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表现》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2-02-06 10:11:07
导语:《美术表现》课堂教学改革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美术教育专业版画方向的创作课堂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将创作融入传统版种的技法学习中,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的作品创作在版画的形式感和个性化语言表现等方面严重不足,教学手段上单调,没有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就这些问题本文展开课堂教学改革探讨,做出相应对策以改变创作教学现状。
关键词:传统版种;综合材料版画;意象性语言;多媒体教学
《美术表现》即《工作室创作》是针对师范美教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创作课程。专业创作是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专业技能中的重要内容,是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在未开设《美术表现》之前,版画专业的创作是和木版铜版丝网这些传统版种联系在一起的。版画专业创作是融入到本科二、三年级具体版种课程的学习中,最后直接进入四年级的毕业创作阶段。反映在作品上,少数有些应变力和功力强些的学生在作品效果上要突出些,但是其他多数学生在作品技法和完成效果上差强人意。没有专门的工作室创作课程,会对学生的毕业创作造成隐患,导致毕业创作成为突击式和快餐式的敷衍之作。给作品在创作形式、表现主题和技法表现等方面留下诸多遗憾。这种以传统版种为主的创作方式也使得学生产生思维惰性——创作即是对以往版种技法学习的再运用,直接后果是创作缺乏热情。创作语言也相对变得狭窄单一。教学过程方面,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教学过程缺乏创新实验精神。对多材质材料进行制版后产生的艺术效果认识不足,制版效果单一,画面呈现的激情和视觉表现力不够。为了美教学生能在毕业创作中能做好前期准备,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实力,也为了他们在不久迈出校门后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具备较强的美术专业技能,我们开设了《美术表现》即《工作室创作》这门课程。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仍然以技法讲解——学生实践的方式进行,忽略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教师以机械的步骤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依样行事,学生的创新性和课程所要求的实验探索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针对以上这些版画专业创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美术表现》即《工作室创作》被引入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小”版种为主要教学内容
其实在四大传统版种之外还有很有意思的“小”版种和“新”版种。“小”版种如纸版、综合版等;“新”版种如数码版、数码综合等。这些有意思的“小”“新”版种在传统的版画创作中被忽视。实际上,“小”版种并不小,“新”版种也并不新。只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好好地对待他们。典型的例子是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那些版材简便易得且刻印不乏艺术性的“小”版种被忽视了。这其中包括纸版和综合材料版画。《美术表现》课程引入综合材料版画的目的,一方面是为版画创作拓展更大的表现空间,为过渡到毕业创作在创作意识作品意识等方面做好角色准备,实现更多的表达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师范专业的特点,和中小学版画教学相关联,以“小”版种进行创作实践,探索“小”版种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趣味。将纸版和综合材料结合的“小”版种,其制作方法多样,是通过剪、撕、折、刻以及各种材料的纸张和运用树叶、棉线多种材料综合表现的版画。纸版画制版技术容易掌握,其特性也决定了与其他版种结合的适应性。综合材料纸版画的表现语言开发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语言,增加了版画的表现形式。在对木、石、铜、丝传统版种进行综合的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加凹凸印的版种转换,加强利用凹凸原理制版的表现方式。从凹凸面产生这样的触觉感受到视觉过程的转变,可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引入凹印和凸印的技法实验。我们通常把平凹凸漏印的印刷技术手段作为划分版种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版的延展行和灵活程度。对这些印刷技术还应该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是触觉感受(凹凸印)到视觉平面的转变,这个过程主要是对制版过程中的偶然状态的观察与控制,使得原有的凹凸印制技术产生根本性转变,一种和原来印刷技术不同的新的视觉体验。在创作中突显材料方面的特性。传统版画上的材料意义是指转印物的属性表达,这其中应包括制版和印刷过程中所呈现的一切可能性,尤其是基本物质(如水、油、木、金、纸等)的自然机理与人工制造的痕迹。对自然痕迹的有意识的利用和改造,就是利用其属性,寻找非常态下的自然属性。对原有材料的有意识运用,改变其属性的做法,就是综合版的实际目的。
二、加强版画形式感语言,开拓意象性语言表现
在教学中进行多材料综合实验训练。打破一贯再现对象的表现图式,从而在自己的图式中体现绘画意象的表现语言。版画的形式感语言突出,依靠黑白灰关系和点、线、面构成画面,要求大的画面布局和大意境塑造,而非模拟自然物象。意象表现语言在造型上的特征在于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统一。具体表现在:造型与客观物象之间存在有一定的距离。它是以客观物象为原型,但又不是完全再现物象,是一种内在主观的经营结构之象,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意象语言。阿恩海姆说:“在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之所以是一种更加高度的媒介,主要是它能为物体事件关系的全部特征提供结构等同物。”意与思维相关,而象是客观存在。将思维观念转化为形式形象,再将这种形式通过制版印刷的方式得以实现。在制版过程中,注重不同材料的肌理呈现与表达。不同质地的纸张,如宣纸、素描纸、水彩纸等,在成为制版媒材后,呈现出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还有一些如瓦楞纸等特别质地的纸,如果运用得当,更可以收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另外,综合材料纸版画还可以采用凹印技法,进一步丰富版种表现语言。利用白乳胶和砂砾的综合运用,通过控制两者调配的比例,可以实现不同深浅的明暗色块,在版面上进行刻、刮、涂等不同手法,可以印制出粗细不同、质感不同的线条。各种材质的实验性和点线面的丰富呈现增加了作品意象语言的表达。版画本身是一门间接的艺术,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印制出成品,过程充满不确定性。这些不同材料为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大大丰富了作品意象性表现语言。在熟悉这些材料印制效果和肌理呈现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制版方式,依据自身的经验构建个性化的意象表现语言,这是《美术表现》这门课的主旨所在。下面作品为美教专业版画方向本科三年级的综合材料纸版画实验作品。这样意的思维和象的表达促进了学生艺术观点的形成,为寻求个人表现语言和艺术风格作实验性训练,对提高版画专业艺术修养有明显效果,现代版画教学侧重于技法练习和语言实验的结合。在强调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始终坚持突出学生以意象表现语言的创作性练习的主导作用,将实践性教学引向切实鲜活的生活氛围中,使学生的整体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改变教学模式运用多形式手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导向,鼓励学生进行多材质技法实验以及跨版种的凹凸印尝试,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引导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注重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角色应从传统的主导型转变过来,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作品主题有不同表达方法,引导他们以自己熟悉的事物为对象,以实验性的探索式的方式去表现主题,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手段,教学手段多元化。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科技进行教学,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加速教学传播手段,及时获得学生反馈意见。互联网时代文本和图像的传播方式较之前更为多样,不仅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和电讯传播,更有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体互动传播。在教学中利用先进的信息传播工具可使得教学信息作品信息得到快速的传达,让学生及时了解教学动向。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引发了版画传播的全新变化,使得版画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出一系列全新的特征。学生是具有活力,易接受新鲜事物,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是取之不尽的信息库。在教学中,通过对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运用,让他们在生动可视的画面中获得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他们通过微信群的建立及时教学要求,以获得高效的反馈意见。
作者:薛磊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上一篇:中职机械专业新授课导入法
- 下一篇:初中美术课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