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工艺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02 11:01:20

导语:中职工艺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职工艺美术欣赏课教学研究

摘要:虚拟场馆式学习是兴趣和内在动机驱动的学习,是情境化的学习,是自由选择的学习。但虚拟场馆中的学习往往容易让学生“迷失航向”,导致学生在虚拟场馆中不知道学什么。因此,我们通过实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虚拟场馆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虚拟场馆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任务与问题的引领下,有目的地开展自主、协作、探究活动,促进思维发生、能力习得。

关键词:虚拟场馆学习;任务驱动;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场馆是担负文化传承重任的社会性机构,负责向民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以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场馆在实体场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成为实体场馆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本次研究主要是将虚拟场馆学习引入中职美术欣赏课的课堂中,辅助教育教学,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为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虚拟场馆学习应用背景

1.1虚拟场馆学习的可行性。1.1.1技术角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虚拟场馆式学习模式成为一种可能。虚拟展馆就是在传统展馆的技术基础上,采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构建的数字化展览馆,可以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三维互动体验感受。虚拟人为的环境及物件,将实体场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虚拟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再现。如今,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促进了虚拟场馆的建设与完善,虚拟场馆成为学习的途径之一,它是建立在对信息高速发展形势下场馆学习形态的新思考,对场馆学习教育传播职能的新理解,和对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特性的分析之上的,是场馆学习新的表达形式,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实体场馆的补充和延伸。作为实体场馆的补充,虚拟场馆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用在线互动的方式体验“身临其境,自主畅游”的精彩世界,使人们更加便捷有效地获取知识,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1.1.2学生角度。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与传统学生相比较,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化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不仅多,而且涉及的面也呈现越来越宽的趋势,传统学习方式愈发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形式,落后之处凸显得更加明显,进行信息化学习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很早接触信息化,也习惯并喜欢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搜索资料进行学习,这为将虚拟场馆式的学习引入课堂提供了可行性。1.2虚拟场馆学习的必要性。中职美术欣赏课现状及大纲要求如下:现状:中职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与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与审美素质。要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价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现在的中职美术欣赏课课堂上,由于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提供的美术知识,并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美术欣赏之中,中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显得简单乏味。大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应当重视在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技术,充分搜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引入网络课堂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虚拟场馆应用的理论支撑

2.1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2.1.1任务驱动概念。“任务驱动”指的是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围绕同一个任务中心进行探索与学习。学生们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为了实现目标积极整合学习资源,深入探索,采用自主学习和协作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最终任务。其实质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实践活动。2.1.2理论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要想进行高效的学习,必须带着问题或任务进行,对问题的探索、完成任务的目的性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才能够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在自身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新知识、新经验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能力得以增强。2.2场馆学习理论。2.2.1场馆学习的概念。场馆是指各种与艺术、历史和科学教育相关的公共机构,如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场馆学习就是发生在上述公共机构中的一种非正式的学习形态。它是发生在自然情境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由选择学习,学习者对其学习目标、学习行为拥有完全自主的控制权。2.2.2场馆学习理论。场馆学习是一种情境驱动的对话,是个体与自身环境、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场馆学习即参观者在场馆浏览过程中展开的学习行为,从学习心理学角度发现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场馆有效地提供了学习环境,场馆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亲身体验性、随机性、非正式性。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场馆学习是兴趣和内在动机驱动的学习,是情境化的学习,是自由选择的学习。2.2.3虚拟场馆学习。虚拟场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是实体场馆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一方面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观众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发挥其虚拟性的优势。虚拟场馆的交互性,主要表现为其实现漫游功能,丰富真实体验。影视、动画、音效、虚拟场景等元素,将知识信息融入情境中,使展示生动有趣,参观者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技术可以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2.4虚拟场馆学习的不足。虚拟场馆学习完全以参观者为中心,参观浏览者自由地学习,很容易在场馆中“迷失航向”,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学什么。2.3虚拟场馆应用方法策略。基于以上理论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设计借助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虚拟场馆引入课堂学习中来。学习是学生和场馆、自己、他人(教师、伙伴)的对话,借助任务驱动,结合虚拟场馆的资源与交互功能,充分发挥场馆学习的优势,引领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促进思维发生、能力习得,从而提高中职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效率与效果。

3虚拟场馆在中职工艺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实际应用及效果———以漆器虚拟馆为例

3.1选题意义。我的选题是“民间工艺美术漆器赏析”。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的不仅是精湛技艺,更凝聚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工艺正在被人们逐渐忽视与遗忘。在中职美术欣赏教学中开展民间工艺美术的赏析活动,并设计开发“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认识和了解,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领略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提升艺术赏析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传统工艺与文化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充分结合地方资源,选择大家熟悉但并不了解的“漆器”为载体开展本次美术的赏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3.2教学策略。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以“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依托学习平台。课前,实地走访,拍摄漆器,形成初赏,完成“寻找美”。课中,利用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打破时空的局限,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其中,博展厅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梳理出漆器发展脉络与功能演变过程;工艺坊的工序视频解析、漆器制作体验等互动学习功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工艺探究的个性需求,学生能有效感知不同工艺带来的不同美感特征,突破教学难点;品意轩中画笔勾勒、自主检索等功能,有助于学生品味漆器的纹饰美,突出教学重点,达成“欣赏美”。课后,结合专业开展第二课堂,完成微视频制作,择优推送,实现“传播美”。3.3核心资源———“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核心资源为“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是针对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欣赏教学的所开发的一款具有集成资源、交流互动功能的虚拟在线系统。3.3.1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应用的领域是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欣赏课程中的“民间工艺美术赏析”。使用对象为中职学生和教师。后期可继续开发,与地方相关机构合作,推广至互联网,使更为广大的观众群体能够在网络平台上真实感受工艺美术的魅力,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3.3.2虚拟场馆功能简介。根据课程需要及地方资源,目前设计的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包含剪纸馆、刺绣馆、泥塑馆、漆器馆四个场馆。本次教学主要运用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中的漆器虚拟馆,整个场馆分博展厅、工艺坊、品意轩三个部分,分别对应课中知功能、探工艺、赏纹饰三个主要活动。漆器虚拟馆资源具体功能说明:博展厅:介绍漆器的历史发展,结合视频、图片、文字、音乐等多种呈现方式,展现各个时期漆器的代表作品及简介教师可根据课堂任务及场馆中呈现的知识设置互动问答,帮助学生学习漫游,有目的地进行自主探究。工艺坊:雕漆、螺钿、犀皮、描漆等七种(其余的还有待补充)漆器代表性工艺制作工艺解析。(1)代表工艺分布图:漆器工艺发展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工艺分布图展现代表性漆器工艺发展的地域分布,例如北京雕漆、安徽犀皮等。(2)名品欣赏:介绍工艺的发展、原料、工具等基础知识;呈现工艺代表作品;检测问答,闯关解锁,激发学习动力,检测学习成果。(3)工艺解析:工序分步解析(视频,文字);特殊技艺的特写展示,帮助学生体会特殊技艺带来的漆器之美。(4)工艺大师:工艺大师的介绍、代表作品、大师寄语等。(5)体验区:模拟体验漆器工序流程。品意轩:(1)漆器纹样展示说明:按照漆器纹样主题分花鸟表意、山水抒情、人物叙事、纹理致美四个展板,展现不同纹样的寓意表达,并且可以点击查看,具有放大观察功能。(2)纹样库:纹样寓意自主查看检索的功能。3.4设计应用效果。本次教学借助虚拟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个性化地欣赏漆器,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审美体验,在完成赏析任务的同时,提升欣赏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知识零散抽象、手段单一等难题。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情境化学习。知识是情境化的,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场馆学习环境,借助虚拟学习环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知识和信息融入情境中,营造出赏析漆器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漆器的魅力。例如:博展厅结合每个时期漆器特点,利用视频、音乐、图片以及绘画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不同时代漆器不同的表现形式及风格,有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让学生的审美体验更全面、更深入。(2)注重互动体验。在场馆中,我利用视频、音乐、立体呈现等营造了一个多元的体验环境及体验方式。其中博展厅、工艺坊的互动问答、闯关解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工序的操作体验,解决了漆器工艺实际参观不能全过程感知和体验、无法真实操作的问题,深化了学习效果。(3)资源丰富且能系统化呈现。实现学习资源的整合运用,突破传统“教材”的概念,将互联网中零散的资源系统化,帮助学生构建有关漆器的知识框架。(4)关注个性化学习。传统课堂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等有严格的限定和要求,学生没有太多自主的空间。在场馆学习中,学生可根据问题或任务要求,自主探究,在提升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个性化地赏析漆器。例如:在工艺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相对应工艺进行学习,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反复学习。

4经验总结

4.1创新性。4.1.1将虚拟场馆引入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中。在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等实际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而本次教学利用任务驱动,将虚拟场馆学习与课堂学习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任务与问题的引领下,借助虚拟场馆的资源及互动体验,有目的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自主建构有关漆器的知识框架,学会赏析漆器,感悟漆器之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场馆学习的优势,实现了情境化的教学,注重了互动体验,整合零散的资源,关注个性化赏析。4.1.2通过情感的渗透,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工艺正在被人们逐渐忽视与遗忘。本次教学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地方资源,以寻找美、赏析美、传播美为主线,借助“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使学生学会赏析漆器的方法,感悟工匠精神,同时增强学生传承传统工艺的使命感,增强他们进行文化保护的责任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4.2推广应用。根据公共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赏析课程的需要及地方资源,现准备设计开发的民间工艺美术数字馆包含剪纸馆、刺绣馆、泥塑馆、漆器馆四个场馆。这里建设的虚拟馆是一个动态的场馆,馆是一个载体,馆中的素材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替换、补充、不断完善。此外,后期我们可以和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将资源不断升级,在互联网上共享,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虚拟场馆的学习了解漆器,了解民间工艺美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吉鑫.WebQuest教学模式在虚拟场馆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以虚拟游故宫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2]宋丽平.场馆学习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式探索[J].时代农机,2016(6).

[3]谢景卫,曹学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研究与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

[4]李利.论场馆学习支持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

作者:黄茜 单位:扬州旅游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