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美术教学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1 08:37:34
导语:简述美术教学创造力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多媒体、课堂演绎、联系生活等手段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培养
美术学科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并不高,导致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于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多维度、多角度展开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内容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机器人伙伴》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机器人视频,学生看得很认真,看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对机器人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运用几何形体设计不同功能的机器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进行展示,解说机器人的功能、构造、关节配件等。最后,从小组中选出“优秀设计师”去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予以讲解。学生听后跃跃欲试,热情极高。展示开始,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对学生设计的机器人给予指导和鼓励。在第一位学生展示后,其他学生都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为学生讲故事,在讲述过程中特别突出机器人的构造和功能,引发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二、开展活动,激活学习思维
活动是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诉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美术、感受美术、解析美术。例如,教学《相同图案排排队》时,通过对大量美图的欣赏,教师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了解多种排列与组合方法:“我们玩一个相同图案排排队的游戏,大家开心吗?”学生知道要做游戏都十分开心,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找出课前准备好的几种图案的帽子,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学生戴“猫”的帽子,一组学生戴“鱼”的帽子。在出示游戏规则要求之后,教师从一数到五,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都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学生对游戏规则熟悉后,教师再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人数相同,帽子不同,即一组学生戴“星星”的帽子,一组学生戴“月亮”的帽子,一组学生戴“太阳”的帽子。有了上一次游戏的经验,学生都很熟练地找到相应的位置。当学生有良好的表现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随着课堂活动的深入,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好,对图案的排列组合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可见,相同图案排排队的游戏迎合了学生的喜好,使学生在特设的教学活动中感知图案的排列顺序,加深对图案的了解。
三、生活实践,提升学习能力
生活与教育息息相关,美术更是和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术,善于积累美术学习素材,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例如,教学《感觉肌理》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苹果、梨子、菠萝等常见水果,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来猜测这是哪种水果。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这样的活动很热衷,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触摸水果,并问道:“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摸到它,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摸后说出自己的感觉:“苹果的表面比较光滑;菠萝的表面粗糙且凹凸不平;梨子的表面粗糙,但摸起来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通过触摸,学生对肌理有了初步认识,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找出日常生活中不同肌理的事物。问题提出后,学生踊跃发言,讲述都非常清楚。教师继续提问:“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好看的肌理留在画面上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磨印的方法。这样教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加深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总之,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展开创新探索,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全面提升美术学科素养。
作者:章蕾蕾 单位:江苏如东县马塘小学
- 上一篇:民族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 下一篇:行动导向在中职美术教学的应用
精品范文
10简述教学规律