有深刻意义。
(三)钢琴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融合的现状钢琴传入我国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而一直以来,高校的钢琴教育都以西式教育为主。虽然目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体系,但在西式化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欧式音乐色彩都占着绝对的优势,从而忽视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和运用。在钢琴教师方面民族音乐文化意识相对淡薄,在教材方面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数量和质量也比较有限,加上高校在民族化课程设置方面的滞后,直接影响了钢琴教学对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的传承和融合。
二、高校钢琴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元素融合对策
(一)在钢琴教学中引入中国风作品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与西方音乐艺术整合的结晶。中国风的钢琴作品不仅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审美,也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应该积极改变过去由外国作品“一统课堂”的局面,而应该适当的引入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引入中国风作品,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作品的演奏真谛进行全面掌握,这是发展中国风钢琴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元素内涵,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兼具”的音乐形象。教学前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及弹奏手法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国风作品的审美倾向,并培养学生在中国风作品方面的感悟力和创造力。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论文
一、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播与传承的现状
相比南方民族音乐的含蓄,西北地区的民族音乐音域宽广,音色更为嘹亮。这些民族音乐都简明形象,鲜明生动,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特点: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音乐的旋律和主体都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音乐常用当地独特的民族语言展现。维吾尔族民歌内容极其丰富,通常可以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类。传统民歌包括以猎歌、打场歌、牧歌、挖渠歌、麦收歌、纺车谣等为代表的劳动歌;反应农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歌;内容涉及祭祀、婚丧嫁娶、仪式庆典等为代表的生活习俗歌等类别。新民歌的内容则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赞歌。藏族音乐的形成,可以看做是西藏民间艺术中的最璀璨的花朵,藏族音乐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藏族音乐通常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三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器乐、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五类。宫廷音乐由于年代久远且流传不甚广泛,因此,甚少为外人所熟知M。宗教音乐包括教仪式乐舞羌姆、诵经音乐、宗寺院器乐等。藏族的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广大的藏族人民和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民间歌手在藏族音乐中倾注了许许多多感情和精力,发挥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藏族音乐文化意蕴的认识,我们永远也无法穷尽,藏族音乐的价值和魅力是永恒的。藏族传统音乐中的许多音乐元素都与国际音乐接轨,只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以藏族音乐为代表的我国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应该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
二、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以及在电视传媒中传播的意义
传播是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现实途径,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而电视传媒则在信息传播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电视传媒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电视以真实的图像、富有质感的声音以及绚丽的色彩向观众们传播着大量信息?。而在今天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出现障碍的情况下,借助电视传媒实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无疑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可以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术。
借助电视传媒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唤起人们对少数民族音乐更多的关注。电视传媒传播少数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电视传播的信息内容,还在客观上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创造了物质基础。
区域经济民族音乐论文
1民族音乐在区域经济的独有的价值
1.1引发感情共鸣
音乐带有听觉体悟这样的特性,是审美架构中的感情艺术。欣赏美好乐曲,能激发潜藏着的强烈感情,拨动深层心弦,激发内在特性的这种共鸣。从文化视点看,音乐表征着共通的某一情感。不同区域以内的民众,经由音乐特有的纽带,能互通深厚情感,建构友爱关系。文化载体特性的民族声乐,折射着乡村独有的民风、带有市井特性的厚重风俗。亲近的音乐,能拉近彼此关联,让人们接纳美感熏陶。区域架构之中的经济进展,可以依托音乐,来创设交往互通的最优环境。招商引资特有的历程中,若能添加着音乐的互动,则能拉近距离,创设祥和的、带有厚重关怀的互动气氛。
1.2有序拓展内需
民族特性的多样音乐,能满足多层级的娱乐要求。民众潜藏着的这一需求,应被看成延展之中的优良商机。传统框架内的生动音乐,应能协同人们,去发觉更广范畴中的内需市场。特色明晰的曲目表演,不仅创设了娱乐形式,还活跃了平日以内的经济生活。
2区域经济特有的促进路径
现代作曲技法民族音乐论文
一、现代音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1.持续发展阶段
从1949年到1979年的20年间,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持续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我国的现代音乐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政治现状和意识形态开始侵蚀我国的现代音乐,尽管无论是音乐的演奏技巧还是演奏方式、唱法,都含有当时明显的时代特征。
2.初期发展阶段
在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已逐步解冻,中国的现代音乐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作为中国的初期发展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中国的现代音乐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表现出非常旺盛的生命力,中国音乐人开始采用全新的创作思想、观念、视角进行中国现代音乐的创造②。
3.快速发展阶段
市场化运作的民族音乐论文
一、提升我国民族音乐经济价值的策略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民族音乐从出现之日起,就与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在审视民族音乐时,往往会单用文化、宗教的眼光去打量它,对它的价值评判也会有失偏颇。直到宋、元时期,在杂剧戏曲发展成熟的大背景下,各类民俗艺术和文化形式都趁着时代的东风发展起来。民族音乐是杂剧、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在戏曲节奏调控和情感渲染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时候,在舞台演唱和伴奏表演中,都会有各种形式的民族音乐出现,民族音乐也逐渐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民俗文化相对繁荣的元代,民间庙会和集市上常有收费的戏曲演出,这时的戏曲,显然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商品了。同样,音乐作为戏曲的一部分,也具有了鲜明的商品属性。然而,因为受到封建社会经济形态制约,这类简单而原始的市场化运作没有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导致民族音乐的经济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进步,为我国民族音乐市场价值的展现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此,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国民族音乐的经济价值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民族音乐市场化运作的观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音乐工作者应摈弃因循守旧的文化观念,以音乐演出市场为依托,在音乐工作中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理念,弘扬音乐魅力,以市场化包装方法、宣传手段、促销方式、传播途径,去吸引受众,去脱开市场,去增加民族音乐演出收入,增加民族音乐衍生效益,打造以音乐为主的文化产业链条。这就要求民族音乐工作者积极吸收其他音乐形式成功的传播手段,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听众心理,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譬如,在流行音乐演出中,许多音乐即使是内容肤浅,曲调简单,同样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究其原因,流行音乐人在市场化操作中,事前认真研究了流行音乐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爱好和心理,在音乐创作中也紧贴听众寻求刺激、渴望释放的心理进行创作。其次,商家在流行音乐演出中也花费了不少心思,许多商家都将流行音乐当做重点工作来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宣传甚至炒作,在票务促销上也是采用了多种市场营销手段,因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民族音乐和商家在民族音乐创作和宣传中也应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用现代化手段对民族音乐进行全新包装,在宣传和表演中突出民族音乐的文化氛围、艺术精神等,积极拓宽民族音乐发展发展路径。
(二)建立健全民族音乐市场化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民族音乐在制作上,走的还是以前的老路,即由国家拨款给文化部门,由文化部门对民族音乐创作进行统筹策划,在民族音乐作品制作完成后,再以公益文化的形式演出、展示。这一体制内发展形式,为民族音乐精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民族音乐的依赖性,使得民族音乐形成了只求投放、不重产出的不良习惯,导致民族音乐竞争意识低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民族音乐必须树立积极的发展意识,吸收各方资金,拓展投资渠道,用市场化形势去开展音乐策划和组织演出。与此同时,民族音乐工作者还要致力于跨地区、跨国家的文化互动框架的构建,加大民族音乐的制作和演出规模,让更多的人见证民族音乐发展成果,提升民族音乐的市场竞争力。
(三)通过制作机构拓宽民族音乐的演出领域以现代化制作机构为依托,拓宽民族音乐演出领域,是民族音乐实现经济价值的可靠途径。这就要求文化单位在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贯彻执行音乐制作机构实施法人制度,明确法人代表的责任和义务;收、选拔行业资深人士、权威人士、音乐达人充实民族音乐监制、演出队伍,明确音乐制作人、商业管理人士的职责,使其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同时用优厚的报酬鼓励创作团队推陈出新。在演出上,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合理应用各种形式的演出场所,以扩展音乐演出的领域,并且推动我国民族音乐市场的繁荣。
(四)加大民族音乐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市场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音乐制作与演出主要是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拨款,而文化部门则是用行政手段加以组织的,主要上是一种公益性教育活动,极少会顾及到其经济效益。如今,音乐艺术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用市场化方式对民族音乐进行经济运作已经不可避免。但是,以往的市场运作方式效率较低,已经难以满足时展需求。这就要求文化管理部门重视民族音乐商业化人才培训工作,有组织地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学校是艺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因此,艺术院校、综合类大学要将民族音乐教学、高素质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纳入发展规划中去,争取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音乐表演和管理人才。社会各界也要对民族音乐管理人才培养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打造有利于民族音乐管理人才发展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音乐创造经济价值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