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25 11:12:44
导语: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在三维目标基础上的深化与发展。对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尤为重要。其中,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落实美术核心素养是当下面临的一个问题。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环节的重要执行者,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在反思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基础上,探究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深入教育教学工作,落实于美术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美术教育
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在此背景下,美术学科提出了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在遵循和理解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反思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角度将美术核心素养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中去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一、对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简单来说,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各个阶段发展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旨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背景下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于学科核心素养来说,美术教育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学会绘画技巧,更是帮助学生学习到美术和技能后,将之理解内化为能力和智慧,使之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二、基于美术核心素养,反思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基本素养的问题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在此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相应知识,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显然易见的是,有的教师自身的美术专业素养、基本技能比较薄弱,加之中小学生本身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则很难将美术知识更全面系统地教授给学生;有的教师美术专业素养非常扎实,却在讲课时难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美术知识涵养高,而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弱的现象。可想而知,教师如果认识不到自身基本素质对于教学的重要性,难以系统深刻地引导和指导学生赏析经典名作,无法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的能力;教师如果不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没有较高的审美品位和创新能力,那么学生的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也难能得到提高;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表现技能和创意实践能力,那么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等能力可能也无从谈起。从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仅仅是纸上谈兵,全面发展的、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高素质的学生将变成一句空话。
(二)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不难看出,每个学段领域,对于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同时也就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选择适合相应学段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呈现。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部分教师依旧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没有从学习者本身入手考虑其实际需求,由此忽视了对学习者各项能力的培养。就如鉴赏教学,部分教育者带领学生赏析经典名作时,或许仅从用笔以及色彩上进行赏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没有采用较新颖的方式教学,进而忽略学习者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这样一来,长期处于单一、片面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只能浅显地了解美术知识,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无法得到提升了。
(三)乡镇美术教育基础资源缺乏的问题
核心素养时期,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者关注美术教育,基础教学设施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改善。然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尤其偏远的乡镇中小学。一方面,美术师资问题上,教师资源短缺,地区间师资比例不均衡,差异较大,导致出现其他课程教师代上美术课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学设施配置上,美术学科的教学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美术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讲授,更多的是让学生动手参与、亲身体验美术的乐趣,这就需要结合现代媒体、专有画室、专业工具等资源实施教学。但偏远乡镇学校条件有限,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无法呈现多元化的美术课堂,使之变为单纯的欣赏课或绘画课。
三、基于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全面落实美术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生为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行为,使之发自学习者内心,主动学习。首先,教育者要全面深入理解美术核心素养内涵,提高自身基本素质,了解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其二,教育者要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从原本的“书本知识”教授转变为“能力经验”的培养,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以渔”,强调“做中学”,带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课堂体验的过程,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其三,教育者要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融合,例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王京明老师讲授的《走访民间艺人》一课中,将微信语音通话置于课堂中,现代通信技术与美术课堂结合,让学生亲自连线民间艺人进行答疑解惑,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由此教育者要选择相应的方法深入教学,此部分将以小学学段课堂教学为例展开说明。1.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解决美术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水平有限,注意的目的性较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所吸引。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情境,将美术知识嵌入其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处理和解决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灵活运用,以此形成各项素养。就如《小小食品店》优质课例,该授课对象为低年级学生,教师充分考虑学情,将整堂课置于食品店情境中,教师扮演厨师,带领学生用彩泥动手制作各式各样的食品,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们的注意力放在课堂当中,还能让学生们在情境中学习解决技能问题,在趣味课堂中学习知识。2.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组建学科知识链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结构,同时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其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此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构建知识体系,学会与人交往与交流的能力,提升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我们所要注重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领域,它们之间像是一个链条相互衔接,任何一部分断掉都无法紧扣下一环。教师可指导学生将知识建构起来,组成框架和知识链条,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条理,因此今后在处理问题时,也会具有综合思考的能力。美术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可与其他语文数学等学科相结合,或引导学生与已知知识相联系,为新旧知识搭建桥梁,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美术知识。比如:《拟人的形象》一课,该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学段造型表现领域,该学段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和多种表现方法进行创作,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引导其将所学知识系统结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语文学科中的拟人手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构建,使其简单化,更易理解和表现。3.设计单元课程,课堂教学更有深度所谓单元课程,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定主题,分多个课时进行深入教学。往常的课堂教学是比较单一的,全部的教学和活动是在一节课内完成,由于时间紧张,教师无法将知识讲透彻或进行拓展,而大单元恰恰解决了这种弊端,设置多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有重点难点,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分重点学习,学习者能够更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三)家校、社会资源联合,丰富美术教学
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离不开有关教育部门、社会、学校、家长的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较合适的硬件设施,比如美术教室、专业画材画具等。建立完善的美术教学体系,可安排市区优秀教师帮扶乡镇学校,带动乡镇美术教师发展,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具有较强的美术核心素养的观念。教师有了较强的观念意识,才能将美术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当中。学校应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尊重传统文化。诸多民间艺术发源于基础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可以有效利用起民间艺术资源,将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与国家基础课程相结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之余,也可了解接触传统民间艺术,能更亲身地了解民间艺术,传承民间艺术,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文修养。家校联合,展开美术教学活动,比如家长进课堂教学,即有美术涵养的家长轮流到课堂授课,讲授美术知识。学校也可组织学生进入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将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参观上,巩固并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中小学课堂中落实美术核心素养,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和教育者的协同努力。教育者应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资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力求引导学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让中小学生从小拥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03):206-217.
[2]张生文.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20-221.
[3]王国照,陈蔚.立足美术课堂落实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8,(09):137.
作者:王子琳 李民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 上一篇:传统饮食文化思想香谷宴探讨
- 下一篇:中小外贸企业复杂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