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德育价值

时间:2022-09-10 04:48:52

导语: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德育价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德育价值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育要重视道德教育的渗透。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德育价值意在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审美鉴赏能力。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要引导中小学生学习美育概念,了解美术作品中所传递的时代精神,推进美术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教学;德育

在新时代学科教育之中,各类课程设置如何纳入对德育的渗透,也成为学科建设的目标所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道:“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1]2018年,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提道:“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一、美术教育德育价值的一般解读

自古至今,美术教育一直有着教化感知作用。南朝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道“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2]他认为绘画作品存在警醒劝解之功用,通过客观记录予以观者德育感受。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录》中记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3]鲁迅认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4]研究者们意识到美术与道德教育的重要联系,提出了艺术绘画对道德教化、社会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美术可以辅佐道德建设的观点。在当代学科教育建设下,中小学美术学科教育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欣赏与学习,深刻感知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境界,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一方面,通过美术作品的时代属性,体会新时代视野下青年一辈应该具有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英雄形象的传神刻画,为中小学生树立道德楷模,从道德规范、行为指导、价值取向多个角度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完成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同时,中小学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美育欣赏能力。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育体系下,美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范畴的重要环节,培养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成为美术教育的着力点。通过专业的学科教育,使得中小学生可以在传统经典作品中了解中国历史和人文,提高自身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学习能力。这些课程设置,都对中小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的培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深化德育价值

(一)突出中小学美术学科传统文化教育,确定美育概念 。 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当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重点推行的课程。对传统中国艺术了解的程度越深,越容易激发中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中国画与书法艺术都是在中国哲学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其中特殊的笔墨表现应和了老子“知白守黑”的哲学观念。而中国画中强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将诗、书、画三位一体相结合,在书画作品中同时体会诗情、诗意,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特色,有利于中小学生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程的同时,兼顾古诗词学习,起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作用,从而对教学实践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小学美术学科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深入理解美育概念,明确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体系。中国传统艺术所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传递的美学观念也是丰富有层次的,宋代绘画蕴含的格物致知,元代艺术的清淡雅致,晚清绘画的大气磅礴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给予中小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小学美术学科教育更应突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美育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美育建设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可以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拉开距离,突出中华美育的民族特色,在传统中创新,完成美术教育的任务,发挥出美术学科建设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二)利用美术作品教化意义,感知其崇高价值美术课堂教育致力于通过学习美术知识给予。中小学生美的感受和思考,在注重德育发展的今天,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该侧重其教化、感知作用。在课程设置上,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德育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作品讲解和赏析,让中小学生切实体会美术作品中传达的崇高思想。中小学生通过对艺术画作的欣赏,可以了解每件作品的创作意图以及它想要传递的时代精神。例如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石鲁创作的中国画《转战陕北》等作品,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领袖形象的生动刻画,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批领导人为了实现民族解放所作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詹建俊的作品《狼牙山五壮士》等,将艺术表现着眼点放置于人民群众和八路军战士,表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这些作品都展示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美术创作所传递的语境意义。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安排,应当注重对艺术作品的选取与解读。给予中小学生正确的引导,了解艺术作品中传递的思想,并将自己的艺术感悟延伸到生活之中。这种对美术作品的正向欣赏,既肯定了艺术作品创作的意义,也是新时代中小学美术学科教育的关键。(三)推进美术实践、美术欣赏活动,感受新时代背景下美术创作现状。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堂实践中,调动中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投入艺术体验中,是课程实施的关键。通过对中国画、书法等传统艺术的学习,中小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技法操作规范,在课堂训练和课下作业的练习中,掌握传统艺术的实践表现方法,将美术欣赏与美术实践相结合,实现“会看、会画、会写”的教学目的,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进美术教育实践。组织校外美术欣赏活动,也应当纳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学校美育建设应注重建立与社会美育的联系。伴随着国内各省市美术馆、艺术中心的功能完善和设备健全,组织中小学生校外参观活动,也成为美育的重要措施。通过对传统绘画原作的观摩,可以感受美术、书法作品原作中传递的文化气息,在耳濡目染中增强中小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通过对当代美术作品的展览欣赏,可以了解艺术作品中对于时代精神的阐释,让中小学生感受当前社会背景下美术创作对现实的反应和思考,从而增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美术学科教育建设应该注重德育价值的渗透和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美术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加强德育价值渗透,可以有效促进国民思想境界和美育欣赏能力的提升。建立全面、高效、合理的课程范式,是推进全国范围内美术学科教育建设、优化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深化教育改革和增强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7-09(0001).

[2]俞剑华.古画品录: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49.

[3]俞剑华.历代名画记: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2.

[4]鲁迅.播布美术意见:集外集拾遗补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85.

作者:郭艺涵 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